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什么本领 有多大,还原历史真相,竟是如此

如题所述

三国时期里面的英雄人物何其之多,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事迹和特质,可是他们到底是如何的?我们又从何得知他们真正的史实呢?靠的便是古人不断的记载历史以及历史相传了。 这次我们谈到的是,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先生。我们现代人对于诸葛先生的印象大多都是认为他是一位天资聪慧,无论军事还是政治都精通的谋略家。
在古时,后古人仍然给诸葛先生加官进爵,晋时期加封他为武兴王;唐时期赐封武灵王还起寺庙供奉;宋代赐号"仁济",还得赐"英惠庙";元时代也追封他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明朝皇帝朱元璋钦定"帝王高",选从祀名臣37人;清王朝更把大多诸葛先生的寺庙翻新,以便世人拜祭。并且以诸葛先生从祀作为每年春秋祭礼。由此可见诸葛孔明得到后人无比崇尚的尊敬,这份量如此之重。但是诸葛亮作为历史的大人物,后人不断的将他美化并加以传承他的大智与谋略本领,使他成为一个十足的完美人才。然而历史背后的真相真如后古人所说的那样吗?这回我们就来探索诸葛亮是否真的那么厉害。
我们在著名古时期史学家陈寿的《诸葛亮传》中可以看出他对诸葛先生有着独特的见解与事迹记载。无可质疑的是他同样的欣赏诸葛亮的辅助以及治国能力,并给予高度赞扬,肯定了
他治理蜀汉内政忧患的政治方针。可是陈寿并没像后古人那样盲目追崇以及爱戴肯定,诸葛亮在他心目中还没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只能称他为治国奇才。也算是中规中矩的看法了,毕竟能称上治国良人的人物还是大有人在。再者,陈寿居然会对诸葛亮的军事本领抱有怀疑的态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还大胆猜测断定诸葛孔明在军事这一块一窍不通,原来他就先生在"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的历史事迹得出的猜测论据,陈寿意思则是诸葛先生在数次发动兵士北上,却没有一次得满意成果。难道在此事件上就可以断定诸葛亮军事本领要弱于政治水平吗?诸葛先生的政治能力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可以根据史实判断得到。可谓"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了。既然政治能力有着天赋异禀的厉害,但是他的军事本领真如陈寿所认为的那么不堪吗?虽然诸葛先生无法与军事战略家曹操相提并论,但也绝非那么平庸无奇。
根据历史记载在南征之战中,诸葛先生能够打败南蛮以及平定以孟获为首的诸多部落,才用了数月的时间。这是一场能让诸葛亮吐气扬眉的名誉之战。他的军事本领完全在他出众的政治能力下崭露无遗。他善于贴近生活,走近百姓,巧妙借用百姓的力量,配合上军事化行动,才会有如此大的成效出现,这次事件是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两不误的最好证明。
能有才智双全,结合政治与军事本领出众的人物并不太多,曹操和李世民可以称得上,他们便是强大的治国者。如果仅有战术与后天军事设备,却没有聪慧的政治谋略或能力上乘的大臣辅助,很快就会沦为乱世中的尘埃。历史上最好的证明就是军政双管齐下的刘邦能在绝境中突围打败缺失政治谋略的项羽。那政治军事相得益彰的诸葛亮怎么输在北伐战争呢?其实这并不能怪责于怪诸葛亮的军事本领,我们要从整体因素做出判断。既然打仗必定有所损耗,上至国家财政下至民生百姓,谁又能想到最后会因粮食用尽而败退的场面发生。
在失去荆州之后,蜀汉想翻过祁山简直难过登天,即使有心想运输粮草,也抵不过山路的肆虐,前方无法得到补给,蜀汉内朝无人能解决粮草输送问题,加上新主平庸无能,朝中各怀鬼胎,无人稳定军心,酿成内忧外患的局面。即使是军政双全的诸葛亮也难免回天乏术。
难道智勇双全的诸葛亮没能提早察觉北伐的问题所在吗?其实《后出师表》里有提到: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先生早已意识局势不妙,可是他个人的伟大志向和气概没使他退缩,仍然迎难而上。在如此不济的环境下,不仅将姜维收为己用,勇猛击杀敌将张颌、王双,没让司马懿诡计得逞获利。逆境中无遗的展露出诸葛亮的军政相结合的本领才智,力挽狂澜。种种都可以证明诸葛亮并非军事本领要低于政治的才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