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农村大学生变成了廉价劳动力?

如题所述

很多农村大学生变成廉价劳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就业机会有限: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高级职位和技术性岗位的机会有限。这导致部分农村大学生难以找到与其学历和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得不接受廉价劳动力的工作。

2. 低薪工作吸引力: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农村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面临着相对较低的薪资待遇。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雇佣农村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

3.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农村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在面临就业时往往会处于劣势。相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城市同龄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他们,导致农村大学生将自己愿意接受低薪工作的可能性增加。

4. 地域限制和社会经济压力:一些农村大学生愿意接受低薪工作并回到农村,主要是由于地域限制和社会经济压力。他们更有可能回到家乡寻找工作,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资待遇也相应较低。

5. 就业观念和意愿:部分农村大学生对就业的观念和意愿可能不同于城市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更倾向于先找到一份工作,通过努力工作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待遇,而不是追求高薪高职位。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农村大学生都会成为廉价劳动力。一些农村大学生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积极寻求发展机会,最终找到与自身价值和专业背景相匹配的工作。此外,一些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在推动农村大学生就业和提升收入水平的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对于大学的向往和追求,农村家庭可能比城市家庭有着更深的情结,因为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读大学是他们很难得的跳出农门的机会,只要读了大学,他们大概率就不用再像父辈那样,继续当一个农民了。

在大学扩招以及生源地贷款政策的帮助下,许多农村孩子有了可以读大学的机会,甚至那些成绩特别优异的,还能进京读清北。对于农村人来说,考上大学是一件特别喜庆也特别隆重的事情,人们往往会大摆宴席,向所有亲戚宣告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农村人也对于那些能够考上大学的孩子特别关心,如果大学生家里穷的,村民们都会自发出钱帮助他读大学,很多人就是因为有了村民的帮助,才可以筹够读大学的费用,比如说刘强东。

但是,时代已经变了,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变化来自于大学生包分配政策的停止。以前读了大学,只要你毕业了就可以包分配工作,很多还是公家单位,所以上了大学,已经等于一脚踏进了公家门,后半辈子基本无忧,而且很多单位还会分房子呢。

但是,随着包分配的政策停止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愈发严峻,要依靠自己找工作了,而市场的险峻就暴露了出来,很多读了大学的人,依然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其实这方面的压力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就算是他们暂时没有工作,家里还可以接着养他们,但是农村孩子就不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很多读大学的农村学子,他们一踏上大学校门就已经背负了一项使命,那就是早点完成学业,出来工作赚钱补贴家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他们就是家里的救世主,因此,一旦他们毕业了难以找到工作,那就很麻烦了。

这些家里给不了自己什么帮助,甚至还要自己去帮助家庭的人,会在失业大潮面前特别焦虑,会感到不知所措,他们急需工作来赚钱,但是工作岗位少,求职人员多,工作哪是那么好找的。

因此,很多读了大学的人,反而更没有工作,更难以赚钱,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读书无用论,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大学到底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什么?除了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还是不怎么值钱的身份,还有什么呢?其实,读了大学的农村孩子,反而是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里。

名义上他们是跳出了农门,不用再当一个农民了,但实际上他们很难彻底跳出农门,农村依然是他们的牵绊,与此同时,他们又很难融入城市里,因为城市的房价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像个外人一样。

读了大学的农村孩子,这辈子很难回去农村了,回去了也会被人嘲笑,嘲笑他们读书白读了,但是城市也很难融进去,想要在城市立足、扎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仅仅房价都足以劝退很多人,因此,很多人就会感慨,城市留不下身体,乡村留不住灵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