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超前教育违反了哪些原则?

如题所述

幼儿园超前教育违反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孩子,家长应该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操之过急。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让他接受以“玩”为主的教育,等孩子上小学或者即将上小学,再慢慢接受小学知识也不晚。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家长摸索出一套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

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学习有好处。如果家长一开始就一味地强调孩子学习了多少知识,无异于揠苗助长。



超前教育危害:

1、超前教育扼杀美好童年

幼儿园超前教育其实就是“揠苗助长”,没有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孩子的认知接受能力进行合理设置,而将幼儿当做吸纳知识的容器,使幼儿童年生活压力巨大,索然无味,不能体验到童年的快乐、趣味与美好。

2、超前教育易使孩子厌学 

幼儿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应要慎重。在一些幼儿园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其对孩子进行的各种技能培训,往往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不仅会导致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3、超前教育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   

“盼才心切”的父母,生怕孩子浪费时间,尽量限制孩子的玩耍。这样,孩子在孤独中慢慢变得性格怪癖,不合群,面对社会时,会感到紧张不安。而且,从几点钟学琴,几点钟识字,几点钟学跳舞等日常安排,父母都全权掌控,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一点权利和自由,

逐渐形成叛逆性格,长期以往,甚至容易造成儿童心理扭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在他写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生命智力的发展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从学前到小学是浪漫阶段,初中到高中是精确阶段,大学是综合运用阶段。浪漫阶段是儿童开始体验世界、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将形成关于世界的基本图式,关系到儿童是以继承为主还是以创新为主,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智力的发展从浪漫开始,进一步走向高层次的浪漫。教育开始和结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自由。
  怀特海肯定了自由在教育中的作用,因为它能带来兴趣和快乐。他强调,智力发展离不开兴趣,兴趣是专注和颖悟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就不会进步;儿童从一开始接受教育起,就应该体验发现的乐趣;如果在比较小的年纪反复灌输精确的科学知识,就会扼杀学生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使学生不可能理解科学的丰富内容;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因此孩子在上学前应该充分地让他们玩耍,不要强加他们任何不必要的知识,使儿童在玩耍中充分地扩展他们思维的自由空间,开发智力,增强儿童大脑中各方面功能的神经元;从小被强行灌输那么多知识,结果会使知识僵化,思想呆滞,这种思想为大脑接受而不加以利用从而使思想也变得僵化。怀特海认为,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为了让孩子抢占起跑先机,想方设法让孩子上名牌幼儿园和小学,不惜花重金请家教,让孩子学这学那,把本该属于孩子玩的时间全都占上。一些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让孩子学习很多本应在小学学习的内容。这样做正是大田尧先生在讲了苹果故事后所批评的:用成人的意志去要求孩子,同化孩子,扼杀孩子的天性。其结果则如怀特海所指出的:扼杀孩子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使知识僵化,思想呆滞,思维僵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每张设计图都有它的个性,能不能了解它、把握它,关系到教育的命运。每个孩子的资质很不一样。同是孩子,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聪敏过人,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喜欢形象思维,有的擅长抽象思维。需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出发,按照他们的“设计图”,提供适合的教育。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反之,则会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甚至酿成悲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6
揠苗助长,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在该玩的年纪,却被要求接受超纲的教育,长期以来,天性和个人需求会被压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