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何“道相同”了却仍然“不相为谋”呢?

如题所述

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个人,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如果说到交情,这两个人的确可以说是“道相同”,但他们两个在面对变法一事上,道是绝对不相同的。政治斗争原本如此,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政治理念不同,不相为谋实属正常。

 分析

    王安石之道

王安石是变法的推动者,变法强国是王安石一生所求,他的道就是变法

1、为了变法王安石提出“三不”,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这个被梁启超先生视作千古第一人的心中,只要能富国强兵,所有摆在他面前的阻碍都不必畏惧,无论是祖宗之法,还是悠悠众口。

2、“三不”是王安石说给宋神宗的,其目的就是增加宋神宗变法之决心。“三不”提出之后王安石还向宋神宗递上了《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来说变法的势在必行。并且重新给三经释义,通过对“圣人之书”的重新解读,让人们去接受变法。

3、在朝堂上,王安石与“台谏”官员达成合作关系,凡是不支持变法的人,都依次的成为了王安石的敌人。打压保守派,提拔激进派,王安石在为变法拉起一支队伍:

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惠卿遭丧去,安石未知所托,得曾布,信任之,亚于惠卿。

凡是攻击变法者,王安石一律不管交情,全部打到。因为吕惠卿、曾布都支持变法,所以王安石对他们信任有加,委以重任。

4、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做完了,说服了君主,制造了舆论,打压了敌人,提拔了亲信,王安石开始变法了。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国家的现状:

①富国是变法的核心:王安石变法的很多政策都是围绕着富国为核心来进行的,不管是青苗法,还是募役法,众多的新法中都透着一个字“钱”。毕竟,宋朝从太宗时期就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现象,如果不想办法来搞钱,不要说富国了,就连大臣们的高额工资恐怕也要支付不起了。

②强兵而谋旧土:宋朝的对外作战怎么说也不光彩,契丹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夺不下来,西夏还经常的骚扰边境。虽然说庆历和议后,西夏变成了名义上的小弟,但人家实际上根本不听宋朝的话,还抢占了宋朝的很多领土。再要是不强兵,那宋朝只能继续被人蚕食。因此,王安石提出了保甲法、将兵法,一系列的强兵之道。

③取士变革,新朝要有新气象:宋朝的冗官现象非常严重,这个朝代对文化人重视到了可以“世袭”的程度。只要官职达到一定品级,家中就有不用科考,也能入仕的名额。而且,变法的人才基础薄弱,王安石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团队与他一起变法。所以,王安石改变科举制度,唯才是举,要改变朝堂的现状。

    司马光之道

面对王安石的变法,作为昔日的好友,他成了王安石变法路上的绊脚石。

1、司马光并非一味的全盘否定变法,早期的时候他也曾维护过王安石。可就在王安石推出青苗法后,司马光坚定的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他不支持这种以商谋利的新法,在他看来,这种做法影响了朝廷的威严,与商人逐利是他所不屑的。

2、这一否定,他就开始了全盘否定,凡是变法的事他一概不支持。即便是宋神宗亲自跟他商量,希望他可以辅助王安石共同推进新法,他都拒绝了。

3、变法派的得势让司马光在朝堂上无立足之地。然而,随着宋神宗离世,变法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司马光重新回到朝堂。之后的他,除了把新法全部推翻,还把变法派的人都踢出朝廷。比王安石之前做的更狠,更绝:

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

变法干将之一的章惇被一贬再贬,其他人也都是这种遭遇。

    王安石、司马光两个人的关系变化

王安石、司马光两个人原本是相互欣赏的好友,慢慢的却转变为政敌,这期间都经历了什么

1、早期的王安石、司马光两个人因为志趣相投,都有一颗报国的热情,是无话不说的好友:安石与光素厚

2、在经历了一番宦海浮沉之后,两个人都身居高位。有了地位之后,自然要推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王安石开始进行变法。变法之初,司马光就对王安石加以过制止,曾三次写过《与王介甫书》对此加以劝阻,王安石也给了司马光回信。从这会开始,两个人就产生了嫌隙:

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

3、等到王安石推出青苗法后,司马光更是直接的站到了王安石的对立面。两个人政治上的矛盾公开化。

4、因为政治理念的问题,两个人站到了相互对立面。可是,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的,王安石为了推出变法,而对司马光等保守派进行打击。而司马光在被王安石打压后,从此一心修书,不问政治。直到神宗去世,司马光才重新站到政治舞台上。此后的司马光,一直到死,都念念不忘推翻新法,打压激进派。

    原本的至交好友,为什么会变成“敌人”

政治这个东西很神奇,他可以让兄弟反目,父子相残。那朋友为了政治而站到对立面,更是正常不过。

1、王安石与司马光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建立在文采的相互欣赏,品行的相互尊重上。也就是说,在王安石变法之前,两个人不涉及到政治理念的碰撞。所以,可以维系着很好的友情。

2、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司马光曾经非常热情的写了三封信劝告王安石,对变法之事晓以利害。可王安石只给了司马光一封回信。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在司马光看来,可能就是王安石对他的羞辱。文人都好面子,可是王安石恰恰是不愿意给人面子的人。一心忙着变法强国的王安石根本没时间理会司马光的热情。有时候,我在猜想,如果王安石能够好好的与司马光交谈一番,司马光的想法是否会发生一些改变。

3、两个人终极的道虽然相同,因为无论是谁,他们都是想要国家富强的。但是走的路却不同,王安石是要通过变法来富国强兵,而司马光则是传统文人的想法,希望要通过德行来进行教化。王安石变法固然有不妥之处,可司马光的想法根本不切实际。

4、两个人的性格上就是对立的。司马光的个性保守,从他一系列的主张来看,他是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莫说“利不百,不变法”了,以司马光的性格与理念,就是利过万,在他心里都很难接受变法。而王安石不同,这个人一向激进,仁宗的时候他就有过上书劝仁宗变法,可想而知,变法在王安石心中那就是一生的追求。

结语

最终,王安石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友谊也破裂了。虽然说,他们都是希望宋朝可以强大,但是个性与政治理念的不同,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站到了彼此的对立面。不知道相互成为敌人后的两个人,是否也怀念过曾经无话不说,共议国事的岁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0
他们两个在面对变法一事上,道是绝对不相同的。政治斗争原本如此,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政治理念不同,不相为谋实属正常。
第2个回答  2020-10-21
因为两个人代表的派系不同,王安石是新党,司马光是旧党。
第3个回答  2020-10-21
王安石属于“新党”首脑,是变法的发起者和代表,立志以新法除弊政,以富国强兵。司马光是“旧党”领军人物,以祖宗法治不可轻改,要求废除新法遵循旧制。是新法与旧制、大刀阔斧与循序渐进的政治方针的对立。虽然二人私交甚好,也都是谦谦君子,但是关乎政治立场,自然不相为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