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作战的实战检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1942年初维亚兹玛的空降协同作战
这回介绍的是1942年初维亚兹玛的空降协同作战。
在整个苏德战争中苏联真正意义上运用空降突击实际只有两次,一次是1942年初在维亚兹玛,另一次是1943年9月在基辅。两次作战都是万人以上的师级的大规模行动,作战模式遵照大纵深理论中的相关针对定义,但这两次均以失败收场。如果说维亚兹玛的作战至少还能在战略上缓解莫斯科的压力,那么基辅作战简直就是在徒劳无益的损兵折将,而且当时还是在德军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后的1943年,苏联人还是没有从德国人那里占到一点便宜。
1941年秋季,德军第四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的进攻在距离莫斯科仅40公里的地方渐渐陷入了停顿,随着冬季的到来,这两个集团军准备暂时先稳固防线。在德军的后方,维亚兹玛和尤克诺夫地区有两条平行相隔32公里的公路干线,一条是连接斯摩棱斯克和维亚兹玛前线的,另外一条穿过罗斯拉夫尔到尤克诺夫,这两条公路对于德军至关重要,但是自入冬以来这两条交通线一直被苏联游击队和被“空中渗透”不断骚扰,德军为此深感头疼。苏军很快注意到这个弱点,准备对这一地区实施开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空降突袭,伞降地点就定在位于两条公路中部地带乌格腊河沿岸一个叫卢基的地方。同时第23集团军将配合向米亚特列沃展开反击,伞降部队还要配合支援近卫骑兵第一军的进攻。
1942年1月18日,两个不满员伞兵营和一个机降步兵团(总共1650人)将被作为先头部队,在持续五个夜晚的穿梭空运后,这支小部队终于集结完毕,随即就开始了与德军争夺附近的乌格腊河铁路桥的战斗。25日,别洛夫将军指挥的骑兵突破德军的防线,与空降部队汇合,苏军的大胆行动为德军制造了极大的麻烦,这两个集团军的补给线随时有被切断的危险,但这只是苏军在维亚兹玛地区反击的序幕。27日黄昏降临,苏军空降第4军第8旅第二营陆续在卢基着陆,入夜后伞降的是第一旅的一个营,在随后的一周里又空降了空降第8军的第1、7旅,以及第8旅的部分。2月3日,苏军第33集团军向德军第4集团军的阵地发动试探性进攻,同时,苏军空降部队也开始向维亚兹玛的公路沿线策应进攻。空降的第二天德军的侦察机就发现了这一情况,德军已经嗅到与先前的“空中渗透”不同的味道,立即紧急集中兵力切断了第33集团军的后路,将其合围在维亚兹玛东南地区,德军又从前线抽调五个师的兵力终于在当月中旬才击退公路沿线的苏联伞兵,维亚兹玛的补给线总算得到了恢复。
2月17日,苏军空降第4军剩余部分整编完毕,继续在卢基地区空降,计划向尤克诺夫进攻。这次空运和前两次一样还是夜间穿梭空运,整整持续了6天,空降的部队共有三个旅的兵力,分别是第10、201旅(还有一个旅番号不详)。在于近卫骑兵第一军以及先前空降的部队汇合后,按计划向尤克诺夫发动攻势,苏军的10集团军在其南部策应。这次攻势是战斗以来最猛烈的一次,德军在拼死抵抗之后被迫在3月3日撤离尤克诺夫的阵地,收缩防线集中兵力以期再战。在这之后苏德双方展开多次拉钜战,4月25日苏军第33集团军投降,这一地区的战斗才暂告一段落。但别洛夫骑兵集群和伞兵残部直到6月才彻底被消灭。
维亚兹玛空降作战虽说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在天气和运输力量严重不足、各部队协调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取得这种战果,还是有力地证明这支部队存在的意义。这次作战阻滞了1941年两个德国集团军对莫斯科的攻势,苏联空降兵的努力策应了苏军在莫斯科的冬季反击,结果德军被迫在1941冬季为后方的补给线而危机四伏,而1942年3月间又撤退到雷萨和乌格腊河地区清剿苏军残部,最终失去了取胜的宝贵时机。
基辅空降作战
1943年9月,苏军为了能顺利渡过第聂伯河计划将伞兵空降到河的西岸,以图尽快突破德军防线,计划投入3个伞兵旅和3个机降旅在第聂伯河一代实施空降,作战模式与维亚兹玛基本相同,伞兵仍然是协同主力。24日下午苏军的飞机按计划起飞,参战的近卫军第5伞兵旅的任务是封锁第聂伯河东北处的一个长达16公里的河湾,非常巧合的是,德军第19装甲师行军纵队正好就在他们的降落地点---杜拉里附近,19装甲师此时正急速向第聂伯河方向开进,准备支援他的先头部队。德军发现后,几乎所有可以对空射击的武器瞬时间织成了稠密的火网。缓缓降落的伞兵正好成了活靶子,而且苏军使用的又是小编队的穿梭运输,每次降落的人员有限,很容易被逐个消灭。在先头的15架飞机被陷入火力包围后,后来的飞机才赶忙绕开这里,剩下的部队被空降到周围的一些小村庄里。但德军并没有放弃消灭这支部队的意思,入夜之后又迅速向这一地区发动了猛攻,着陆的伞兵被分割成无数小股,最后只有一支约150人的小部队在游击队的掩护下撤到了周围的森林。
第1伞兵旅在坎涅夫以南处空降,任务是保障渡河部队顺利渡过第聂伯河;第3伞兵旅在香德拉和别列斯尼亚吉地区空降,负责切断该处的铁路,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旅的士兵有一半的人还参加过1942年的维亚兹玛空降作战。但这两个旅的运气并不比第5旅好到那去,低效率的穿梭运输,加上混乱的空中调度,为周围德军的围攻制造了便利条件,苏联伞兵损失惨重。另外3个机降旅由于缺少运输机没有在24日计划当天出动,而是在后来编成小股部队才陆续投入战斗。
26日,战局开始发生了转机。渡过第聂伯河的一支苏军突破了德军的防线,随后又有8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军也从这个突破口大量拥了进来,德军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大的缺口。直到这时,空降部队的压力这才稍稍得以减轻。在后来10月和11月间,德军集中了两个集团军对这个弯曲部实施了一系列的突击,甚至不惜动用了南北两翼的预备队,最后终于成功地将苏军又赶回到河对岸,但这一举动也为后来苏军从该地南北两翼成功实施渡河强攻制造了隐患。
基辅空降作战的规模明显小于维亚兹玛,但参加人数过万,不容置疑地表明这也是一支可观的部队。但苏军主观地认为在经历过库尔斯克后的一系列损失后,德军将会不堪一击,甚至会一触即溃。事实结果恰好相反,再加上计划本身的一些不现实因素、以及组织和调度的问题,以至于最后全盘皆失。
在此之后的2年时间里,苏军伞兵就没有什么大规模作战。当然,在这之后苏军压倒性的人员优势,已经可以保障对推进速度的需要,伞降部队协同地面部队协同进攻此时已经意义不大,这支部队唯一能做的就是总结经验、以图再作发展。战后苏军的教科书对伞兵是这么评价的“在这次战争中空降兵使用不广,其原因之一是缺少必要数量的运输机和轰炸机以及专门的武器装备。某些空降兵团参加过空降作战,其余的均改编为近卫步兵师。”抛去这些因素不记,仅仅就苏联伞兵在战争中的作战表现而言,他们绝对可以称的上是苏军的精锐。
任务定义
结尾附上空降兵作战在大纵深战役理论中的任务定义。
空降兵在实施突击时的划分上不属于地面部队的各种梯队,而是和航空兵单独被划为一支突击力量。任务是在航空兵的支援、掩护下,利用其机动性协同快速部队展开突击,以期将战术胜利演变为战役胜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