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论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如题所述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通过这部名著,卢梭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作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阐发了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难免有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而且他的观点非常激进,但应该指出,他在与封建教育的搏斗中提出的新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了劳动教育,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途径,希望儿童通过参加生产劳动,不但获得劳动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起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些思想不但在当时是进步的,今天也仍有意义。
关于智育,卢梭认为让儿童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处,应是儿童的智力所能理解的;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他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发现式教学等等。综观卢梭关于教学的论述,其中虽不免有片面、偏颇之处,但也包涵着不少真知灼见。
卢梭反对封建文化,他根据自然教育理论,认为儿童在12岁以前要远离封建文化的影响,不要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进行感觉教育,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感觉器官。卢梭的感觉教育把发展感官与读书学习截然分开,当然失之偏颇,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强调感觉训练,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外感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其中很多见解仍有益于今天的教育实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8
亲 文库有,多翻几个网页就能找到的。如果是简答题,你从里面摘录大点就可以了。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以《爱弥儿》为例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含义

卢梭把一个人受的全部教育分为三类:
自然的教育、
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
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1]

卢梭认为
只有这三种教育达到一致,趋向相同的目的才是良好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自然的
目标。
为了达到这种目标,
要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

卢梭自然
主义教育的核心是

归于自然
‟”
[2]
,即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培养身心和谐发
展的人。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

自然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是跟当时的公
民教育相对的。公民教育培养的是服从国家的专制统治的人,而自然教育培养的自
然人是有着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能靠自己的劳动为生而不依赖他人的劳动生
活,
并且身心皆健的人。
但是卢梭所指的自然人并不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他指
出,一个生活在自然中的自然人和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两者完全不同。后
者要头脑清醒,知道怎样在城市中谋得生存,与他人共处而不为偏见、欲望、权威
所控制,也不参与狂妄的事情,等等。他既能尽到作为社会成员的职责,又能保持
纯真的天性、自由发展,不受腐败侵袭。

[3]
卢梭特别强调对人的判断力的培养,他
要培养的自然人是能生活在社会中的具有独立判断力的自然人。

(三)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把人的一生分成几个阶段,详细论述了不同时期儿
童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应注意的事项等等。第一阶段称为婴儿期的教育(时间
段为婴儿出生后的前两年)。卢梭认为这一时期的教育应以幼儿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 一方面,卢梭认为体质锻炼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他还认为“唯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使人忍耐疾苦,勤于工作,获得幸福和延长寿命。” [4]卢梭对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如他主张给婴儿穿宽松的衣服以免影响其身体的发育;他倡导由母亲亲自照看孩子,由父亲教育孩子;挑选保姆要选择身心皆健的等等。第二阶段称为儿童期的教育(时间段为2岁—12岁)。卢梭认为这一时期的教育重点是感官的教育。从现代研究成果来看,卢梭的这一看法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一个人的不同感官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敏感期,而这些敏感期几乎都集中在人的童年阶段。至于为什么不在这一阶段对儿童进行理性教育,卢梭解释道:“因为进入人类心灵的知识以感觉为门户,所以人类最初的理性,是由感觉经验而得的理性。这种由感觉经验而得的理性,便是智慧理性的根基,我们最初的物理学教师,便是
我们的手足和眼目。”[5]
在卢梭看来,理性教育应以感觉经验为基础。在诸多感觉中,卢梭最为看重的是触觉和视觉的教育。因为“这两种感觉的用途是最经常和最重要的。”[6]除了这两种感觉的教育之外,卢梭对听觉、味觉等各种感觉的教育都有提及。第三阶段称为青年期的教育(时间段为12岁-15岁)。卢梭把这一阶段仍称为童年,因为这个年纪“接近少年了,不过还没有到春情发动的时期”。[7]他把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放在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上。知识教育上,“卢梭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知识学习陶冶情操。”[8]卢梭还主张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要有选择,他说道:“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只是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聪明的人。”[9] 劳动教育上,他认为这一阶段的人应学习一门职业并提出了选择职业的几条原则:“有用,这是最基本的;适合自己的禀赋,不能单凭热情冲动去选择职业,眼高手低也不能成功;适合自己的性别和年龄,青年人不宜选择整天呆在房间里的职业;清洁卫生,无害于身体。”[10]本着这些原则,卢梭为爱弥儿设计的职业是木工。第四阶段称为青春期的教育(时间段为15岁-20岁)。卢梭把这一时期的教育重点放在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上。道德教育方面,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第一个内容是培养„善良的感情‟,方法是给学生阅览人类不幸、困难、受难的图画,还要注重善良的示范。道德教育的第二个任务是培养„善良的判断‟,研究历史是完成这个任务的主要方法,他对于伟大人物的传记特别注意。道德教育的第三个任务是发展„善良的意志‟。要实现这个任务,需要实际的练习,练习对贫民的援助,对不幸者的保护。”[11]宗教教育方面,卢梭认为“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道德”。他要求人们要爱上帝胜于爱一切,但反对当时教士编写的荒诞教义和教会的繁文缛礼,他认为当一个人受了自然的教育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宗教。第五阶段称为爱情和婚姻家庭教育(时间段为人成年以后)。卢梭以爱弥儿和苏菲相识、相爱再到步入婚姻的过程为例详细描述了这一时期的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中,卢梭还专门提及了针对女子的教育。他一方面提出女子应当受教育,一方面又指出女子所受的教育也不要太多。卢梭认为女子应当是男子的附属品,他理想的女子形象是受过适当的教育的贤妻良母型的女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