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上册人教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1-09
(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书写卷面题(8分其中卷面分5分)
书写题(3分)
要求:认真、规范地抄写下面一段话。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二)卷面分(5分)
一档(4-5分)书写认真、规范,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二档(2-3分)书写基本认真工整,字迹比较清楚,卷面基本整洁。
三档(1分)书写潦草,卷面不够整洁。
四档(0分)书写极其潦草,使人难以辨认,卷面很不整洁或基本未答卷的。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请依据给出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汉字﹝要求:汉字书写规范、整洁、美观﹞(4分)

瘦骨﹝ ﹞﹝ ﹞ ﹝ ﹞﹝ ﹞ ﹝ ﹞哑 苦心孤﹝ ﹞

盘﹝ ﹞ 卧龙 糟 ﹝ ﹞
2、请给加点的汉字,标出正确的读音(4分)

险 象 迭 生 玲 珑 剔 透 猝 然 长 逝 踉 踉 跄 跄

骇 人 听 闻 称 职 蹂 躏 篡 夺

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鲁智深 -------------------倒拔垂杨柳
B诸葛亮 --------------------三顾茅庐
C孙悟空 --------------------大闹天空
D刘姥姥 -------------------进大观园
抽 样 调 查:(3分)
你最喜欢本学期的哪一篇文章,是什么体裁的,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文章名称:
体 裁:
理 由:

背 诵 楼(5分)
A、﹝ ﹞徐喷以烟,﹝ ﹞作青云白鹤观,﹝ ﹞,为之怡然称快。
B、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C、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 ﹞。
D、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E、﹝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模 仿 秀(2分)
仿照例句的样式,再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我爱平凡,我追求平凡,我希望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现代文文阅读(30分)
﹝一﹞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扬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yùn niàng﹝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 ﹞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 ﹞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按拼音填写汉字。(2分)
应和﹝ ﹞ 撑伞﹝ ﹞
yùn niàng ﹝ ﹞ 披着suō﹝ ﹞
2、段①着力描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色,其中最能表现小草动态和透露出它顽强的生命活力的句子是: ;段②描写桃、杏、梨争春比美,竞相开放的句子是: 。(2分)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它还像什么?(2分)

4、段④画横线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雨的哪些特点?(2分)

5、透过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

6、从下列名句中,选出一句,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说说每一名句描写春景的妙处。(3分)
⑴红杏枝头春意闹 ⑵踏花归去马蹄香
⑶春风又绿江南岸 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⑴段①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表现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⑵段②从盛开的花写到秋天的果,从树上写到地面,描绘了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⑶段③用拟人修辞手法,从触觉和视觉入手,突出了春风的和暖和它带来的清新感。
⑷段④描绘了春雨中特有的优美温馨的景象及和平安宁的氛围。

(二)牵着母亲过马路
1 周末 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字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招待我们。母亲说:“您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好,好,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就买啥。”
2、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3、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4、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5、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6、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7、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阅读理解:
1、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2分)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2分)

2、第4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3分)

4、第6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5、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早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2分)

文言文阅读(22分)
(一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段文字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描写,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文中“君”“尊君”“家君”表示的意思是什么?(3分)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友期行。(2分)

(2)待君久不至,已去。(2分)

找出文中点明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的句子。(2分)

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中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二)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A、天雨墙坏( ) B、大亡其财( )
C、其家甚智其子( ) D、而疑邻人之父(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学而时习之
暮而果大亡其财
而疑邻人之父
3、文中的富人对其子及邻人之父的看法为什么会不一样?(3分)

写作(40分)
从下面作文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一)“当吹完生日蜡烛时,我想许个愿,许什么愿好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请以《我想许个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信息,在交往中寻求发展,在交往中寻求理解,在交往中得到认同……交往是一种本领,交往是一个过程,交往是一种体验。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要和你的父母交往,和同学交往,和朋友交往……交往中你有过许多的感受和体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附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与运用
1、嶙峋 慷慨 喑 诣 虬 蹋
2、dié tī cù liàng hái chèn lìn cuàn
B

A又留蚊于素帐中 使之冲烟而飞鸣
果如鹤唳云端
B小桥流水人家
C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D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E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阅读理解
(一)春
1、和hè 撑chēng 酝酿 蓑
2、﹝1﹞小草偷偷地……绿绿的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亲的手给人感觉如“温暖”“轻柔”等,还像……
细密 亮柔 长轻
热爱和赞美之情
合理即可
C
(二) 牵着母亲过马路
1、(1)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2)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
2、“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
3、(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诉说。(3)牵母亲过马路。
4、对比手法。突出了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5、B
6、(1)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和“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2)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一﹞陈太丘与友期 1、语言 记叙
2、君:敬词,对对方的尊称;尊君:敬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和朋友相约同行 (2)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
期日中,过中不至
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方面反驳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元方是一个有聪明、才智、有礼节的孩子做人要讲信用、讲礼貌(或言必信、行必果等)
(二)智子疑邻
下雨、丢失、认为……聪明、老人家或老头
B
围绕“因感情关系的亲近或疏远导致对事物的认识判断错误”来回答即可。

采纳吧
第2个回答  2012-01-08
书写卷面题(8分其中卷面分5分)
书写题(3分)
要求:认真、规范地抄写下面一段话。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二)卷面分(5分)
一档(4-5分)书写认真、规范,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二档(2-3分)书写基本认真工整,字迹比较清楚,卷面基本整洁。
三档(1分)书写潦草,卷面不够整洁。
四档(0分)书写极其潦草,使人难以辨认,卷面很不整洁或基本未答卷的。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请依据给出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汉字﹝要求:汉字书写规范、整洁、美观﹞(4分)

瘦骨﹝ ﹞﹝ ﹞ ﹝ ﹞﹝ ﹞ ﹝ ﹞哑 苦心孤﹝ ﹞

盘﹝ ﹞ 卧龙 糟 ﹝ ﹞
2、请给加点的汉字,标出正确的读音(4分)

险 象 迭 生 玲 珑 剔 透 猝 然 长 逝 踉 踉 跄 跄

骇 人 听 闻 称 职 蹂 躏 篡 夺

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鲁智深 -------------------倒拔垂杨柳
B诸葛亮 --------------------三顾茅庐
C孙悟空 --------------------大闹天空
D刘姥姥 -------------------进大观园
抽 样 调 查:(3分)
你最喜欢本学期的哪一篇文章,是什么体裁的,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文章名称:
体 裁:
理 由:

背 诵 楼(5分)
A、﹝ ﹞徐喷以烟,﹝ ﹞作青云白鹤观,﹝ ﹞,为之怡然称快。
B、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C、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 ﹞。
D、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E、﹝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模 仿 秀(2分)
仿照例句的样式,再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我爱平凡,我追求平凡,我希望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现代文文阅读(30分)
﹝一﹞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扬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yùn niàng﹝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 ﹞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 ﹞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按拼音填写汉字。(2分)
应和﹝ ﹞ 撑伞﹝ ﹞
yùn niàng ﹝ ﹞ 披着suō﹝ ﹞
2、段①着力描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色,其中最能表现小草动态和透露出它顽强的生命活力的句子是: ;段②描写桃、杏、梨争春比美,竞相开放的句子是: 。(2分)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它还像什么?(2分)

4、段④画横线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雨的哪些特点?(2分)

5、透过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

6、从下列名句中,选出一句,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说说每一名句描写春景的妙处。(3分)
⑴红杏枝头春意闹 ⑵踏花归去马蹄香
⑶春风又绿江南岸 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⑴段①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表现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⑵段②从盛开的花写到秋天的果,从树上写到地面,描绘了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⑶段③用拟人修辞手法,从触觉和视觉入手,突出了春风的和暖和它带来的清新感。
⑷段④描绘了春雨中特有的优美温馨的景象及和平安宁的氛围。

(二)牵着母亲过马路
1 周末 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字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招待我们。母亲说:“您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好,好,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就买啥。”
2、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3、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4、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5、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6、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7、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阅读理解:
1、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2分)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2分)

2、第4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3分)

4、第6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5、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早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2分)

文言文阅读(22分)
(一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段文字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描写,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文中“君”“尊君”“家君”表示的意思是什么?(3分)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友期行。(2分)

(2)待君久不至,已去。(2分)

找出文中点明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的句子。(2分)

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中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二)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A、天雨墙坏( ) B、大亡其财( )
C、其家甚智其子( ) D、而疑邻人之父(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学而时习之
暮而果大亡其财
而疑邻人之父
3、文中的富人对其子及邻人之父的看法为什么会不一样?(3分)

写作(40分)
从下面作文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一)“当吹完生日蜡烛时,我想许个愿,许什么愿好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请以《我想许个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信息,在交往中寻求发展,在交往中寻求理解,在交往中得到认同……交往是一种本领,交往是一个过程,交往是一种体验。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要和你的父母交往,和同学交往,和朋友交往……交往中你有过许多的感受和体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附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与运用
1、嶙峋 慷慨 喑 诣 虬 蹋
2、dié tī cù liàng hái chèn lìn cuàn
B

A又留蚊于素帐中 使之冲烟而飞鸣
果如鹤唳云端
B小桥流水人家
C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D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E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阅读理解
(一)春
1、和hè 撑chēng 酝酿 蓑
2、﹝1﹞小草偷偷地……绿绿的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亲的手给人感觉如“温暖”“轻柔”等,还像……
细密 亮柔 长轻
热爱和赞美之情
合理即可
C
(二) 牵着母亲过马路
1、(1)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2)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
2、“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
3、(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诉说。(3)牵母亲过马路。
4、对比手法。突出了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5、B
6、(1)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和“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2)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一﹞陈太丘与友期 1、语言 记叙
2、君:敬词,对对方的尊称;尊君:敬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和朋友相约同行 (2)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
期日中,过中不至
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方面反驳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元方是一个有聪明、才智、有礼节的孩子做人要讲信用、讲礼貌(或言必信、行必果等)
(二)智子疑邻
下雨、丢失、认为……聪明、老人家或老头
B
围绕“因感情关系的亲近或疏远导致对事物的认识判断错误”来回答即可。
五、作文 略
第3个回答  2012-01-09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4分)

( ) ( ) ( ) ( )

称职 栖息 玷污 枯涸 zhù níng qì m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1分)

A、明察秋豪 “豪”读háo 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B、怡然自得 “怡”读yì 意思是:安适、愉快

C、可望不可及 “及”读jì 意思是:靠近、接触

D、苦心孤诣 “诣”读yì 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

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4分)

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②、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③、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④、能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

4、请根据同学的文学常识卡片,把下列作家和作品序号对应填在表格内。(3分)

作家:①朱自清 ②鲁迅 ③郭沫若 ④老舍 ⑤安徒生 ⑥泰戈尔

作品:①《金色花》 ②《济南的冬天》 ③《皇帝的新装》

④《风筝》 ⑤《春》 ⑥《天上的街市》

5、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6分)

①、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③、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诗词鉴赏。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6分)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胜至哉,歌以咏志。

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

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第4个回答  2012-01-08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拿到试卷后,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然后答卷。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4分)

( ) ( ) ( ) ( )

称职 栖息 玷污 枯涸 zhù níng qì m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1分)

A、明察秋豪 “豪”读háo 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B、怡然自得 “怡”读yì 意思是:安适、愉快

C、可望不可及 “及”读jì 意思是:靠近、接触

D、苦心孤诣 “诣”读yì 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

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4分)

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②、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③、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④、能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

4、请根据同学的文学常识卡片,把下列作家和作品序号对应填在表格内。(3分)

作家:①朱自清 ②鲁迅 ③郭沫若 ④老舍 ⑤安徒生 ⑥泰戈尔

作品:①《金色花》 ②《济南的冬天》 ③《皇帝的新装》

④《风筝》 ⑤《春》 ⑥《天上的街市》

5、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6分)

①、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③、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诗词鉴赏。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6分)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胜至哉,歌以咏志。

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

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个回答  2013-01-04

    宋代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