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与希腊的战争?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亲率五百万大军出征希腊。斯巴达国王莱昂尼达应雅典之请亲率三百勇士在希腊温泉关正面迎击,血战三天,毙敌二万余,最后莱昂尼达全军覆灭。上面这段文字是我看到别人博客里的,假的吧,500万啊,波斯哪来这么多人去战斗。在古代,中国人口一直占世界人口的很大比重,公元前480年中国那时都没这么多军队,应该还是春秋时期,就是战国,中国作为打战对多对密集的国家,也没出现过同时500万人的军队,还别说波斯了,全民皆兵吗?假的吧,西方人喜欢用自己的历史观,来取代真实的历史观。

  公元前480年,是决定希腊生死存亡的一年。这一年,经过三年的准备以后,波斯王薛西斯(Xerxes)率领百万大军入侵希腊。薛西斯处事严谨缜密,雷厉风行,和他父亲大流士的仁厚疏旷形成鲜明对比。薛西斯先和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结盟,让他们牵制住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西拉丘斯(Syracuse),然后在划分欧亚的赫拉斯滂海峡(Hellespont,今天土耳其境内的达达尼尔海峡)修建浮桥两座,又在色雷斯境内沿路建立多个后勤基地。希腊很多城邦国家投降波斯帝国,派兵派船参战。一切就绪以后, 薛西斯领军从赫拉斯滂海峡进入欧洲,通过色雷斯和马其顿,从希腊北部攻来。
  波斯大军在温泉关被斯巴达国王利奥尼达(Leonidas)率领的希腊联军挡住,久攻不下。这时一个希腊内*领波斯军队从另外一个山口突破希腊联军防线,迂回到希腊军背后。利奥尼达立刻命令联军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率领三百斯巴达勇士坚守温泉关阻击敌人,最后全部阵亡。温泉关失守后,波斯大军长驱直入,逼近雅典城。雅典人不得不放弃这座历史名城,举国撤退到萨拉米斯岛。波斯军队进占雅典空城,将其付之一炬,随后大军追击到萨拉米斯岛对岸,而波斯战舰也源源不断地向萨拉米斯岛汇集。
  波斯王薛西斯亲临战场督战,波斯人在萨拉米斯岛对岸筑起高台一座,而薛西斯端坐在高台之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海峡的每一个角落。薛西斯身边站立数十名书记官,个个手持功劳簿,准备当场记下波斯战舰的表现。
  波斯战舰普遍高大,如同一个个海上城堡。萨拉米斯海峡入口处有一个岛屿阻挡,造成水道狭窄,波斯战舰一次之能通过几十艘,这样波斯海军被迫采用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舰队排成几个纵列进入海峡。这时正值海潮上涨,海峡内暗流涌动,波斯战舰尾大不掉,很难控制方向。还没等波斯战舰们向左调转船头,等候已久的希腊舰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上来。
  此时进入海峡的波斯战舰大约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腊联军有三百七十艘战舰,形成以多击寡的局面。波斯舰队最外围的战舰横向面对希腊人的冲击,几乎全部被撞沉,后面的波斯战舰终於转过身来,和希腊舰队绞杀到一起。萨拉米斯海峡狭窄的水面上挤满了舰只,大家都动弹不得,这时雅典战舰上的重装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纷纷爬上敌舰和波斯士兵格斗。波斯战舰上的士兵都是弓箭手,根本挡不住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厉攻击,往往十几个雅典步兵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制服一艘敌舰。剩下的波斯战舰想掉头逃跑,但被接踵而至的后续部队堵住。海峡外面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里面的战况,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海峡里涌,都希望在薛西斯眼前表现一番。於是波斯海军在海峡里被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丧失了进攻能力。
  希腊联军在这场海战中损失了约四十艘战舰,波斯人的损失没有详细记录,有的史学家认为超过六百艘,而人员伤亡数万。波斯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的一处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让人触目惊心。此战以后,波斯海军一蹶不振,将爱琴海的制海权拱手相让。
  海战胜利以后,特米斯托克利主张派舰队去赫拉斯滂海峡烧毁波斯人的浮桥,将薛西斯困在希腊;而性格保守稳重的阿里斯蒂德不赞成这样做,他认为薛西斯的海军虽然已残,陆军尚有数十万之众,如果烧了浮桥,势必把薛西斯逼成一头困兽,后果难以预料,不如让他安全返回波斯,然后集中力量消灭留下的波斯军队。特米斯托克利深以为是,便再次派人到波斯阵营假装投诚,谎称希腊人打算派舰队去烧掉赫拉斯滂浮桥。薛西斯得知大惊失色,立刻从陆路兼程返回小亚细亚。他留下的三十万波斯陆军在次年的普拉提亚战役中全军覆灭,第二次希波战争於是以波斯惨败告终。从此希波战争攻守易位,希腊联军开始主动出击,控制从爱琴海到黑海的各个战略要地,并将波斯势力从许多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中赶了出去。雅典依*其强大的海军主导希腊联盟长达二十七年,史学家讽刺地称这段时期的希腊联盟为"雅典帝国" 。

  以上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可见,薛西斯只有百万大军,没有500万那么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2
根据史料记载,波斯大军最多也不会达到50W,谁叫你太把博客当回事
第2个回答  2011-11-12
也许吧如果能回到那时候也都就明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