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待遇上差别大吗?

如题所述

参公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1.编制性质不同,参公不属于公务员,没有行政编。公务员是公务员,有行政编。

2.晋升空间不同,参公人员晋升空间不大,公务员相对来说晋升空间大一些。

福利待遇方面,两者差不多。

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参公整体上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但编制上不属于公务员的行政编,属于事业编制

扩展资料:

1、参公人员录用、考核、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本地区公务员基本相同,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法》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约束;

2、参公事业人员仍然保留事业单位编制,没有列入行政编制,本身不是“公务员”身份(广东,浙江,山东等除外),因为受编制限制,个别省份及地区参公事业人员不允许与行政机关相互流通。参公机关人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可以与行政机关人员相互流通。

必须是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经人事部门批准的人员,才是参公人员;

那些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工作人员,不是参公人员,他们依然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工勤人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公人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4

编制对于体制内的人员来说就是个人的身份证明,是个人领取财政工资的根本依据,而体制内的编制主要分为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两大类,事业单位职工使用事业编制,行政机关使用行政编制,除此以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参公编制,简单来说就是事业编制按照公务员的办法来管理,那么,参公编制和公务员编制有什么区别呢?待遇差别上大吗?

首先,对于参公编制而言,在谈到和公务员的区别时,应该弄清楚参公编制的具体来源。对于体制内的参公编制,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获得,一是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参公单位以后获得参公编制,二是因为机构改革的原因,某些事业机构整体改为参公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工通过一定程序成为参公人员,三是干部交流任职,从行政机关调入参公单位以后,个人身份直接转为参公身份。

其次,参公身份的来源不同,待遇上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对于参加公务员进入参公单位工作的人员,其和公务员并没有多大区别,只要工作需要可以随时交流至公务员机关工作,而对于干部交流任职以后,从公务员转为参公身份,这个时候仍然有机会从参公单位再次调入行政机关工作,不过这种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小,中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是,这并不包括在群团机关工作的参公人员,这类人员本身就是公务员,并不属于事业参公范围。

而对于在机构改革当中获得参公身份的人员,想要调入机关工作则相当困难,这也是很多事业参公人员的现状,能够发展的机会十分有限,基本上都局限于本单位和一部分事业参公单位当中,因为这类参公,调入行政机关转为公务员又不现实,去公益事业单位任职,放弃自己的参公身份又不甘心,这个时候只能在参公事业单位当中继续坚持,即使是参加公务员遴选考试,参公事业单位职工也只能报考参公单位,而公务员可以报考行政机关和参公单位,选择机会更多。

最后,在经济待遇方面来看,公务员的经济待遇和参公的经济待遇一致。按照当前的文件规定,参公人员执行的政策都是参照公务员相关政策执行的,这就意味着两者的职称晋升、工资计算都是一样的,不过,参公单位始终没有行政单位稳定,因为参公在遇到改革的时候,有可能被重新改为纯事业编制,这个时候内部的职工也就会套改为事业编制,而行政公务员则不存在此类情况。

第2个回答  2012-04-08
作为一个公务员,我从升迁、福利和稳定三个方面来回答一下实际一点的差别吧。
升迁:
1、某些领导岗位的公开招考,会标明只能行政编制(也就是公务员)才能考。虽然有这种限制的招考并不多见,但你想在升迁这条路上走下去,关键点上来一个,就很要命了。
2、表面上升迁是无差别,但实际上升迁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农业局(行政)和下辖的农业服务中心(参公)。农服中心的主任和农业局的副局长在领导级别上平级,如果是市农业局(正处级),农服中心的主任是副处级,副主任可能是正科级,但如果是县农业局(正科级),农服中心的主任是副科,副主任就不一定有领导级别,很可能就只是科员级,和农业局的普通科员级别上一样。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局机关都比下辖的参公单位小,农业局可能只有10个行政人员,除去一正两副,就剩下7个科员。如果领导职务有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从局机关中选拔。而农服中心将派驻到各乡镇的办事点的人算起来,可能有50个人,八九个大小领导,升迁的比例差别就很大了。而最大的可能,是农服中心的领导职务直接从局机关选派——因为虽然级别上一样,但传统上认为农服中心的实权主任要强于局机关的副职领导,副主任强于局机关普通科员——名曰下基层锻炼。
福利:
3、平常的各种显性的福利差别不大,但隐性的福利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目前绝大部分地方参公是要缴纳社保,行政编就不需要。在职的时候每个月参公就到手的钱就少一点了。退休后参公的领社保,行政的由财政拨款,也略高于参公领到的社保。
4、某些地方会制定针对行政编的福利。比如说我所在的地区,行政编的公务员,除了缴纳医保之外,还可以额外缴纳一笔钱,存入一个由财政缴大头的公务员医疗基金。去看病的时候,参公是医保出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行政的就是医保出一部分,剩下的从个人的公务员医疗基金账户上出,只有个人的医疗基金账户没钱了才要个人出。
5、某些上个世纪出台的文件里,某些福利在当时只规定了行政和事业的享受办法——当时没有公务员和参公这种说法,只是后面才将行政划为公务员并新增加参公这个编制。比如说我们地区上个世纪末朱总在位的时候停止了实物分房,推出货币分房的政策。当时出台的文件现在一直没有被废止,也没有被修订。按照那些文件的规定,行政编按行政级别享受福利,参公编的文件没有规定,只能跟事业编走职称评定享受福利。但问题是参公编本身参照公务员管理,职称永远都不会升。
稳定:
6、若干年前行政机构改革,参公被分流被提前退休的多,相比之下行政就少很多,一方面是因为行政的绝对数少,另一方面是行政可以分流到下辖的参公单位,参公单位却很难分流到主管的行政单位。目前虽然趋势是减得少增得多,但万一你是被减去的那部分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5-17
一、参公和公务员的区别在哪里?

参公,意思就是就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单位,有两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根据公务员法中的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执行,参公管理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其中人员编制也是事业,只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因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与普通公务员部门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编制方面,公务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但绝大部分参公和普通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就工作量来看,一般来说公务员机关会多一点,参公机关会少一点。
领取国考资料


二、参公和公务员薪资待遇区别大吗?

在待遇方面,除了编制不同,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所享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薪资的多少主要跟单位情况和地区工资水平相关。

此外,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等方面也是一样的;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大家非常关注的点没有什么不同;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退休,包括交流调动等方面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参公和公务员的区别。在这里上岸鸭公考还想告诉大家的是,随着公务员管理更加规范,已经打破界限,如今参公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上升成长通道,有意向的话可以多加了解看看公务员考试相关招录公告。
参公和公务员的区别在哪里?薪资待遇区别大吗?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9

参公人员实际上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人员,但是除了在编制上有区别,其他的一切方面都跟公务员一样,公遴选参公人员可以参加,福利待遇、晋升提拔、考试资格等等跟公务员全都一样,而且公务员可以变成参公人员,参公人员也可以直接变成公务员。

参公人员与公务员在待遇上面差别不大,实在是搞不清楚的话就记住,参公人员就是事业单位里的“公务员”,公务员有的,参公人员全都有。

拓展资料:参公和公务员之间可以互相流动吗

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放人和接收,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调动。

明确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中,已履行登记手续人员,符合条件的可通过公务员转任方式交流至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任职。目前明确为参公人员向行政单位流动,根据工作需要,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提交编委会进行研究。  

参考资料:人民网参公人员与公务员交流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