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应该怎样理解?

如题所述

通货膨胀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的本质区别: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

通货紧缩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量少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状况。

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



扩展资料:

相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水平区间以下,在这种状态下,物价水平虽然还是正增长,但已经低于该国正常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物价水平,通货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

这种情形已经开始损害经济的正常发展,虽然是轻微的,但如果不加重视,可能会有量变到质变,对经济发展的损害会加重。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1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原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实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而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3
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
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第3个回答  2018-09-02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这是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
通货膨胀的解决措施:
反通货膨胀

国家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参见工资议价,incomes policies)。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森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货膨胀而使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

通货紧缩的原因
通货紧缩的出现,有其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通货紧缩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严重失衡,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导致潜在的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结构错位较大,大量的潜在的产品供给得不到实现而沦为无效供给,造成商品价格水平较长时期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
通货紧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特有的体制矛盾与结构矛盾爆发的结果。
(一)体制缺陷。
第一、企业产权制度缺陷。
第二、经济活动的扩张机制缺陷。
第三、企业退出机制缺陷。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投资需求与投融资制度之间的矛盾。
通货紧缩的对策:
(一)应急措施: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根本措施:加快制度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培植经济新增长点。
第一、宏观层次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在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调整时,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出发,给国有经济以正确的定位,使国有经济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特有的作用,只有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使国有经济从根本上走出困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地运行。具体上说,应把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方向实现分离和互补,国有经济只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主要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服务的行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坚决使国有经济从盈利性、竞争性部门撤离出来,减少政府的风险,进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这些领域。

第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所以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改革企业产权,把国有企业抽象的产权具体化为明确的出资人,把除少数公共品属性的国有制企业外的其余国有制企业的产权转化为集体或私有产权,把企业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将企业家利益与所有者利益挂钩,以个人财富、任职的薪酬、股份期权担保,与所有者分离一定比例的资产剩余索取权。这种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增强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效用目标的一致性,使企业成为真正追求所有者财富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济组织,实现企业生产、投资的成本收益财务约束硬化,消除企业作为国家行政分级结构附属物的惯性。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结构刚性,使企业无法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进而使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无法产生作用,社会资源不能由效率低的企业流向效率高的企业,从利润低的行业流向利润高的行业,是产生生产过剩的重要原因。所以一方面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优化资源配置,从产量和生产能力两方面减少过剩供给,改变目前供过于求的失衡状况,加大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过的非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调整力度,以缩小无效供给,实现供求平衡,为缓和通货紧缩奠定基础。趁着我国处于经济运行周期的谷底时期,调整产业结构,压缩无效供给,推动企业联合、兼并,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的质量和竞争能力,扩大第三产业的规模及提高质量,推动结构重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科技含量,培植新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结构改造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组织创新要素的优化升级和效率提高来改变我国目前重工业、加工制造业严重过剩、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薄弱的现状,是改变我国中间粗、两头尖的仿锤状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用新技术的发明与应新的主导产业的成长,可以使经济成为新的结构状态下扩大增长的源泉。通过创新,促进企业进步,培植新的主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使新的投资机会不断出现,生产规模、就业规模就会随之扩大,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回升,保证经济持续有效增长。从市场角度看来,现在大量供过于求的过剩消费品几乎都是老产品,在质量、使用价值上不能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无法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通过技术改造,加大产品科技含量,使产品适销对路,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必然会促使消费者购买热情高涨,促进需求的扩张,使经济重现活力,走出低谷,转入回升和复苏。
(三)长期措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维持消费增长要靠收入的增加作保证,对低收入阶层更是如此。
参考资料:http://www.xucpa.net/Article/yxlw/jrlw/jrjg/200701/20070127175306.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