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红白喜事帮忙都是玩,这奇葩怪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如题所述

用“奇葩”这两个字,是伤了农村人的心的。舌本无骨,却能伤人,不知他人苦,莫论他人非,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题主的这个问题才叫“奇葩”,而且“奇葩”的是估计题主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纯粹是用市井的眼光看待农村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风俗。

一、农村的红白喜事帮忙的村民都是免费的

婚丧嫁娶是人生中的大事,而农村又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人生大事中,“情”的成分很大。自古以来都有“礼尚往来”的传统,那么在人生的大事中,人们更加注重“礼尚往来”,尤其是“生老病死”这些不可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更是让人觉得:谁都有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因此农村也就有了“红事叫,白事到”的说法。


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即就是农闲时节,农村的精壮劳动力闲在家里的也非常少,都涌向了城市、乡镇去打工、做小买卖。

然而,去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既耽误了两三天的挣钱,还要搭上随礼的份子钱。是因为农村人愚笨吗?不是的,是因为在每一个农村人的心目中,有着浓浓的乡情在里面。

虽说我自从考学后,离开农村三十多年了,父母也都相继去世,老家的房子也一直空闲着,但只要村里有红白喜事,我都要回去参加的。

因为父母去世的时候,对于我很早就离开农村的人来说,是在众乡亲的鼎力帮助下,才使父母入土为安的,这份恩情我是永远记得的,不但我要还这份恩情,我还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还这份恩情,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老家,到街坊邻居家里坐一坐,认认长辈,与同辈之间多交流,多来往。哪怕百年之后,不会叶落归根,也会让孩子永远记住我们的根在这里。

二、红白理事服务队的产生,让帮忙的村民闲了下来

农村也并不是铁板一块,顽固不化,同样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一起发生着变化。随着农村精壮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村里人也在算计着成本。耽误两三天的打工,加上随礼的份子钱,有时往往会损失上千元钱,许多年轻人遇到村里的红白喜事也就不回来了,派家里的留守老人为代表参加一下。

而红白喜事繁杂的事情里,有不少是力气活。比如送葬的抬棺材、挖墓、租借桌椅板凳等。

有市场,就会有需求,红白理事服务队也就应运而生了。从搭凉棚、挖墓、抬棺、酒席、各种食材的准备、司仪、鼓号手、唢呐手等,这个是一条龙服务,主家和前来帮忙的人,大多只是用来招呼亲朋好友,或者是一些零碎的杂事。因而前来帮忙的也就与从前比起来清闲了许多。但是有需要做的杂事,只要主家或者主事的一声吩咐,是绝对不会误事的。


因而,如今村民前来参加红白喜事,情的成分要大于帮忙的成分。

三、丧事上的嬉笑打骂怎么看

有不少人参加过农村的白事,按理说在白事上,人们应该表现出痛苦、严肃的表情。但是不少地方的农村,在白事的过程中,依然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甚至还有嬉笑打骂的现象。

我父亲是80岁去世的,在农村这叫“喜丧”,高寿的人去世了,连“送埋饭”家家户户都要打一点回去,一家人都吃一点,寓意着吃了后也会长寿、多福。在“喜丧”上嬉笑打闹也是正常的。


最主要在这种时候,许多事情需要我来定夺、安排,虽然心里很悲伤,但我不可能哭得像泪人一样,只顾着哭天抢地,丢下一大摊子事情不管。联系红白理事服务队、医院开死亡证明、联系殡仪馆火化、丧事上各种繁杂的礼仪程序、亲朋好友的迎来送往等。


因为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在农村也都是很有讲究的,最主要的是不能出什么乱子,否则就会不吉利的,是很忌讳的。


几天下来,主家也常常会累得够呛,甚至休息不好,有人还会累得病倒了。


当父亲的丧事一切结束后,女儿说了一句:“爷爷奶奶不在了,你现在成了孤儿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虽说已经五十多岁的我,突然之间一下子悲伤起来,长长地大哭了一场。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的红白喜事需要帮忙的越来越少了,但是农村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红白喜事大家互相帮忙、互相来往,这是一份浓浓的乡情,丢下打工挣钱回来帮忙,也是乡情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9
村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而且应该去考虑一下当事人的感受,不应该有这种奇葩的现象。
第2个回答  2021-04-29
我觉得这是邻里之间进行社交的一种方式,我并不觉得这是恶习,反而觉得有这种能够体现出乡里的人情味儿,很喜欢。
第3个回答  2021-04-29
我觉得住在一个村子,村民之间相互帮忙,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不能算是奇葩怪现象,不管是真的帮忙,还是玩,只要完成的很好就可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