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红白喜事,村民帮忙都是玩,为什么会发生这奇葩现象?

如题所述

在农村,不管是红白喜事,只要有需要,村民们都会过来帮忙,大家都伸出援手,事情就有条不絮地完成了,这样主人家就会轻松很多。

可而近年来,这样互相帮助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甚至是美其名曰帮忙来的,其实都是来玩,真正干活的人却没几个,现在这种情况在农民的不知不觉当中,有了很大的变化,村子里边负责红白事的老人没有了,参加红白事对农民来说好像也成了任务,同样以白事为例吧,别看前来吊唁的人很多,可真正抹眼泪,真正真心悼念的人其实不多,更多的人之所以来完全是给家属点“面子”,而且不来的话,从礼节上来说也有点说不过去,所以就来走走过场。原本农村最能体现人情味的两件事,为啥现在变成这样呢?

首先是礼金的问题:

参加这样的红白喜事,都是要随礼的,出来亲戚,村里的人也会随礼。

以前来参加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欣喜和悲伤,是想去帮忙,可如今呢?听到了有亲戚或者朋友家里又红白事,农民的第一反应就是“送多少钱合适?”。

近几年,礼金正在变的越来越高,为了不被人比下去,为了赶上所谓的“平均线”,村民不得不跟风随礼。可礼虽然随出去了,但却不是农民心甘情愿的,所以去走过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是人情越来越淡薄了:

有人说农村变了,其实我不这么觉得,农村一直都是那样,如果非说农村变了,那也是农村条件越来越好了,可外接条件变好却变相的刺激了人心变化。看到了有些亲戚邻居通过打工,经济状况变好了,或者干脆超过了自己家,心里就不是很舒服,再加上有些条件变好的农民就开始看不起身边的穷亲戚、邻居了。彼此间的关系从“我帮着你,你拉着我”变成了我看不上你,你也瞧不上我,久而久之,彼此就变成了各怀心思的所谓亲戚。其实很多到场的人都在盼着事情能够早点结束,然后吃点饭,回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去参加红白事的话,怎么也不会有太多的真心真意,有的只是出于道德和情分,到场去表示下庆祝或者悼念,同时送点钱。 这样的情况就算过来帮忙,也只是走走形式了。

最后的原因就是经济变好了:

以前大家都没什么钱,所以,遇到事情就相互帮忙,这样也可以减轻主人家的负担。而现在大家都比较有钱了,每逢遇到要请客,都是提前请好帮忙的人,自己多花一点钱,就不需要其他人帮忙了。所以那些过了帮忙的人,也没事可做,就都坐着,一起喝茶聊天。或者一起打牌,就玩呗。

你觉得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6

农村红白喜事,村民帮忙都是玩,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葩的怪现象?在农村红白喜事,村民帮忙都是玩,这主要和现在条件比原先农村的经济条好的原因。在农村,不管是谁家的红白喜事,本村关系好的、一般的、不好的都是要参加的,亲戚、家门,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这种现象我想不光是农村,城市应该也有,只是农村这种现象普遍一些。

在农村一个村庄里都差不多同祖同宗的,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的,遇上红白喜事都会来棒场,既做客,又做工,遇上要帮忙的活都抢着干,比如搬桌子,櫈子,或厨房里洗碗洗菜什么的,活不多,干完了就可以玩。

在农村取“媳妇”、“嫁女”,称为红喜事,是农村最看重的一件大事。要提前一个星期找好主办喜事的“总管”、“支客”,这两个人一般都是当地的名人,与主家共同商议红喜当天的一切事务,以免“迎亲”或“出嫁”之日手忙脚乱,忘这忘那,而“得罪”了客人或者亲戚。

如果是“白喜”事,也是首先找一个“总管”和一个“支客”共同商议决定“过事”的一切安排和打理。谁家没有大、小事,都是邻居,乡里乡亲的,不管是谁家“过事”,就是不请都是自发的参加,帮忙的、“随礼”的,也有确实拿不出钱“随礼”但人也是要去的,这样的人去了就从头帮到尾、至到“过事”结束。

现在过事吋,实际上看到在玩的都是表面现象,实际象厨房、“礼房”,还有其它的房间,过白事做法事的,过红事迎亲的,个个都忙。还有招呼客人的,敬烟的、上茶的,敬酒的。

不过现在的农村,条件好的都是在酒店包办,或者是请的农村“过事专业服务队”,什么事都大包大览,所以去的人多了,有事做的人就少了,就自然形成现在农村红白喜事,帮忙的都在玩的现象了。

第2个回答  2020-09-06
那是因为农村人比较讲究红白喜事出人气,不论干不干活,只要你嗓门大人气旺就会叫你去参加,没什么奇葩的,主要过去人传下来的习惯吧。
第3个回答  2020-09-06
这种现象很普遍。红事可以说气氛很高兴,但是白事那些村民又不会体会那种丧失亲人的痛苦与悲哀,他们主要是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该吃该喝也是随意的。
第4个回答  2020-09-06
因为是喜事。红喜事也是喜事,白喜事也是喜事。我们这白喜事时还请乐队,唱歌那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