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读书人若不参加科举考试,会有什么人生选择呢?

会有什么人生选择呢?

读书人除了参加科举考试之外,还有许多选择,比如可以去当幕僚。幕僚属于地方文官,主要辅佐他人。只要有足够的才华,能够被人赏识,出任幕僚也是常有的事情。其次可以卖字画为生,像明朝的唐伯虎一样。在苏州街头卖字画为生。类似的还有扬州八怪,或者给其他人写点,帮人写信或者写墓志铭春或写春联都可以赚钱。古时的文盲是比较多的,所以说和文化沾边的事情就需要请读书人来代劳。但也有很多自命清高的文人,不屑于从事此类工作。






或是教书先生,很多富裕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私塾里去学习,或者直接将老师请到家中,给自家孩子或同宗族的孩子上课,这样的教书先生很多都是没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来担任的。



也可能去做医生。古时范仲淹有句名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很多知识分子都希望既是救人成为医生便可以救死扶伤。中国古医书资种类繁多,但读书人有文化便容易上手,看起来不算困难所以说很多读书人在,准备科举的时候都也一并看一些医药类的书。像李时珍就是放弃了科举,立志做一名医生。



也可以成为一名作家,著书立说像是吴承恩写西游记,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等等。在勾栏附近提供剧本。实在不行也可以去做商人,明朝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商业兴盛起来很多读书人都放弃科举去做商人,就像著名的徽商经常经营文房四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儒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古代的职业其实并不是很多,而且我们在古装剧里看到的大部分也都是读书人,整天都在为了考取功名而读书,假如古代的读书人不打算参加科举考试,他们也可以有这三种选择:江湖郎中、教书先生或者从商。

第一种选择:江湖郎中。其实古代的读书人不只是会看考试的书,他们平时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也会看其他的书籍,而且古代的郎中基本都是中医,学的都是治疗人身体的根本内容,其他的都是自己一点点钻研出来的,所以有的读书人如果不想考取功名了就会选择做江湖郎中,毕竟在他们看来,读书考取功名是为了为国效力,等于救更多的人民。同理,行医也是如此,并且当一个江湖郎中再也不用受人世间的束缚,能够更加自由,所以这也算是一个好的选择,等以后有名气了也可以直接在镇子的医馆里当一名大夫。

第二种选择:教书先生。在古代并不是一定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当老师,他们只要有一个名头就可以当教书先生,而且古代很多地方的孩子根本就得不到教育,所以那些不愿意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就会选择去比较偏远的地方教孩子,这样不仅自己能陶冶情操,还能将自己的一身本领传授他人,不得不说古人还是很有大爱的。如果自己有一点名气的话也能被招为一些府邸公子的书童,这样也算一个职业,而且还能够跟着公子去任何地方。

第三种选择:从商。从唐朝以后从商者越来越多,毕竟当时的政策非常开放,所以很多读书人志不在功名,愿意自己去当一名商人,如果自己做买卖有一定的头脑的话就能成为一介商豪,可能还有机会到其他的国家去发展。

第2个回答  2020-01-20
可以当门客,一般大官手下都有门客,他们都会给他们供吃穿,还会给零花钱等,这是很多想在朝廷上有抱负的文人的选择。其次就是当教书先生,古代当教书先生的门槛比较低,只要大家公认为你有才华就可以当,不像现代还得考教师资格证。
第3个回答  2019-09-28
其实古代的读书人选择挺少的,主要都是为了当官,如果不参加科举呢,那就只能去当私塾先生之类的,或者郁郁而终
第4个回答  2019-09-28
我感觉人生也是会有不错的选择的,或许就是做一个平民或者说是从商那就只能去当私塾先生之类的,或者郁郁而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