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将毛文龙其人?是否因飞扬跋扈被崇焕所杀?

如题所述

袁崇焕想杀掉毛文龙。
这个念头啥时候蹦出来的,实在无法考证,反正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杀人动机,只有四个字:看不顺眼。
当然,也有些人说,袁崇焕要杀掉毛文龙,是要为投敌做准备,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新鲜,三百多年前袁崇焕快死那阵,京城里都这么说。
但事实上,这是个相当无聊的讲法,因为根据清朝《满文老档》的记载,毛文龙曾经跟皇太极通过信,说要投敌,连进攻路线都商量好了,要这么说,袁崇焕还算是为国除害了。
鉴于清朝有乱改史料的习惯,再加上毛文龙一贯的表现,其真实性是值得商榷。
袁崇焕之所以决定干掉毛文龙,只是因为毛文龙不太听话。
毛文龙所在的皮岛,位于后金的后方,要传命令过去,要么穿越敌军阵地,要么坐船,如果不是什么惊天剧变,谁也不想费这个事。
躲在岛上,长期没人管,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想听话也听不了,所以不太听话。
更重要的是,毛文龙在皮岛,还是很有点作用的,他位于后金后方,经常派游击队骚扰皇太极,出来弄他一下,又不真打,实在比较恶心。被皇太极视为心腹大患。
但这个人也是有问题的,毛总兵驻守皮岛八年,做得最成功的不是军事,而是经济,皮岛也就是个岛,竟然被他做成了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无数的客商蜂拥而至,大大小小的走私船都从他那儿过,收钱就放行,他还参股。
打仗倒也真打,每年都去,就是次数少点--六次,大多数时间,是在岛上列队示威,或者派人去后金那边摸个岗哨,打个闷棍之类。
但总体而言,毛文龙还是不错的,一人孤悬海外,把生意做得这么大,还牵制了皇太极,虽说打仗不太积极,但以他的兵力,能固守就及格了。
鉴于以上原因,历代总督、巡抚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放他过去了。
但袁崇焕是不闭眼的,他的眼里,连粒沙子都不容。
几年前,当他只是个四品宁前道的时候,就敢不经请示杀副总兵,现在的袁督师手握重权,小小的皮岛总兵算老几?
更恶劣的是,毛文龙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八年多账目不清,还从不接受检查,且虚报战功,也不听招呼,实在是罪大恶极,必须干掉!
其实毛总兵是有苦衷的,说我捞钱,确是事实,那也是没办法,就这么个荒岛,要不弄点钱,谁跟你干?说我虚报战功,也是事实,但这年头,不打仗的都吹牛,打仗的都虚报,多报点成绩也正常,都照程序走,混个屁啊?
我曾查阅明代户部资料及相关史料,毛文龙手下的人数,大致在四万多人左右,按户部拨出的军饷,是铁定不够用的,换句话说,毛总兵做生意赚的钱,很多都贴进了军饷,很够意思。
可惜对袁崇焕同志而言,这些都没有意义,在这件事上,他是纯粹的对人不对事。
大难即将临头的毛总兵依然天真无邪,直到他得知了那个消息。
崇祯二年(1629)四月,蓟辽督师袁崇焕下令:凡运往东江之物资船队,必须先开到宁远觉华岛,然后再运往东江。
接到命令后,毛文龙当场晕菜,大呼:
"此乃拦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
只是换个地方起运,为什么立死呢?
因为毛总兵的船队是有猫腻的,不但里面夹杂私货,还要顺道带商船上岛,袁督师改道,就是断了他的财路,只能散伙。
他立即向皇帝上疏,连声诉苦,说自己混不下去了,连哭带吓唬,得到的,却只是皇帝的几个字: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怎么从长,喝西北风?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最不可能帮助他的人帮助了他。
穷得发慌的毛文龙突然收到了十万两军饷,这笔钱是袁崇焕特批的。
拿钱的那一刻,毛文龙终于明白了袁崇焕的用意:拿我的钱,就得听我的话。
也好,先拿着,到时再慢慢谈。
然而袁崇焕的真实用意是:拿我的钱,就要你的命!
说起来,毛文龙算是老江湖了,混了好几十年,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论耍心眼,实在不如袁崇焕。
他做梦也想不到,很久以前,袁督师就打算干掉他。
早在崇祯元年(1628)七月,袁崇焕在京城的时候,曾找到大学士钱龙锡,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
这还不算,杀的方法都想好了:
"入其军,斩其帅!"
后来他给皇帝的奏疏上,也明明白白写着:
"去年(崇祯元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
"安排已定",那还谈个屁
但谈还是要谈,因为毛总兵手下毕竟还有几万人,占据要地,如果把他咔嚓了,他的部下起来跟自己死磕,那就大大不妙了。
所以袁崇焕决定,先哄哄他。
他先补发了十万两军饷,然后又在毛总兵最困难的时候,送去了许多粮食和慰问品,并写信致问候。
毛文龙终于上当了,他十分感激,终于离开了皮岛老巢,亲自前往宁远,拜会袁崇焕。
机会来了。
在几万重兵的注视下,毛文龙进入了宁远城。
他拜会了袁崇焕,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双方把酒言欢,然后……
然后他安然无恙地走了。
袁崇焕确实想杀掉毛文龙,但绝不是在宁远。
这个问题,有点脑子的人就能想明白,如果在宁远把他干掉了,他手下那几万人,要么作鸟兽散,要么索性反出去当土匪,或是投敌,到时这烂摊子怎么收?
所以在临走时,袁崇焕对毛文龙说,过一个月,我要去你的地盘阅兵,到时再叙。
因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干掉他。
崇祯二年(1629)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焕的船队抵达双岛。
双岛距离皮岛很近,是毛文龙的防区,五月三十日,毛文龙到达双岛,与袁崇焕会面。
六月初一夜晚,袁崇焕来到毛文龙的营房,和他进行了谈话,双方都很客气,互相勉励,表示时局艰难,要共同努力,渡过难关。
这是两人三次谈话中的第一次。
既然在自己的地盘,自然要威风点,毛文龙带来了三千多士兵,在岛上列队,准备迎接袁崇焕的检阅。
六月初三,列队完毕,袁崇焕上岛,开始检阅。
出乎意料的是,毛文龙显得很紧张,几十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这天可能要出事,所以在整个检阅过程中,他的身边都站满了拿刀的侍卫。
然而袁崇焕显得很轻松,他的护卫不多,却谈笑自若,搞得毛文龙相当不好意思。
或许是袁崇焕的诚意感动了毛文龙,他赶走了护卫,就在当天深夜,来到了袁督师的营帐,和他谈话。
这是他们三次谈话中的第二次。
第二天,和睦的气氛终于到达了顶点,一整天都在吃吃喝喝中度过,夜晚,好戏终于开场。
毛文龙来到袁崇焕的营帐,开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谈话。
一般说来,两人密谈,内容是不会外泄的,好比秦朝赵高和李斯的密谋,要想知道,只能靠猜。
我不在场,也不猜,却知道这次谈话的内容,因为袁崇焕告诉了我。
一个月后,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袁崇焕详细记录了在这个杀戮前的夜晚,他和毛文龙所说的每句话。
袁崇焕说:
"你在边疆这么久,实在太劳累了,还是你老家杭州西湖好。"
毛文龙说:
"我也这么想,只是奴(指后金)尚在。"
袁崇焕说:
"会有人来替你的。"
毛文龙说:
"此处谁能代得?"
袁崇焕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接着说:
"我此来劳军,你手下兵士每人赏银一两,布一匹,米一石,按人头发放。"
毛文龙说:
"我这里有三千五百人,明天就去领赏。"
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后,谈话正式结束。
毛文龙的命运就此结束。
他不知道,这个夜晚的这次谈话,是他最后救命的机会,而所有的秘密,就藏在这份看似毫不起眼的记录里。
现在,让我来翻译一下这份记录:
在谈话的开始,袁崇焕说杭州西湖好,解释:毛文龙你回老家吧,只要你把权力乖乖让出来,可以不杀你。
毛文龙说工作任务重,不能走,解释:我在这儿很舒坦,不想走。
袁崇焕说,可以找人替你,解释:这里不是缺了你不行,大把人可以代替你。
毛文龙说,此处谁代得,解释:都是我的人,谁能替我!
这算是谈崩了,接下来的,是袁崇焕的最后一次尝试。
袁崇焕说,按人头发放赏赐,解释:把你的家底亮出来,到底有多少人,老实交代。
毛文龙说,这里的三千五百人,明天领赏,解释:知道你想查我家底,就是不告诉你!
谈不拢,杀吧。
六月五日
袁崇焕在山上设置了大帐,准备在那里召见毛文龙。
然后他走到路边,等待着毛文龙的到来。
毛文龙列队完毕,准备上山。
袁崇焕拦住了他,说,不用这么多人,带上你的亲信将领就行了。
毛文龙表示同意,带着随从跟着袁崇焕上了山。
在上山的路上,袁崇焕突然停住脚步,对着毛文龙身旁的将校们,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在边疆为国效力,每月的粮饷只有一斛,实在太辛苦了,请受我一拜!"
袁督师如此客气,大家受宠若惊,纷纷回拜,所以,在一片忙乱之中,许多人都没有听懂他的下一句话:
"你们只要为国家效力,今后不用怕无粮饷。"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你们的毛总兵死了,只要继续干,就有饭吃。
一路走,一路聊,袁崇焕很和气,毛文龙很高兴,气氛很好,直到进入营帐的那一刻。
"毛文龙!本部院与你谈了三日,只道你回头是迟也不迟,哪晓得你狼子野心总是欺诳,目中无本部院,国法岂能容你!"
面对袁崇焕严厉的训斥,毛文龙却依旧满脸堆笑--还没反应过来。
太突然了,事情怎么能这样发展呢?
袁崇焕到底有备而来,毛总兵脑袋还在运算之中,他就抛出了重量级的武器--十二大罪。
这十二大罪包括钱粮不受管辖、冒功、撒泼无礼、走私、干海盗、好色、给魏忠贤立碑、未能收复辽东土地等等。
这十二大罪的提出,证明袁崇焕同志的挖坑功夫,还差得太远。
类似这种材料公文,骂的是人是鬼不要紧,有没有事实也不要紧,贵在找得准,打得狠,比如杨涟参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就是该类型公文的典范。
但袁崇焕给毛文龙栽的这十二条,实在不太高明,所谓冒功、无礼、好色,只要是人就干过,实在摆不上台。而最有趣的,莫过于给魏忠贤立碑,要知道,当年袁巡抚也干过这出,他曾向朝廷上书,建议在宁远给魏忠贤修生祠,可惜由于提早下课,没能实现。
这些都是扯淡,其实说来说去就两个字:办你。
文龙兄尚在晕菜之际,袁督师已经派人脱了他的官服,绑起来了。
绑成粽子的毛文龙终于清醒过来,大喊一声:
"文龙无罪!"
敢喊这句话,是有底的,毕竟是自己的地盘,几千人就等在外边,且身为一品武官,总镇总兵,除皇帝外,无人敢杀。
但袁崇焕敢,他敢杀毛文龙,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他是袁崇焕,四品文官就敢杀副总兵的袁崇焕。
第二个原因是一件东西,他拿了出来给毛文龙看。
当看到这件东西时,毛文龙终于服软了,这玩意他并不陌生,事实上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自己也有一件--尚方宝剑。
活到头了。
虽说文龙兄手里也有一把尚方宝剑,可惜那是天启皇帝给的,所谓尚方宝剑,是皇帝的象征,不是死皇帝的象征,人都死了,把死人送给你的宝剑拿出来,吓唬鬼还行,跟现任皇帝的剑死磕,只能是找死了。
手持尚方宝剑的袁崇焕,此刻终于说出了他的心声和名言:
"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是朝廷的将首!"
毛文龙明白,今天这关不低头是过不去了,马上开始装孙子:
"文龙自知死罪,只求督师恩赦。"
统帅认怂了,属下自然不凑热闹,毛文龙的部将毫无反抗,当即跪倒求饶,只求别把自己搭进去。
其实事情到此为止,教训教训毛文龙,也就凑合了。
然而袁崇焕很执着。
局势尽在掌握,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的一切冲昏了他的头脑,让他说出了下面的话:
"今日杀了毛文龙,本督师若不能恢复全辽,愿试尚方宝剑偿命!"
这话很准。
然后他面向京城的方向请旨跪拜,将毛文龙拉出营帐,斩首。
辽东的重量级风云人物毛文龙,就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可惜毛总兵并不知道,他是可以不死的,因为袁崇焕根本就杀不了他,只要他向袁崇焕索要一样东西。
这件东西,就是皇帝的旨意。
在古往今来的戏台、电视剧里,尚方宝剑都是个很牛的东西,扛着到处走,想杀谁就杀谁。
这种观点,基本上是京剧票友的水平,别的朝代且不说,在明朝,所谓尚方宝剑,说起来是代天子执法,但大多数时,也就做个样子,表示皇帝信任我,给我这么个东西,可以狐假虎威一下,算是特别赏赐。
一般情况下,真凭这玩意去砍人的,是少之又少,最多就是砍点中低级别的阿猫阿狗,敢杀朝廷一品大员的,也只有袁崇焕这种二杆子。
换句话说,袁崇焕要干掉毛文龙,必须有皇帝的旨意,问题在于,毛文龙同志当官多年,肯定也知道这一点,他为什么不提出来呢?
对于这个疑问,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仔细分析材料,我才发现,原来毛文龙同志之所以认栽,只是出于一个偶然的误会:
因为当袁崇焕拿出尚方宝剑,威胁要杀掉毛文龙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断送了毛文龙的所有期望。
他说:我五年平辽,全凭法度,今天不杀你,如何惩戒后人?皇上给我尚方宝剑,就是为此!
这是句相当转悠人的话,特别是最后一句,皇上给我尚方宝剑,就是为此。
为此--到底为什么?
所谓为此,就是为了维护纪律,也就是客气客气的话,没有特指,因为皇帝并未下令,用此剑杀死毛文龙。
但在毛文龙听来,为此,就是皇帝发话,让袁同志拿着家伙,今天上岛来砍自己,所以他没有反抗。
换句话说,毛文龙同志之所以束手待毙,是因为他的语法没学好,没搞清主谓宾的指代关系,弄错了行情。
从小混社会,有丰富江湖经验的毛总兵就这么被稀里糊涂地干掉了。这就是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的恶果。
人干掉了,接下来的是擦屁股程序。
首先是安慰大家,我只杀毛文龙,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然后是发钱,袁崇焕随身带着十万两(约六千多万人民币),全都发了,只是这种先杀人,再分钱的方式,实在很像强盗打劫。
而最后,也最重要的一步,是安抚。
毛文龙手下这几万人,基本都是他的亲信,要保证这些人不跑,也不散伙,袁崇焕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先是换了一批将领,安插自己的亲信,然后又任命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当部将,这意思是,我虽然杀了你爹,但那是公事,跟你没有关系,照用你,别再闹事。
几大棒加胡萝卜下去,效果很好,没人闹,也没人反,该干啥还干啥,袁崇焕很高兴。
毛文龙就这么死了,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后果是有的,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严重。
最高兴的是皇太极,他可以放心了,因为毛文龙所控制的区域,除皮岛外,还有金州、旅顺等地区,而毛总兵人品虽不咋样,但才能出众,此人一死,这些地盘就算没人管了,他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京城。
而自信的袁督师认定,他的善后工作非常出色,但他不知道的是,在那群被他安抚的毛文龙部下里,有这样三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这三位仁兄就不用多介绍了,都是各类"辫子戏"里的老熟人了,前两位先是造反,折腾明朝,后来又跟着吴三桂造反,折腾清朝,史称"三藩"。
而最后这位孔有德更是个极品,他是清朝仅有的两名汉人封王者之一(另一个是吴三桂),当汉奸能当出这么大成就,实在是因为他的汉奸当得非常彻底。
多年后镇守桂林时,他遇到了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被打得满地找牙,气不过,竟然自焚了,清朝认为这兄弟很够意思,就追认了个王。
这三位仁兄原先都是山东的矿工,觉得挣钱没够,就改行当了海盗,后来转正成了毛文龙的部将,事实证明,这三个人只有毛文龙能镇住,因为两年后,他们就都反了。
事实还证明,他们是很有点水平的,后来当汉奸时很能打仗,为大清的统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再提一句,那位被袁督师提拔的毛文龙之子毛承禄后来也反了,不过运气差点,没当上汉奸,就被剁了。
所谓文龙该死,结果大致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7
毛文龙
一名伯龙,字振南,明山西太平(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人,生于浙江钱塘或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天启、崇祯时,长期担任皮岛总兵官,割据朝鲜国平安道皮岛、铁山等地,是明末皮岛军阀集团创始人和首领,与后金作战多次弃城而逃,不尊将令法度,通书投敌,骚扰山东,最终被明督师袁崇焕斩于双岛。毛文龙是明末自报杀敌最多的将领,其塘报中自称杀灭后金军六万六千人以上,但后世史家多怀疑其真实性。

始末
斩毛文龙

袁崇焕贯彻朝廷节制东江的措施,受到抵制,无法实现。他决心巡视东江,毛文龙附则用之,逆则斩之,以便统一事权,整编东江军队。一、巡视东江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五月二十五日,袁督师一行从宁远海上扬帆起航,二十八日,抵达旅顺口外40里的双岛。
二十九日,袁督师慰问岛上官兵,赏赐酒食。当晚,毛文龙从皮岛乘船来到双岛,因夜已晚,没有相见。
六月初一日,东江总兵毛文龙拜谒袁督师,进礼单,设茶饭。袁崇焕拒收礼单,但同意与毛文龙共进茶饭。二人在毛文龙帐中茶饭间,有如下对话:
袁崇焕说:“辽东海外,止我两人之事,必同心共济,方可成功。历险至此,欲商进取大计。”表达了团结毛文龙,希望同心协力、共谋进取大计的愿望。
毛文龙说:“某海外八年,屡立微功。因被谗言,粮饷缺乏,少器械马匹,不能遂心。若钱粮充足,相助成功,亦非难事。”对钱粮器械提出了要求。
袁崇焕告辞时,对毛文龙说:船上不便举行宴会,需借毛帅帐房,在岛岸宴饮。毛文龙应允。
袁崇焕和毛文龙在岛岸上宴饮,边饮边聊。酒席间,袁督师说:“皇上神圣,与尧、舜、汤、武合为一君。臣子当勉旃疆场。”称赞当今万岁崇祯皇帝圣明,因此,作为臣子应当尽力国事。毛文龙怏怏不乐,只说熹宗(天启)恩遇之隆,言外之意是并不认同袁崇焕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袁崇焕十分惊讶,但是压下心头的不快,又进一步询问复辽方略。毛文龙答道:“关、宁兵马俱无用,止用东江二三千人,藏云隐雾,一把火遂灭了东夷!”这口气可太大了,直截了当地告诉袁崇焕,你手下的千军万马都没有用处,有我这两三千人就够了。实际上根本没有把袁崇焕放在眼里。袁崇焕当然很不高兴,但还是把这口气忍下去了,继续同毛文龙推心置腹地慢慢交谈,一直谈到二更天才结束。
第三十讲斩毛文龙|初二日,毛文龙请袁崇焕登岛。袁崇焕上岛后,接受东江官将行礼毕,赏部分兵丁每人银一两、米一石、布一匹。毛文龙侍从佩刀环绕,袁督师命他们退下。袁崇焕和毛文龙又秘密交谈,三更方散。内容无非还是东江要受朝廷节制,共同为实现五年复辽目标努力之事。
初三日,毛文龙请袁督师登岛赴宴。这已经是两人第四回合的交锋,看来,袁督师前面的努力并未奏效。袁崇焕这次对毛文龙说的话已经比较直接了:“久劳边塞,杭州西湖,尽有乐地。”毛帅你这些年在边塞很辛苦了,我劝你回你们老家杭州,那儿风景很好,你养老去吧。话里有话,绵里藏针。言外之意就是,你毛文龙要不就接受朝廷节制,要不就辞职回你的老家杭州吧。毛文龙道:“久有此心,但灭了东奴,朝鲜文弱,可袭而有之!”毛文龙显然不愿交出兵权,并不买袁督师的账。这天夜里,袁崇焕传副将汪翥(zhù)密语,直至二更。
初四日,袁督师颁赏东江官兵3570员,官每员3两至5两、兵每名一钱,又将饷银10万两交卸给东江。袁崇焕传令徐旗鼓(敷奏)、王副将、谢参将(尚政)叙话。并出行文:旅顺以东行毛总兵印信,以西行袁督师印信。又定营制等。袁崇焕又作了一次让步,他希望达成一个折中协议:旅顺以东归东江总兵毛文龙节制,以西归袁督师节制。但毛文龙依旧不肯遵依。
事已至此,袁督师只好采取断然措施,要实施计斩毛文龙的举措。
初五日,袁督师崇焕传令:登岸摆围,较射颁赏。毛文龙来到袁督师帐房,问道:“老大人何日起行?”袁崇焕告诉他第二天就返回,今天要在岛上观兵较射。也就是比赛射箭,优者给赏。毛文龙同意了。谢参将传号令,命各营兵四面摆围。毛文龙及其随行官百余员,都被绕在围内,随行兵丁被截在营外。
记录毛文龙海岛拥兵情况的《毛大将军海上情形》
袁崇焕问东江各官姓名,都说“姓毛”。毛文龙说:“俱是敝户小孙。”袁崇焕说:“岂有俱姓毛之理?你们海外劳苦,每名领米一斛,且家口分食,你们受本部院一拜!为国家出力,自后不愁无饷!”各官感泣叩首。
袁崇焕问文龙曰:“本部院节制四镇,请严海禁,恐天津、登、莱,受腹心之患,今请设东江饷部,钱粮由宁远达东江,亦无不便。昨与贵镇相商,必欲取道登、莱,又议移镇、定营制,分旅顺东西节制,并设道厅,稽兵马钱粮,俱不见允。岂国家费许多钱粮,终置无用?本部院披沥肝胆,与你谈了三日,望你回头是岸,那晓得你狼子野心,一片欺诓,目中无本部院犹可,方今圣天子英武天纵,国法岂能相容!”袁崇焕要立斩东江总兵毛文龙。二、计斩文龙
袁督师西向叩头请皇命,拿下文龙,剥去冠裳。毛文龙尚倔强,不肯就缚。袁督师又云:“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乃是朝廷一员大将,你这毛文龙有应斩十二罪。”袁督师宣布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是:
第一,兵戎重任,祖制非五府官不领兵,即专征于外,必请文臣为监。文龙夜郎自雄,专制一方。九年以来,兵马钱粮,不受经、抚管核,专恣孰甚!一当斩!
第二,文龙自开镇来,一切奏报,有一事一语核实否?捕零夷,杀降夷,杀难民,全无征战,却报首功。刘兴祚忠顺奔来,止二十余人,而曰率数百众,当阵捉降,欺诳孰甚!二当斩!
第三,文龙刚愎撒泼,无人臣礼。前后章疏,具在御前。近且有“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等语。据登莱道申报,岂堪听闻?大臣不道,三当斩!
第四,文龙总兵以来,每岁饷银数十万,无分毫给兵,每月止散米三斗五升,侵盗边海钱粮,四当斩!
第五,皮岛自开马市,私通外夷。五当斩!
第六,命姓赐氏,即朝廷不多行。文龙部下官兵,毛其姓者数千人。且以总兵而给副、参、游、守之札,不下千人。其走使、舆台,俱参、游名色,亵朝廷名器,树自己爪牙,犯上无等。六当斩!
第七,由宁远回,即劫掠商人洪秀、方奉等,取其银九百两,没其货,夺其舡,仍禁其人,恬不为怪。积岁所为,劫赃无算,躬为盗贼。七当斩!
第八,收部将之女为妾,凡民间妇女有姿色者,俱设法致之,或收不复出,或旋入旋出。身为不法,故官丁效尤,俱以虏掠财货、子女为常,好色诲淫,八当斩!
第九,人命关天。文龙拘锢难民,不令一人渡海,日给之米一碗,令往夷地掘参,遭夷屠杀无算。其畏死不肯往者,听其饿死岛中,皮岛白骨如山。草菅人命,九当斩!
第十,疏请内臣出镇,用其腹爪陈汝明、孟斌、周显谟等,辇金长安,拜魏忠贤为父,绘冕旒(liú)像于岛中。至今陈汝明等一伙,仍盘踞京中。皇上登极之赏,俱留费都门,是何缘故?交结近侍,十当斩!
第十一,奴酋攻破铁山,杀辽人无算。文龙逃窜皮岛,且掩败为功。十一当斩!
第十二,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观望养寇,十二当斩!(《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
督师袁崇焕历数毛文龙十二大罪状后,毛文龙神丧气夺,口不能言,惟叩头求生。袁督师严厉地说:“尔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尔,东江一块土,非皇上有也!”然后问东江各官等道:“文龙罪状明否?”各官唯唯,没人敢说话。又问众兵,同样也唯唯无辞。只有几个毛文龙门下私人,称其数年劳苦。袁崇焕厉声斥责说:“毛文龙,不过就是一个匹夫罢了!因他守卫边疆,官至都督,满门封荫,酬劳足够了吧?他竟然敢欺骗朝廷,无法无天!我们要五年平奴,就要奉行列祖列宗制定的国法,今日不斩文龙,何以惩后?皇上赐给我尚方宝剑,正是这个原因。”这些人吓得唯唯诺诺,不敢仰视。
夏允彝《幸存录》关于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记述
袁督师叩头请旨道:“臣今诛文龙,以肃军政。镇将中再有如文龙者,亦以是法诛之。”又说:“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袁督师宣谕后,立即取下尚方剑,令水营都司赵不忮、何麟图监斩,令旗牌官张国柄执尚方剑,斩毛文龙于帐前。这时毛文龙的兵将在帐外汹汹,但袁崇焕军威严肃,且事出意外,这些兵将还不敢挑起正面冲突。
袁崇焕计斩毛文龙后,做了几项善后工作:
第一,埋葬文龙遗体。命将毛文龙的遗体,装棺安葬。袁崇焕亲自到毛文龙灵柩前拜祭,祭奠其亡灵。祭词云:“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僚友私情。”遂下泪祭拜。
第二,安抚东江各官。只杀毛文龙一人,其余不问,照旧任职。这样就稳住了东江的局势。
第三,整合皮岛部伍。皮岛的副、参、游、都、守等官员,不下千员,既多又滥。如旅顺参将毛永义所管3600员名,经过袁崇焕亲自点核,能为兵者,不过千人。因此,对毛文龙的部众,进行核查整编。分东江2?8万官兵为四协:用毛文龙之子承祚管一协,用旗鼓徐敷奏管一协,另二协由东江各官举游击刘兴祚、副将陈继盛二员分管。将毛文龙的印与剑、以及东江的事权,令副将陈继盛代管。
第四,分赏东江官兵。将带来饷银10万两,分给各岛官兵。
第五,遣散无辜民众。安抚各岛军民,释放狱中无辜。
第六,题请裁撤总兵。袁督师核查,毛文龙虽曾经夸口说有众数十万,其实官兵不过2万人,不需设一“赘帅”,因此上疏请求皇上,应停此缺,“省糜费而杜隐忧”。
第七,移咨朝鲜国王。向朝鲜国王李倧,通报此事。
第八,立即奏报皇上。上《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崇祯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到覆)。
袁督师处理完东江事后,于五月初九日,扬帆回航宁远。
袁崇焕计杀东江总兵毛文龙一事,在朝廷上激起轩然大波——毛文龙该不该杀?袁崇焕此举是同室操戈,还是为民除害?众说纷纭。直到今天,学术界仍然见仁见智,争议不休。三、评说不一
对于袁崇焕计斩毛文龙之事,朝廷和辽东都在争论,当时和后世也在争论,论是论非,难得共识。概括说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毛文龙该杀;另一种看法是:毛文龙杀错了。
认为毛文龙该杀的,还分为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毛文龙该杀,杀得好。梁启超《袁督师传》引述程本直的话:“辱白简,挂弹章,可数百计也。是左右诸大夫皆曰可杀,国人皆曰可杀也。其不杀也,非不杀也,不能杀也,不敢杀也,是以崇焕一杀之而举国快然!”他认为:“夫以举国不能杀、不敢杀之人,而督师毅然去之。”
第二种意见认为,毛文龙可杀,但应先奏后斩,而不应先斩后奏。但先奏后斩在当时是否具有可行性?袁崇焕在《奏报》中说:“臣于是悉其狼子野心终不可制。欲擒之还朝,待皇上处分。然一擒则其下必哄然,事将不测,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法,诛之顷刻,则众无得为。文龙死,诸翼恶者,念便断矣。”可见,其先斩后奏,也是迫不得已之事。
第三种意见认为,毛文龙有十二条罪状,可以借别的碴儿将毛文龙杀掉。查继佐《罪惟录》评论曰:“或曰调文龙御险,如矫抗,可杀也!”他说袁崇焕可以派毛文龙到最危险的地方担任防御任务,假如毛文龙不服从军令,你就可以杀掉他。但实际上,假如毛文龙就赖在皮岛,你派他他不去,你怎么杀他啊?你到皮岛你也杀不了他,他还有几万军队呢。所以这个意见也不可行。
认为毛文龙不该杀的,也分为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毛文龙抗御后金有功,不该杀,杀错了。
第二种意见认为,毛文龙有功有过,其过没有死罪,可严惩而不可杀头。
第三种意见认为,毛文龙即使无功有过,“十二条罪”也不该杀,杀毛文龙是“同室操戈”。
不管怎样,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是越权之举。因为尽管袁督师有尚方剑,但是朝廷并没有授予他杀总兵、杀左都督将军的特权,何况毛文龙也有尚方剑!这使人联想起在七年以前,初到辽东的袁崇焕也是越权,直接奏告首辅叶向高营筑宁远之议,当时得到大学士、帝师孙承宗的支持。现在袁自己是蓟辽督师,这次的越级,只能依靠皇帝的支持才可以过关了。
袁崇焕回到宁远后,立即将斩杀毛文龙一事详细奏报崇祯帝,阐明这么做的理由,最后说:“但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便宜专杀,臣不觉身蹈之。然苟利封疆,臣死不避,实万不得已也。谨据实奏闻,席藁待诛,惟皇上斧钺之,天下是非之。臣临奏不胜战惧惶悚之至。缘系云云,谨题请旨。”
第2个回答  2011-03-18
首先,按照明朝的体制袁崇焕杀不了毛文龙;其次,袁崇焕也不该杀毛文龙,他杀毛文龙以后使辽东战局急转直下,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袁崇焕悍然发动“双岛事变”杀害毛文龙,其炮制的十二当斩的理由更是被当时的中国人比作南宋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
毛文龙作为辽东的中流砥柱当之不愧,毛文龙在一个敌后补给困难的地方坚持抗战,并且主动出击,多个战役大败后金,是消灭后金军最多的明军将领,令敌人极为痛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由上可见毛文龙的丰功伟绩,他对明朝是功不可没的,但毛帅的被斩却永远成了一番悬案。

毛文龙,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祖父毛玉山携家迁居杭州。万历四年正月十一日(1576年2月10日)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九岁时,父亲毛伟去世,家道中落,陷入贫困的境地。毛文龙“幼从学,习经生业”,后见国势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笔从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荐去边上历练,当了宁远伯李成梁的亲兵。同年九月,中武举乡试第六名,授安山百户职,不久又升为千总,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经略辽东,毛文龙屡立战功,深受其赏识,被升为都司。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游击,受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率领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收复二千里海岸线。八月,克复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真。不久,又收复了被李成梁放弃的宽奠、叆阳、大奠、新奠、永奠、长奠六堡,军声大振,升为副总兵。随后,以皮岛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多次深入后金腹地,屡挫敌锋。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升为平辽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赐尚方剑,加都督佥事衔。八月,派遣部将张盘收复金州、旅顺、望海堡、红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后金故都赫图阿拉的外围要塞,先后取得了“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受到了督师孙承宗的高度赞赏。十月,再命张盘收复复州、永宁。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派人向毛文龙议和,毛文龙将来使绑送京师,朝廷升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七月,取得“分水岭大捷”。天启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将林茂春收复旋城、传铁峪城。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皇太极即位,为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贝勒阿敏、济尔哈朗等率大军攻打毛文龙和朝鲜,史称“丁卯之役”。毛文龙“五战而五胜”,重创后金担任进攻主力的镶蓝旗,使之失去战斗力,两年后未能随皇太极南下。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说服后金大将刘兴祚归正,派部将耿仲明、曲承恩等悬师千里,深入后金要塞萨尔浒,与刘兴祚弟弟刘兴治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斩级三千,擒生六十九人”,大胜而归。崇祯二年六月初五(1629年7月24日),被督师袁崇焕矫诏杀于双岛。
第3个回答  2011-03-18
毛文龙,字振南,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将。毛文龙是明末歼灭后金(清)军数量最多的军事统帅,被誉为“海上长城”,为保卫明朝奉献了毕生心血,最终含冤而死。
毛文龙对朝廷忠心耿耿,当袁崇焕伪造圣旨加害于他时,他误以为是皇帝要处死自己,毫不反抗,跪而请死。
明恭顺侯吴惟英对此评价道:“焕言文龙跪而请死,正见其从容就义,所畏者国家三尺。如蒙二心,不第目无焕,抑且目无朝廷,死生大矣,宁肯长跪以服上刑?况毛亦有赐剑,将亦曰有旨,崇焕将何以自保?幸毛之自持一片忠赤,不以白刃而稍有动摇。[17]”
意思就是说:
袁崇焕说毛文龙跪着请死,可见他从容就义,忠于国家的法律。如果毛文龙有二心,肯定会目无法纪,怎么会跪着受死。毛文龙也有尚方宝剑,如果他也说我有圣旨要杀袁崇焕,袁崇焕如何自保?幸而毛文龙对国家一片忠心,并不以白刃临颈而动摇。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http://baike.baidu.com/view/34789.htm 百度上有他的介绍 我就不多说了。

因飞扬跋扈被崇焕所杀:这个毛文龙好像评价都不是很好,但是谁也说不准,因为满清鞑子把中国很多的书籍都该了,就比如:岳飞的满江红,乾隆修《四库全书》销毁的书比保存的书要多得多。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巨大的灾难!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实在是可笑至极。而且袁崇焕也不一定就是抗金将军,兴许就和满清有秘密合约啥的呢。毛文龙被杀,我个人认为还是他所在的地方,靠近了辽东,那是个是非之地,如果他在南方的话,那就是另一个情况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