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国的领土版图为何支离破碎?

如题所述

战国时期魏国的领土版图十分有意思,在巅峰时期,魏国的领土不是支离破碎,而是到处都是。

这种分为好几块的领土概念,我们现在称之为飞地,这种情况在战国时期是很普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城市可不像现在这么密集,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城池,是不设防的,在春秋后期的秦晋崤之战中,秦国和晋国当时关系还算可以,在晋文公死后,秦国没有知会晋国就前穿过晋国的地盘去攻打郑国,晋国很生气,在秦军回军的时候,被晋国断后了。

到战国时期也屡屡发生这样的事情,比如战国后期的时候魏冉率领秦军攻打齐国,得到定陶之地为自己的封地,距离秦国相隔千里,间隔着魏、韩两个国家。

相对来说,定陶不过一小块封地,在战国后期主要是政治价值,并没有多少军事用途可言。

当然,要说将飞地的面积达到巅峰的国家,那必然是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了,魏国经过魏文侯变法开始变强,在吴起打造出战国时期第一支专业重装步兵后,魏国开始东征西讨,领土迅速扩大。

但是魏国也面对一个问题,魏国周边的赵国和韩国他是无法攻打的,在战国初期的时候,赵魏韩合称三晋,关系很好,魏国也是挟三晋而称霸。

因此,魏国的土地大部分都不在直接控制范围之内,比如魏国曾经攻打下的中山国,就是被赵国所包围,当时赵国实力不是太强,无法吞下,而赵国与魏国关系很好,魏文侯因此派乐羊借道赵国前去攻打,此后对中山国的管理也通过赵国。

后来赵魏关系发生变化,在魏国逐渐衰落后,赵国切断了魏国与中山国的联系,在魏文侯死后,中山国在齐国的帮助下复国,赵武灵王的时候赵国开始逐渐变得强大,最后吞并了中山,"旋为赵有"。

除了魏国攻打下中山国作为自己的飞地,另一块就是吴起向西进攻秦国夺得河西之地,成为魏国的河东与河内地区。然而这部分土地完全被韩国的上当地区所拦截,而成为魏国的封地。

 é­å›½æ˜¯å¦‚何管理“飞地”河东与河内的呢?

就是通过在上党内的据点进行联络,但是上党是韩国的地盘,所以有时候难免发生冲突,当然韩国在河东也有几个据点,因为各国是犬牙交错的,这样的情况下,双方交换了一部分领土,获得一条控制自己飞地的走廊,实际上这种走廊说被掐断就被掐断,在韩魏关系良好的时候还能够交通,真到两国关系恶化的时候就不好说了。

实际上魏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魏惠王时期,大概公元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政治中心由西大块迁往东大块。因为考虑东部领土国防力薄弱,以及领土分布太过琐碎。外交上主导魏国与韩国的土地交换,来扩大本土面积,减少飞地,比如魏国用自己比较小的魏国上党郡换取韩国部分颖川郡和三川郡(原来灭亡郑国得到的),扩大新都大梁周围防卫区,巩固魏国新政治中心东大块。

而韩国韩国在南部和魏国又交换了部分三川郡、河内郡领土,将两国政治中心区域领土完善。

实际上这种对于飞地的管理,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啊,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长平之战前,秦国就看准了野王韩国上党地区和中原领土间的链接枢纽,秉着打蛇打七寸的原理,秦国大将白起占领野王,最终使得上党变成飞地,韩国将上党献给赵国,引发长平之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4

魏国(前403—前225)是战国七雄之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称王至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为秦国所灭,共179年。在秦国之前,魏国层强横一时,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原的国家。

魏国的领土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基本上就是当时的横跨黄河,位居中原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周显王五年(前364),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这之后魏国称为梁国。这样一个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版图却是支离破碎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的君主。他任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国力蒸蒸日上。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最后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为秦国所灭。

在百余年的历史中,魏国走了一个先起后落的过程。

三家分晋以后,魏国最先强大起来,魏文侯率先任用李俚变法,使得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第一任霸主。而且,魏文侯还联合三晋东征西讨,把周边所有的国家都虐了一遍。

魏国不但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攻灭了中山国,同时还侵占了楚国和齐国的部分城池,使得魏国的版图达到历史顶峰。这时候的魏国地盘包括被攻灭的中山国地区,韩国和秦国的之间的河西河东地区,韩国和赵国之间的小片地区,还有中原大梁附近的一大片地区,整个就看似一个凹字形包围了韩国。

然而树大招风,三晋毕竟是三个国家,他们会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产生嫌隙。赵国和韩国跟在魏国后面南征北战,往往大部分利益都被魏国所占,他们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少得多,分歧由此而产生。之后魏国凭借超强实力先后进攻赵国和韩国,但分别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被齐国打败。

两战过后,魏国逐渐衰落,而齐国、秦国的崛起,给魏国造成了巨大威胁。

魏国本来就处于各个国家的中间,前期又四处树敌,各种招摇,加上魏惠王在位时时而和秦国连横,又时而与列国合纵,政策的摇摆不定更加导致魏国四面受敌。

不久,魏国河西之地就被秦国攻占,河东之地也难以为继,魏国的国土不断萎缩。在河东部分地区被攻占后,魏国选择割让上郡给秦国,以换得被侵占的河东地区并设立河东郡,此时魏国的版图中间好像被韩国切开一样分成两半。

分分合合,虽说魏国通过变法走向了强国之路,但历届国君却不懂得如何走上一条战略布局的道路。一味地穷兵黩武四处征伐,最终导致了四面树敌,墙倒众人推,这也导致版图四散破碎。

第2个回答  2020-03-28
因为魏国有很多飞地,魏国在战国时期的时候经常攻打一些小国家,打完之后就把这些国家当作自己的飞地,所以魏国的领土版图才会支离破碎。
第3个回答  2020-03-30
缘于在于本来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范氏、智氏、中行氏,这六卿把控,后来赵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赵氏、魏氏、韩氏又联合把智氏给灭了,所以最后导致魏国获得的一些地都是支离破碎的。
第4个回答  2020-03-28
因为魏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其他国家的中间地位,而且魏国资源丰富,所以引得其他国家来攻打他,以至于国家的领土支离破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