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古代太子自称什么?

先秦时期的时候的。大王自称寡人、孤……太子自称什么?

皇太子自称:平时多用“本王”、“本宫”或“吾”,对下人也可谦称“小王”。另外对皇帝、皇后或皇妃时亦称用“儿臣”。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称太子或世子。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但惟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官。

需要指出的是,“太子”并非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皇帝赋予的身份。只有获得“册封”(见下),才会取得太子的身份。

扩展资料

区别——太子与皇太子

“太子”一词的范围较广,它既可以指皇位继承人,还可以指王位继承人;而帝制诞生后,即产生“皇太子”一词,仅指皇位继承人。“皇太子”可以简称为“太子”。

诸侯王的储君在秦始皇称帝之前,都可以称为太子,但其后只能称为“世子”。中国第一位太子是商朝的太丁,而第一位皇太子则是秦朝的嬴胡亥。

而像“哪吒三太子”这样的太子称谓,只是古代民间对帝王之子的一种泛称,不是真正的太子。类似明清时期皇帝的子嗣叫王爷一样,事实上不是皇帝所有的子嗣都被封王,但还是叫他们为王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太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太子 王子 对皇帝称“儿臣”,对下级称“本王”(太子一般都是亲王)。
公主 妃子 对自己没有特殊称呼,“本宫”是电视剧的称呼。
唐宋时的称谓
唐: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注意,并不是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 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宋 皇帝自称:“朕“。另外,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别人称呼皇帝:宋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官家”。 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或者“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 皇帝对太后、皇后和妃嫔的称呼:皇帝称呼太后(母后)为“娘娘”,皇帝称呼皇后为“圣人”(这个要和唐朝的“圣人”区分),皇帝称呼妃子为“娘子”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么儿之类:如桓儿,构儿等。 皇帝对公主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她的名字,或者称呼其封号。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呼为“大家”。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而呼太真妃为“娘子”;皇太后自称为“朕”,这个可见《旧唐书·武则天传》中则天登基之前的谈话记录;至于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这个一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一可见于《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国公会自称为“孤”,此可见《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时为唐国公的李渊的讲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5-31
孤、本宫(住在东宫的太子),本太子
第3个回答  2007-05-31
太子自称“王八蛋"哈哈~开个玩笑。
第4个回答  2007-06-01
孤、本宫、儿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