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怎么解释

如题所述

傲慢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ào màn,指一种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也指看不起别人,对人不敬重,骄傲无礼 ,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态度。也指七宗罪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傲慢
拼音
ào màn
外文名
arrogant; grand; haughty
注音
ㄠ ㄇㄢ
词性
形容词
情感色彩
贬义词
收起
词语信息
近义词

傲气、轻慢、高傲、骄傲、轻视、轻蔑

反义词

谦虚、谦恭、谦逊、低调

基本解释

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出处与详解

骄傲怠慢。

1.汉焦赣《易林·剥之离》:“礼坏乐崩,成子傲慢。欲求致理,力疲心烂。”

2.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世故继有,礼教日颓。敬让莫崇,傲慢成俗。”

3.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若是那秦公子将卿傲慢,你则索将火性儿全然都放坦。”

4.巴金《秋》二二:“‘你女人家不懂事,不要多嘴!’周伯涛傲慢地教训陈氏道。”

5.《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

佛教含义
在佛教中,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若干类,譬如从性质来分,有烦恼心、善心等;从认识结果来分,有正确认识(量)、错误认识(非量)以及犹豫不定心等。傲慢则属于烦恼心。所谓傲慢,是指通过对比自他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汉语中的骄傲,按照佛教解释是两种概念,骄是指不需要通过自他对比而产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得心态,而傲则是通过自他对比所产生,有这样一点差别。

通常来说,傲慢在对法(即阿毗达摩)中被分为七种或九种,七种傲慢分别为:

七种傲慢

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1.慢

2.过慢

3.慢过慢

4.我慢

5.增上慢

6.卑慢

7.邪慢

九种慢

九种慢是指:

我胜慢类。

我等慢类。

我劣慢类。

有胜我慢类。

有等我慢类。

有劣我慢类。

无胜我慢类。

无等我慢类。

无劣我慢类。

这九种慢不过是从七种傲慢中的慢、过慢和卑慢三种傲慢细分出来的,所以了解了七种傲慢就会了知九种傲慢,这里就不详细诠释了。

从正宗佛教观点来说,傲慢这种烦恼心主要是证悟以后的圣者才能断除的,哪怕是刚证悟空性的见道圣者都对它无能为力,即使见道圣者会控制住七种傲慢中的我慢,但对其他六种傲慢仍然无法完全根除,只有在究竟的果位罗汉(依小乘观点而言)才能完全铲除。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断除傲慢,只能尽力遏止傲慢的现起,可见其顽固度之强。

注意事例

如果佛教弟子学佛之后,产生了轻视其他宗教的心理,例如说道教最高神址无非是天道众生,也是一种傲慢心。

危害
傲慢,会引起别人的不满,蒙蔽自己的心智,伤害的是自己,看不到别人的优点[1],伤害人际关系、耽误事业,目标难成。[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1
傲慢 [ào màn]
汉语词语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展开
傲慢,汉语词汇,拼音是ào màn,意思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亦也指看不起别人,对人不敬重,骄傲无礼[1],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态度;也指七宗罪之一。

中文名
傲慢
外文名
arrogant; grand; haughty
拼音
ào màn
注音
ㄠ ㄇㄢ
词性
形容词
快速
导航
佛教含义

危害
词语信息
近义词
傲气、轻慢、高傲、骄傲、轻视、轻蔑
反义词
谦虚、谦恭、谦逊、低调
基本解释
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出处与详解
骄傲怠慢。
汉焦赣《易林·剥之离》:“礼坏乐崩,成子傲慢。欲求致理,力疲心烂。”
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世故继有,礼教日颓。敬让莫崇,傲慢成俗。”[2]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若是那秦公子将卿傲慢,你则索将火性儿全然都放坦。”
巴金《秋》二二:“‘你女人家不懂事,不要多嘴!’周伯涛傲慢地教训陈氏道。”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
佛教含义
在佛教中,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若干类,譬如从性质来分,有烦恼心、善心等;从认识结果来分,有正确认识(量)、错误认识(非量)以及犹豫不定心等。傲慢则属于烦恼心。所谓傲慢,是指通过对比自他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汉语中的骄傲,按照佛教解释是两种概念,骄是指不需要通过自他对比而产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得心态,而傲则是通过自他对比所产生,有这样一点差别。
通常来说,傲慢在对法(即阿毗达摩)中被分为七种或九种,七种傲慢分别为:
七种傲慢
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虽然明知他人不如自己,或者自己跟他人相同,但内心还是产生洋洋自得的心态,称为“慢”;
过慢
  比前面的慢更加过分了,因为前面的慢毕竟还是实际情况。过慢是本来他人比自己强,但自己认为跟他人同等;本来自己跟他人同等,却认为自己比他人强,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更超过慢,所以称为“过慢”;
慢过慢
  这个慢就更离谱了,本来他人比自己强,却傲慢以为自己比他人强;
我慢
  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譬如认为自己比他人漂亮、帅气、有气质、有钱等等。
增上慢
  对于自己不具备的超常特质,误以为自己具备和拥有,称为增上慢。譬如自己本来没有证悟觉得自己证悟;自己本来没有看到本尊觉得自己看到;自己本来没有神通角儿自己有等等。这和大妄语的区别在于,增上慢是误以为自己有,无欺人之心;而大妄语则是认定自己没有而刻意行骗。
卑慢
  这种傲慢很有趣,极为类似我们常说的自卑。对比他人强过自己的地方,虽然知道自己比不上他人,但是内心还是产生一种“有什么?我也差不到哪去”的心态,称为“卑慢”。也有的论师说就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是卑慢,但大多数论师同意前者观点。
邪慢
  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却认为自己有功德;本来没有什么才华,却以为自己有。诸如此类自己本无却认为有的自得心态,就是“邪慢”。
九种慢
九种慢是指:
我胜慢类。
我等慢类。
我劣慢类。
有胜我慢类。
有等我慢类。
有劣我慢类。
无胜我慢类。
无等我慢类。
无劣我慢类。
第2个回答  2020-11-01
傲慢,汉语词汇,拼音是ào màn,意思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亦也指看不起别人,对人不敬重,骄傲无礼,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态度;也指七宗罪之一。
七种傲慢: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