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佛教含义

如题所述

佛教中,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若干类,譬如从性质来分,有烦恼心、善心等;从认识结果来分,有正确认识(量)、错误认识(非量)以及犹豫不定心等。傲慢则属于烦恼心。所谓傲慢,是指通过对比自他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汉语中的骄傲,按照佛教解释是两种概念,骄是指不需要通过自他对比而产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得心态,而傲则是通过自他对比所产生,有这样一点差别。
通常来说,傲慢在对法(即阿毗达摩)中被分为七种或九种,七种傲慢分别为:
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却认为自己有功德;本来没有什么才华,却以为自己有。诸如此类自己本无却认为有的自得心态,就是“邪慢”。
九种慢是指: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这九种慢不过是从七种傲慢中的慢、过慢和卑慢三种傲慢细分出来的,所以了解了七种傲慢就会了知九种傲慢,这里就不详细诠释了。
从正宗佛教观点来说,傲慢这种烦恼心主要是证悟以后的圣者才能断除的,哪怕是刚证悟空性的见道圣者都对它无能为力,即使见道圣者会控制住七种傲慢中的我慢,但对其他六种傲慢仍然无法完全根除,只有在究竟的果位罗汉(依小乘观点而言)才能完全铲除。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断除傲慢,只能尽力遏止傲慢的现起,可见其顽固度之强。 如果佛教弟子学佛之后,产生了轻视其他宗教的心理,例如说道教最高神址无非是天道众生,也是一种傲慢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1

佛教  傲慢

我们要废除人 世 间无止境的争议、争吵、争执、冷嘲热讽,因为在人间这些冷嘲热讽,这些争议、争执它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它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我们人有什么能耐能够逆流而行呢?我们人有什么能耐能够违背潮流而行呢?人人都具有恶 习,而且有顽固性,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不好的习惯,而且这些习惯都充满着顽固性,什么叫顽固性?就是不容易改,师父教你们要把佛菩萨植在你们的心中,要根深蒂固,这样你们才能挡掉所有人间的一切烦恼。我们要在自己的心中建立一堵城墙,我们要支配自己的灵魂,而这堵城墙是什么呢?如果师父单单这样讲你们可能听不懂,师父给你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就明白了,

比如,我有一堵城墙,这个城墙就是戒定慧,这个城墙就是克制贪瞋痴,这个城墙就是我不去恨人家,所以,当很多恨的事情来的时候,你就能够很快地挡掉。当人家用钱来引 诱你的时候,你很快地也能挡掉,听得懂吗?今天你周先生相信观世音菩萨,这堵城墙已经在你心中扎根了,所以不管人家怎么说,你心中只要想到观世音菩萨,你一定能活,如果该你走,你也就走了,你要有这堵城墙,明白吗?你们要记住不能遮住原来存在的般若,般若大家都知道,师父曾经给你们都讲过是佛菩萨的智慧,我们不能把这个般若给遮住,因为这是人的本性,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之下人才会没有智慧呢?般若会被遮住呢?那就是当你贪瞋痴的时候,还要加一个慢、疑。慢是什么?就是傲慢。疑是什么?就是怀疑(猜疑)。

怀疑人家,自己的智慧就没有了。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沙士比亚的剧集里有个叫奥塞罗的人,他很爱他的妻子,最后就是因为怀疑他的妻子,他把妻子给杀死了。如果一个人怀疑人家太多,他会杀死人家,也会杀死他自己。一个傲慢的人能把自己的善 缘全部拒之门外,所以叫贪、瞋、痴、慢、疑。你们要记住,要分解生命的本质,分解是什么?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本质慢慢地把它化解出来,比方说,想一想,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到这个人间又是为什么?如果你想通了,哦,我来到这个人间就是为了生个孩子,我现在生好了,我很开心了。我来到这个人间我是为了孝顺母亲的,我孝顺过了,我很开心了,把自己慢慢地分解。而我们学佛的人就不应该用这种分解法,应该想我们来到这个人间,我们闻到了佛法,这辈子也知足了。我闻到了佛法,我能够救圝度众生,我能够成为菩萨的千手千眼,我知足了,对不对啊?

所以要分解自己生命的本质,我们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人间好好地过,当过完了之后我会上天,知道了这些本质,把它分开理解了之后,你就会得到很多的法喜,明白不明白?当你受苦的时候,你知道这是在还我前世的债,你是不是会舒服一点。当你被人家欺负的时候,想一想这是我应该受的,为什么?可能前世我就是这样欺负他的,这就叫分解啊,分解生命的本质,明白了吗?师父告诉你们要让自己在人间的瞬间要变得丝毫没有 意义,这个人间的瞬间是什么?就是你们在动坏脑筋的瞬间,要变得丝毫的没有圝意义,比如突然之间恨了,一霎那我想通了,我不恨了;刚刚想拿自己不该拿的东西时,我忽然明白了,想通了,我不拿了;刚刚想去贪,我想通了,我不贪了;刚刚想去偷偷摸 摸做事,我一想我不能这样偷偷摸 摸的,这个一瞬间在你学佛的历程当中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听得懂吗?师父是反过来给你们讲的,这叫反思维。

让心灵不要破碎,因为你不明白道理,所以你的心灵才会破碎。不要沉醉在欲圝望的意识中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活在人间仅仅是存在于欲 望的意识中间,那这个人就活得很痛苦了,比如你今天想买一个房子,当你有这个欲 望的时候,你就很痛苦;当你追求这个人,没有追到的时候,就非常非常的痛苦;

当你想要钱,而这个钱没有得到的时候,就非常非常的痛苦;当你想 做 官的时候,没有做成官,这个时候你就是沉醉在欲 望之中,听得懂吗?不要让自己沉醉在欲 望之中,而我们现在很多的徒 弟也好,学佛人也好,都是沉醉于自己的欲 望之中,都是有目的的学佛,有目的的学佛就是沉醉在自己的欲 望当中。你们有本事今天学佛修心不是为自己,我就是学佛,那就没有欲 望了。我们必须要约束自己,克制自己,要关注自己心灵的成长。一个人的约束很重要,一个人的克制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你就成功了。如果你能约束自己,你也成功了,最难的就是不能克制,不能约束自己的人,那就得不到成功,听得懂吗?我们要关注自己心灵的成长,就是时刻看看自己心里想的东西,比方说你一共想了30 个事情,而这30个事情里面你想的好的事情多呢?还是坏的事情多?如果你今天很恨,这孩子怎么教育不好呢?你恨,这个老公怎么又这样了?你又很恨,我不想 做这些事情了等等。如果你很开心,因为你闻到佛法了;

你很开心你有时间念经了,你很开心……你想一想,你的心灵到底是恶大于善,还是善大于恶?就能计算出你以后上哪个道,如果这30个事情,你恨了20个事情,开心了10 个事情,你算一算,如果一天是这样,那你365天,你是恶越来越大,还是善越来越大?这样就能计算出自己在心中存在的恶多,还是善多。如果你把30件事情全部都想成是善的,那你这个人一定是善良的人。如果你今天恨这个人,愚痴哪个,想要这个,贪着这个,那你这个人就成不了善良的人,听得懂吗?所以,师父教大家要明白要经常看看自己的心灵,关注自己心灵的成长,要回归本真,就是回归本原。回归本真,我们本原真心实心,我们要回到那个地方去,就像很多人在写诗的时候,经常写到看见自己两鬓苍苍,看见花园里哪些孩子在天真的跳舞唱歌,我多想回到我的童年,这就是回到本真,因为你的童年没了,你才去想;

因为你的童年找不到了,你才想去寻找它,才去追求它。我们现在的本原已经找不到了,已经被肮 脏的灵魂,被人间所有的污垢所遮住了,所以找不到自己的良心和本性了。师父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就是在打中缅之战的时候,日本军 队被打得一塌糊涂,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了,这个日本人自己在海边唱日本歌曲,唱了一个晚上,那些中 国军 队就守住他,守了一个晚上,不忍心去杀他一个人,因为他已经穷 途 末 路了,到了海边没有办法回到他的家乡了,所以他唱的都是那些家乡的歌,他在回忆,他在寻找他年轻时候的生命,寻找他失去的灵魂,最后倒下了,当那些中 国军 队冲上去看到他的时候,实际上他早已经在唱歌之前,用他的刀把他的肚子破腹了,就这样一直流着血,他唱了一个晚上,等血流尽了,他倒下了。人的本真在哪里?就是当他走到穷 途 末 路的时候,绝路的时候,他才想到我要找找我原始的本真,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要死时候,他才能想到我要找回我的老家,这就是师父今天第一句话讲的,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你们听得懂吗?

我们对人间所有的看法都是偏执的,没有一个不是执著的。世间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没有真的东西在里面的,听得懂吗?这是第一个。第二,它是似是而非的,也就是说让你们不要看得太重,不要认为这是真的东西。要知道你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和你自己所感受的东西,和真圝相是不同的。因为你认为世界上很多东西是真的,其实它是假的。真圝相的东西和你认为的东西,那完全是南辕北辙,它根本不是一样的。所以周先生你要想清楚,师父今天晚上给你上课要让你明白,你今天所想到的事情,你所认为的事情,并不是真的东西,你要看到它的实质,因为灵界的东西会走,因为细胞它会变,癌细胞会变的,如果你在肝上真的长了一个什么东西,是硬碰硬损伤的,那你动个手术,

可以把他这个地方切掉,缝一缝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个细胞它只是暂时的藏存在你的胃上,你可以通 过其它的方法把它赶走,如果单单因为这个东西到这里来了,你就把它拿掉,那它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你再把那个地方拿掉,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是说一个人家里飞进来了一只苍蝇,当苍蝇落到这边墙上,他就拿起一个东西砸过去,苍蝇没砸到,把家具倒砸坏了,苍蝇飞走了。他看到苍蝇又落到那个地方,他又拿起一个东西砸过去,没砸着,苍蝇又飞走了,就是说这些都是表面的现象,而真正的细胞在变化,为什么要调节心身呢?为什么要调节生理、心理?实际上这些都是能调节的,并不是说一割就能割掉的,明白吗?师父给大家讲,你们要懂得当你越来越知道(懂得)真 相,你就会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愚痴。你们在没有学佛之前,你们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愚痴,不知道自己过去做错了多少事情,而现在你们慢慢地越来越明白这些道理了,所以你们会觉得自己越来越聪明,埋怨自己,诅咒自己,那就是你们明白了道理。你们恨自己的过去,埋怨自己为什么过去做错那么多事情?如果你不学佛,你这个埋怨仅仅是停留在你的智商发展的聪明的基础上,

而不是用在佛法的般若智慧上,我不知道你们听得懂听不懂?这个世界犹如江河一样终归大海,江河它一定会回归大海,这是一个规律。我们人总会要走的,我们的灵魂总有一天不是上去,就是下去,要明白归入大海,实际上就是归入原始,原始的本性。所以,人生太渺小了,像过眼云烟一样。今天我给几个青年团的小朋友讲:师父看你们就像看蚂蚁一样,看到你们哜哜嘈嘈的讲来讲去,就觉得你们像是蚂蚁在讲话,忙啊。如果你们不相信,哪一天你们蹲下来看看哪些蚂蚁,在下面忙啊,搬一根火柴,搬过来,搬过去,巢筑好了,等到第二天早上,被打扫卫生的人清理了,全部家底都没有了,就跟我们人一样,天天在忙啊、讲啊、说啊。师父看你们可怜、可笑、可悲,明白吗?有些人跑到我这里来,讲讲这个,讲讲哪个,可悲啊,可笑啊,我就笑笑。就像现在很多学佛的人一样,这里在学佛要懂得慈悲与人,哪里又叽叽呱呱讲人家不好,这种人你们说能学得好佛吗?没有智慧啊。

----恭录:白话佛  法 第四册  分解生命的本质  化解人间的欲 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