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的区别
  公务员与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有区别的,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和事业单位是事业编,但公务员与参公待遇是一样的,事业编与前两者在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因此,参公身份,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除了编制不一样,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都是和公务员一样的。

  二、公务员与参公的区别与联系

  一句话来讲,公务员和参公,可以理解为只是编制不同,一个是行政编制,一个是事业编制。

  公务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但绝大部分参公(另有极少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众团体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使用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普通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在编人员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而公务员和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

  除了编制不同,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等等,包括退休,包括交流调动等待遇是一样的。

  三、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区别

  参公的事业编和公务员都属于国家财政同一拨款,几乎在薪酬福利上没有差别,然而一般来讲参公单位比党政机关的规格要低,晋升空间可能不如公务员大。

  四、参公管理单位与公务员单位的人员可以互相流动吗

  可以,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一个愿意放人一个愿意接收就可以。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不可能调入这两种单位的,而公务员和参公是可以互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9
你好!参公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区别:
编制上的区别
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它介于二者之间。
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参公人员属于事业编,但是一些参公单位(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属于行政编制
这是因为一些事业单位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但是其职工却没有公务员的身份,而且编委会又不可能扩大行政编制数额,于是就出现了某些参考公务员管理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
名称上的区别
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讲具有公务员身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公务员。
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2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
具备了这2个条件后经过本单位申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报上一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经过批准后这个单位叫做“参公单位”,但不叫“机关”。
待遇上的区别
参公单位一般是党政机关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它们的工资待遇跟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因为大部分参公单位机构规格比党政机关要低,因此薪酬涨幅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
转任上的区别
一般来说,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没法转任到行政编的。但参公单位却比较特殊,它能与公务员进行转任。从公务员单位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反之亦然。
在山东省,参公人员想转任到机关当公务员要看这个单位有无多余的行政编,而公务员转任则无此限制,这公务员转任与参公转任的区别。参公人员转任比公务员转任有难度,在某些情况下,参公人员转行政编也要进行考试。
与普通事业单位的区别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参公单位与普通事业单位不同。在人事制度方面,参公单位实行公务员制度,普通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在招录、晋升、薪酬、退休、养老等诸多人事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
从资源方面看,第一,通过参公管理身份的确立,能够增强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参公管理的身份保障了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类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
因此,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都非常希望纳入参公管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9
首先,是身份的差别。公务员属于公务员编制序列,参公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序列。
其次,是执法的差别。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具有执法资格,而事业单位人员无执法资格。
再次,是收入的差别。三者都属于体制内职位,都是财政供养人员。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属于财政100%财政供养,而事业单位人员财政供养则各不相同,有全额100%财政供养的公益一类事业人员,也有差额财政供养的公益二类事业人员,还有自收自给的事业单位人员。
未来发展主要可以从从政和从商两方面进行说明:
从政上:在现有体制内,公务员和参公人员是正规军。他们从省级机关以下的办事员、股长、科员、科长、副局长(副处长)、局长(处长)。省级及以上机关的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副调研员)、处长(调研员)、副厅长(副局长)、厅长(局长)。一般来说体制内公务员要进行定岗,定岗后3年一调。公务员一般从政前景广阔,且进入一定级别后不同单位之间可互调。而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上分为管理类岗和技术类岗。技术类岗13级-14级最低,7级进入高级职称岗,享受副处级待遇。管理类岗6级享受副处级待遇。
从商上,严格来讲三者均不能从商。但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可以例外,主要是指研究所和高校部分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自身专业能力,担任部分商业机构负责人。
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比较复杂,因为本身其有一类、二类公益事业单位,还有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一类公益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待遇基本靠齐公务员,但是房子、小孩读书等方面可能有差别。二类公益事业单位人员福利待遇因为收入有部分自配权,所以收入上比一类公益事业单位人员高点。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如报社、电台、彩票站点等,收入待遇基本比肩公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6-28
公务员与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有区别的,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和事业单位是事业编,但公务员与参公待遇是一样的,事业编与前两者在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公务员从事的主要是国家行政事务性工作,工资收入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由国家财政拨款。公务员的录用、提升、退休、辞退、辞职等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保险福利等也是与《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相挂钩的。

领取公务员考试资料
参公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参公整体上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但编制上不属于公务员的行政编,属于事业编制。
第4个回答  2019-11-09
参公事业单位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要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二)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行政机关中的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的异同:
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与公务员的根本区别就是,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而参公人员的编制为事业编制。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执行,也就是说参公管理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其中人员编制也是事业,只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2、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完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进行公务员登记,包括所有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险,退休后的待遇,职务任免,升降,回避、辞退等全部和公务员一样进行。 中央党群机关的很多单位,国务院系统,各省地县市,都有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希望能帮到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