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题所述

人体运动后,心脏的工作量加大,耗氧量增多,有时会加重心脏的缺血而诱发心绞痛,这是冠心病病人参加运动锻炼时的一大疑虑。近年来,由于不恰当地倡导运动,缺乏医学监督,冠心病病人运动不当后,病情加重以至死亡的教训是不少的。但是,如果掌握冠心病及其发病的规律,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使营养心肌的血管增加侧支循环而纠正缺血状态。运动还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量,使心肌具有更强的代偿能力。反之,过于苛刻地限制冠心病病人的体力活动,往往会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由此引起的心脏负荷常常超过体力活动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倡冠心病病人进行积极而适量的运动。通常可根据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的主观感觉来估价运动量。各年龄组运动后的极限心率和适宜心率可参考下表。

如果能做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或记录运动后心电图变化,对于估价运动量则更有科学依据。运动后出现的心悸、头晕、气急等主观症状及出汗多少、口唇颜色、血压变化等特征,都是考虑运动量大小的重要依据。运动后以不出现症状为宜。

冠心病病人参加运动时,既要选择适当的运动量,还要有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果病情稳定,病程在3年以上,可作散步、快速步行、慢跑、做操、打太极拳、做气功或骑自行车等运动。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国内多主张发病后6~8周下床活动,但是,如果病情稳定,无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及休克并发症时,可以在3~4周后下床活动。一般先在床上做些简单的医疗体操,然后在床上坐位自理生活,2~3天后,可视情况到床边椅子上坐位活动,如果仍然无不良的异常反应,可以选择步行、简易体操等轻微活动。这时,仍然必须注意避免重体力活动。心肌梗死急性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严重心率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均须严格限制活动,必要时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容易引起心脏破裂、心室颤动,以至发生猝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