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扩张野心路人皆知,甲午战争前,满清为何仍旧消极应对?

如题所述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的迅速扩张使得他们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他们开始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

中日摩擦不断,日本野心路人皆知

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之间在国际场合上就已经是冲突不断了,1872年,日本向满清的藩属国琉球发动进攻,使得琉球脱离满清的控制,此后更是利用琉球百姓被台湾高山族杀害的借口武装入侵我国的台湾地区。这次的事件最后以满清的妥协而结束。

除了琉球与入侵台湾事件外,日本还干预满清另一个藩属国朝鲜的内政,曾在壬午兵变中武装干涉朝鲜事宜,当时的朝鲜已经是满清最后的藩属国,满清对它也是非常的重视,也派兵干预其中。在这次的事件中,满清压制住了日本军,此后,日军还在朝鲜制造了甲申政变。

日本在朝鲜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日本的扩张野心,这已经是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然而,在日本积极备战向外扩张的时候,满清却依旧没有防范。

骄傲轻敌,军备松弛

可以说在1894年以前,满清虽然衰败,但是对日本还是有所防范的。当日本干预朝鲜事宜的时候,满清也积极派兵入朝干涉,并且在袁世凯的带领下,清军还击败了日本军队,事后还与日本签订在朝鲜共同出兵行动的权益条约《天津会议专条》。满清对日本的野心还是有所防范的。

满清师夷长技以制夷进行洋务运动后,在国力和军事上均有所发展。这使得他们开始骄傲轻敌起来,并且在1888年建立北洋水师后就没有再为水师增加任何的船只,不仅如此,清朝在1891年以后就不再为北洋水师购买枪炮弹药。

慈禧主和,消极备战

轻敌还只是一个方面,在1894年,当日本武装入侵朝鲜的时候,朝鲜立马向宗主国满清求援,对日本有所防范的满清本应该在日本还未在朝鲜站稳脚跟的情况下积极备战出兵朝鲜,然而,清王朝却没有立刻出兵,而是在朝堂上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

主战派认为应该立即整顿兵马准备同日军进行战斗,而反对派却一直按兵不动消极应对。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慈禧太后即将要过六十大寿。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旦打战国库里的钱就会跟流水一样往外花。到时候势必会影响到自己过寿,这对慈禧太后来说是无法容忍的。她不希望自己六十大寿被战争给影响。

慈禧太后是满清实际的统治者,即使此时光绪皇帝以及户部尚书等人极力要求整兵备战,但是慈禧太后不愿意,那么谁来也没用。在日本不断加强朝鲜军事存在的时候,满清却消极备战。直到满清与日本在朝鲜的谈判破裂以后满清才仓促地出兵朝鲜。

一方是准备已久,另一方则是仓促出兵并且军备松弛,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满清的失败。甲午海战满清耗费重金打造的北洋海军更是全军覆没。甲午战争失败后,急于议和的满清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满清高层的消极应对却要普通百姓为其买单,巨额的赔款使得本就贫困的百姓生活更加困难,同时也使得中国在半封建半殖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1
因为满清统治者实在是太腐败了,他们只想享乐,不想对抗日本,甚至在甲午海战之前还挪用军费去给慈禧太后办寿,修建颐和园
第2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当时清朝的慈禧太后马上要过六十大寿,要将所有财力和精力用在这上面。所以面对日本扩张的野心,满清依旧是消极应对。
第3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满清的帝王还是想要继续享乐,他们依然认为自己是中原大国,这次失利只是不小心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