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①不螫②,猛兽不据③,攫鸟④不搏⑤。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⑥,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⑦,和之至也。知和曰"常"⑧,知常曰"明",益生⑨曰祥⑩,心使气曰强⑾。物壮⑿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1.毒虫:指蛇、蝎、蜂之类的有毒虫子。

2.螫:毒虫子用毒刺咬人。

3.据:兽类用爪、足年攫取物品。

4.攫鸟:用脚爪抓取食物的鸟,例如鹰隼一类的鸟。

5.搏:鹰隼用爪击物。

6.朘作:婴孩的生殖器勃起,成年人也有精力充沛时的晨勃现象。朘,男孩的生殖器。

7.嗄:噪音嘶哑。

8.知和曰常:常指事物运作的规律。和,指阴阳二气合和的状态。

9.益生:纵欲贪生。一说对生命生活有益。

10.祥:这里指妖祥、不祥的意思。一说好,祥和、祥瑞。

11.强:逞强、强暴。

12.壮:强壮。

【译文】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一般纯朴。毒虫不忍心螫他,猛兽不忍心伤害他,凶恶的鸟不忍心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指意志坚定)。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心无污染,阳气充足)。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意气用事)。事物提前壮盛了(拔苗助长)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赏析】

(一)人要有赤子之心。赤子就是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出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又说明了儒道在某些方面的相通之处。而赤子之心,也只有道德修养非常高的人才能够具有。老子认为具有赤子之心人的尊道贵德,精气神力充沛充足,做事心态平和,连毒虫、猛兽、攫鸟都不忍心伤害他,更别说普通的人了。《傅雷家书》中傅雷给他的儿子傅聪写信,特别提到了要他儿子保持赤子之心,不知道他是不是受《道德经》本章的启发而写。

(二)长生不老的秘诀。道家追求长生不老,注意这里的长生不是永生,不是不死。而是活够自己天然的寿命,相对比普通人的寿命尽量要长一些,那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道德经》提出了“物壮则老”的观点,事物达到壮盛(有时候指拔苗助长)就会变衰老(物满则溢,日盈则亏),这就叫不合于“大道”,万物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这又回到了《道德经》顺其自然的观点上面来,一个人处事心平气和,遵道守德,那就是不要过分的逞强,那就是要善于养生,又不过分养生,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要步入死地。这些都是道家所提倡的长生不老的秘诀,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体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