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家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如题所述

1. 确定时间点——生活有计划


学生在家学习也需要确定每一件事的时间点,如起床时间点,家长按时起床给全家人做一顿营养早餐,一天的心情会明媚起来。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运动和娱乐等,都能有计划,是提升假期质量的重要措施。



2. 规划时间线——保持紧张度


在学校,考试是最能让人保持的良好状态,大部分人这时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灵活。因为考试有开始,有结束的节点,可以让人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在家学习没有具体的时间线(deadline),孩子会因为各种理由拖拉、懒散而学习效率低下。家长可以根据年龄特点和学习要求的不同,规划每一件事的时间线,从而提高孩子家庭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3. 公布时间表——全家总动员


在困难面前每个人都会找各种借口或者干脆任性屈服于惰性,要想克服惰性,就需要一定的环境,找到一群同伴。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家庭生活时间表后,可以将计划公布于众,如将时间表贴在客厅墙上,互相督促,让全家人都加入家庭健康生活计划。也可以利用网络打卡,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接受更多人的“监督”,以达到相互帮助,克服惰性的目的。





图二:家庭作息时间表举例(图片来自网络)





4. 丰富的家庭学习内容


在家学习,学生不仅要进行知识学习,还需要进行身体锻炼,参与家庭劳动,同时,还要关注抗“疫”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情况和时事动态。


孩子们在经历了网络开课初期不适应的手忙脚乱后,开始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安排,家长们除了重视孩子网络学习的状态,具体知识学科的学习外,更需要重视家庭健康生活,安排家庭劳动、运动、娱乐与休闲等。



5. 平等的家庭成长环境


目前大部分孩子在家庭中居于重要地位,以孩子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家庭文化,孩子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成长资源。但孩子也更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或因为家长期望过高,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家长要树立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而不是核心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孩子在平等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老人和其他家人的生活需要,同时,让家庭其他成员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家庭地位。


家长需要通过家庭计划照顾到所有人的需要,如鼓励老人锻炼、妈妈美容、爸爸健身、孩子学习等都能在家庭中得到体现与落实。只有全家人的需要得到尊重,一家人才能安心生活,孩子的学习才能得到更好地支持,家庭才能更有力量。


6. 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


家庭,方寸之地。家长要把家庭成员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协调安排是不容易的。孩子要学习,老人要娱乐,父母要工作,这些家庭事务和家庭成员的需求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平衡的,需要彼此理解与协助。


家庭也可以通过相对正式的方式,如家庭会议,进行协商沟通,避免情绪化地互相伤害。家庭会议,可以一家人吃完饭后,放下手机,就某个话题进行交流和协商,可以根据家庭生活时段,形成家庭成员事务协调表。(见表一)


通过沟通协调形成大家各得其所的家庭计划,才能让孩子规律学习,全面成长,让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工作都能得到尊重,彼此满意。




7. 协商提醒方式


孩子的成长需要帮助,特别是心智还不成熟的低年段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他们虽然能够懂得很多道理,但是由于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常常“知道,却做不到”,因此恰当提醒就成为帮助孩子最重要的方式。


帮助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商量,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孩子就会从被教育者,转变为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伙伴。


如,低年级的孩子正确坐姿常常不能持久,需要家人的提醒,如果家长不断指责与批评,会造成孩子的反感。如果和孩子商量,根据他们提出的方法提醒他们,情形就会大为改观。


如何提醒起床,如何提醒停止玩游戏,如何提醒上课等,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可以运用商量的法则,张扬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提升他们的自控力。



8. 规划提醒时间


为什么孩子对家长的提醒常常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家庭不同于学校,学校为了提醒师生即将上课,会提前几分钟响起预备铃,目的是让他们尽快结束手头的事情,调整状态进入下一节课。


在家提醒孩子也大体如此,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沉浸在正在做的事情中,不能灵活地进行活动的切换。在家学习,如果家长指望喊叫和训斥,孩子就能放下手中的积木开始学习,这样的期望比较理想。


为了达到好的提醒效果,建议家长们能够提前一点提醒孩子,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如还有十分钟,我们就要上课了,你需要在五分钟内整理好玩具,去趟厕所,然后坐下来等老师上课。


9. 把握提醒节奏


孩子达到自律状态需要过程,他律是孩子形成自律的前提,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提醒指导,孩子们会逐步形成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他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家长在提醒孩子时需要适当调整节奏,给孩子自我提醒的机会。


如果父母总是不停地提醒,孩子就有可能形成依赖的习惯,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提醒意识,可以和孩子有言在先,做一次亲子认可的约定,就是给孩子交代了自我提醒的任务,父母通过暂停提醒,把成长的任务交给孩子,让孩子尝试着为自己做主。一旦孩子能够做到自我提醒,家长应当适时鼓励孩子。


自律也是在给孩子机会中慢慢形成的,直到孩子有一天不需要提醒就能按计划做到为止。提醒是对孩子的有效帮助,是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必经之路。恰当而艺术的提醒也是家长们对孩子成长的反思,对教育观念的调整和对教育行为的修正。



10. 贴身支持


很多父母提醒孩子,但孩子往往无动于衷或者情绪激动。


建议家长:一是提醒孩子需要走近孩子,贴身提醒;二是提醒孩子时需要轻声提醒,控制好音量,最好能够抚摸孩子,给孩子以爱和支持,减少孩子因为大声导致的莫名烦躁而带来情绪,推动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贴身轻声提醒,是对孩子的尊重,也给孩子一定“压力”——这事到必须要做的时候了,即使孩子不愿意停下手中的玩具,在父母贴身提醒下,也会感到力量,从而遵从提醒与指导;另外,因为是轻声提醒,孩子不容易产生对抗情绪,不会因为外在压力而“找茬”。


11. 不离不弃


贴身提醒还需要父母做到“不离不弃”,即父母不要提醒后即刻离开,把挑战惰性的压力留给孩子一个人去面对。挑战自己是困难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帮助,提醒过孩子的父母不要急着离开,即使孩子用手推,催你离开,还是需要等孩子有下一步的动作,等孩子动起来,父母离开不迟。


提醒过孩子后父母转身做其它事,一会儿发现孩子还是原地未动,这就是无效的提醒和帮助。



如果孩子用手推父母,让父母离开,可以给他两分钟酝酿,也可以根据前面的建议“规划好提醒时间”,如果时间到了,孩子还是没有动作,就不可以再离开,而用站在孩子身旁“不离不弃”在旁静静地等待,向孩子传递对要求的坚持,帮助孩子在心理上挑战自己,从而让孩子获得突破的成功体验。


12. 有力帮助


低年段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严重任性的现象,即使父母在身边提醒等待,他也无动于衷,甚至“耍赖皮”。


建议家长提醒甚至“警告”,留出一定的时间后,要用行动让孩子动起来,不让孩子被自己的任性打败,否则孩子在日后将无力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因为问题的长期积累,不少孩子有“十八般武艺”让家长放弃屈服,而且这些方法都曾奏效过。很多家长会被吓住,担心会不会因为把握不好分寸,而对孩子造成伤害。其实,家长们只要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就能判断该不该坚持了。


无害坚持五原则:

1. 你目前坚持的要求是和孩子事先约定的,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为了施展父母权威;2. 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而是在你和孩子之间;3. 孩子曾经用同样的方法,你没能坚持,失败了,直至他屡试不爽;4. 一开始你就是以礼相待,贴身,轻声,而不是大呼小叫地刺激他;5. 你一直坚持以尊重的方式帮助他,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讽刺挖苦打击他。     


在判断要不要坚持有力地帮助孩子时,家长需要不断对照上述“无害坚持五原则”,如此就能安全且有效地帮助孩子获得突破了。


在家学习,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找回您的教育威信,能够给孩子以力量,让孩子在您的协助下不断战胜自己,突破自己,从成功走向成功。


有力量的父母更有威信,有威信的父母更能引领孩子。







13. 接纳孩子自我挑战的失败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是一生的课题,在培养孩子自律的过程中,理性的家庭既有充满力量的父母帮助孩子挑战自己,也有温暖的父母接纳孩子的失败。


帮助和接纳不矛盾,帮助让孩子成功进步,接纳让孩子积蓄力量,有勇气和心理能力创造下一次的进步。因此,我们要能够接受孩子自我挑战的失败,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安全又温暖,进而再次充满挑战自己的信心。


14. 协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


接纳并不意味着放纵,不是为孩子挑战自我失败寻找借口,也不是以所谓的信任生命的觉醒而无谓地等待。接纳是对人成长规律的把握,是对孩子成长趋势的洞悉,是对指导孩子的信心。


每一次孩子挑战自我失败后,都需要和孩子静下心来理性分析失败的原因。如,今早起不了床是因为昨晚睡迟了;今天作业质量不高,是因为总是惦记着打游戏等。那么,我们明天试一试早一点睡觉会不会好一点?下周我们把游戏提前打完,看看作业质量会不会好一些,等等,如此探寻新的解决之道,才是真正意义的理性接纳。


15. 留出自我挑战失败的空间


教育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要有更多的包容心,如果过分高压,虽然可能让孩子少犯错误,但也容易让孩子形成某种紧张压抑甚至如履薄冰的焦虑感。


只要孩子在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那么就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失败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对战胜自己拥有信心,才会有机会探索自我的成长。


家长们坚持不懈地陪伴、指导、帮助,给孩子自我成长留出一定的空间,将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6. 关注不纵容


宽容、包容是指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重视,并给予应有的关注,而不是视而不见,或等问题被放大了才想起来关注,一阵狂风暴雨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如有些家庭对孩子的学习过程与考试结果的态度就是如此,平时对学习过程不关心,考完试看到结果不理想就一阵批评。这就是典型的平时纵容,考完试又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问题。


家长和教师要在平时多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及家长的教育行为,及时对问题给予关注与指导,坚持做到宽容而不是纵容。



教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也要保持密切的关注,不能因为某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还不到位,或者教育方法不科学,就放弃对他们的指导。作为教师,与合拍的家长交流合作是幸运;与不理解、不支持的家长达成合作是专业责任。


17. 长线看成长


引领孩子和指导家长都需要具有长线思维,教师们应作出不懈的努力。


教师要通过及时科学的总结,发现孩子和家长的进步,尤其是居家防疫阶段,家长们更应该多观察孩子的在家学习行为,建议每一周带领全家人对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也及时看到进步,这样才能明得失,让孩子的不足被及时关注,从而探寻到新的方法,尝试解决;同时,也让孩子的努力被及时发现,增强坚持的信心。


教师应引导并带领家长朋友们坚持一周一次总结(见表三),孩子在某些方面就会发生悄然的变化,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生命成长的力量。



18. 坚持成习惯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和家长都不要寄希望有了好的方法就不需要付出努力,任何好的教育方法都不能代替坚持。陪伴孩子的成长,需要坚持付出,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我们不断坚持,坚持组织家庭,坚持跟进管理,坚持帮助孩子,坚持总结再出发。


同样地,要想帮助每一个家庭,让父母能够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也需要每一位老师能够坚持再坚持,一直坚持到柳暗花明,坚持到冰消云散,坚持到家长能够和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而携手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1
指出问题所在
当家长发现孩子学习上面的一些问题所在时,比如发现孩子的思路不正确,这时候不要斥责孩子更不要代替孩子写出来,而是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让孩子独立思考才可以。
02
引导孩子思考
对孩子来说,思考问题是他们喜欢的事情,但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别把正确答案一遍遍的讲给孩子听,而是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面思考,也能够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
03
和孩子一起“批改作业”
很多学校会让孩子在家学习之后,让家长代替老师进行作业的批改,个人不喜欢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是一种挺可笑的行为。与其家长批改作业,不如家长和孩子一起批改,这样孩子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04
适当督促孩子
大多数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时候,会有一种懒惰心理,就是所谓的磨时间,那么身为家长就要适当的督促孩子。但注意方式方法,不然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叛逆心。
第2个回答  2021-01-25

父母应该怎么辅导孩子学习?

第3个回答  2020-10-21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话,一定要把他的学习遇到的困难症结所在掌握清楚,然后再辅导。
第4个回答  2020-10-21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不要做任何提示,孩子做完作业有问题,再集中讲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