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小孩学中医,该怎样着手

小孩九岁了,人很聪明,记性也好,就是性格浮躁,非常懒惰,贪玩;想让他学中医,可以修心性,也可以通过治病救人增加爱心,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医,我倒时很想让他学,请问该怎样引导,怎样入门开始

对中医而言,有时候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还重要,比如,在年轻时,因为参加临床的时间短,见识少,必然有很多病从未见过,完全靠自己从头摸索,会耽误病情,走许多弯路。如果读的书多,发现古今名医有类似的治疗经验,拿来运用,则可以用之弥补自己直接经验的不足。即使到老了,临床经验丰富了,也不可能所有的病都见识过,旁人的经验永远是值得珍惜的。这就需要读书,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吸取他人的经验。我认为,一辈子埋头临床,只重视自己的经验,或家传的经验,而不肯花时间多读书,多吸取他人经验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的医生,是决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临床家的。
当然,读书是有诀窍的,要有计划地读,有选择地读,分阶段读。
第一,要熟读几本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成为新的“四大经典”。这几本书是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在读书阶段,就要背诵,至少《伤寒论》、《温病条辨》要背熟,其他要熟读。可以一辈子受用无穷。为什么一定要熟读、背诵呢?因为这几本书解决了中医临床方法论的问题,体现的是活的辨证论治思想,表达的是一个体系,不是一方一法,何况《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提供了四百余首久经临床考验的、内在联系紧密的、疗效卓著的系列方。只有烂熟于胸,在一辈子的临床中实践、体会、印证,才能使自己的临床水平得到升华。
我学中医是从读《伤寒论》入手的,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其中的思维技巧,临床方法论,这是中医临床的灵魂。条文要记得熟,临床才用得活。才能掌握到中医临床的精髓。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我治疗一个中年糖尿病人,用了各种西药,血糖始终降不下来。患者表现的症状主要是胃肠不适,胃脘饱胀,咕噜作响,大便时干时稀,舌苔薄黄。我用半夏泻心汤、调中益气汤、乌梅丸等,先后几个月,不见大效,血糖仍然踞高不下,但始终不敢贸然去芩连,因为考虑到黄连有降血糖的作用。几乎黔驴技穷了,却偶然一次切脉时,发现虽然时值夏天,但患者整条手肘都是冷的,这不正是《伤寒论》中的“四逆”证吗?腹中咕噜作响,即肠鸣音亢进,不正是《金匮要略》中的“水饮”证:“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吗?舌苔薄黄只是有热的假象。改用大剂量四逆汤合己椒苈黄丸,取效了,血糖也开始降了。我出了一身冷汗,觉得惭愧,对不起病人,还是《伤寒论》条文不熟,自己辨证论治的功夫没有到家,受到了干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我觉得孩子兴趣最关键,而且每个人都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家长强迫不好,所以孩子想学中医,就支持就好了。至于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也是量力而行,如果孩子有这个造化,自然能成,很多事情都是机遇,不能强求。努力也是个人努力大于环境,必要的书籍,正常的教授环境即可,有悟性自然成。所以家长如果有条件,就给请个好一点的老师,如果没有就让孩子自学,然后正常报考中医大学即可我是学中医的,很高兴看到你的问题啊。
中医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部,它包括很多东西啊。要想学好中医,不能只有兴趣。
首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又了解。中医的基础理论来自黄帝内经,里面的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神等理论基础都与中国朴素的辨正唯物思考有关。
其次,学好中医可以先从古书看起。中医必读的书有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
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看看周易。
学好中医的还有就是要上临床,感受看病的氛围。
学中医很累,因为在现在社会,中医是要和西医结合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中医,所以,在学中医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西医的东西哦
第2个回答  2019-03-30
如何学习中医
一、首先得对中医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有没有兴趣,这个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点。没兴趣,有经典,老师逼你也不成。你得真想学,真觉得这是个好东西。这样你就肯下工夫。肯看书,肯问人,肯找资料。有时候,老师一句话,同行一句话,让你受益终身。很多人为什么喜欢中医。是原来对传统文化有喜爱。最后一看,中医很好玩。抱着这个心态就来学习了。这样才能入门。
二、中医入门学习教材准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供中医学院学生学习的常用教材,这些对于入门者学习很有帮助,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在这里我建议入门者在学完这四本书后,不要再学习国家出版的大学教材比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等等,因为这些教材把中医标准化了,而这些标准化是完全照搬西医论进行的标准,其实并不适合中医治疗。
三、进阶篇
熟读经典,领悟经典。中医经典书籍最重要的哟《内经》《伤寒》《神农本草经》。这都是学好中医的必修课。后世的医书,比如《针灸甲乙经》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都很好,都可以做为参考。
古代凡成为大医者,没有不学经典的。比如说金元四大家,有些同学可能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但是他们最早怎么学的?经典!那到了清代,学习中医的方法有了新的途径, 从《药性赋》《汤头歌》《医学三字经》开始学。也就是自下而上的学习法,上面说的从经典入手,是自上而下的学习。有一点基础了,再学经典。这样有一个好处,简单,易上手。有一个坏处,就是高度不够,他日成就未必高。自上而下的学习,也有一个坏处,难,不易学。但也有一个好处,居高临下。当你有一天掌握经典的神髓时,你会发现,你与古人站在一个高度看问题。后世的中医书,太简单了。
清代的经方医师,陈修园。可能大家都知道。《医学三字经》就是他写的。他说什么,他说:除了经典,后世的书全可以烧掉。虽然说极端,也说明了一些问题。然后大家看现在中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为什么成不了大家?只学教科书,不学经典。医古文变成选修课。
第3个回答  2019-05-11
我是一名中医学生,学中医要谨慎!如果您的孩子对中医实在没有兴趣,希望不要过多干扰,想学中医只是您的想法而已,这一行如果没有十分的爱好,只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而已。我先不说如何养成中医思维,先从目前这个行业的现状来讲。
1、培养时间太长。本科5年,一般都会考研,读个硕士,因为只有本科学历,在医学这个行业来讲意味着今后选择太少,个人发展会受到限制。硕士研究生3年。硕士分专业型和学术型,学术型出来还需规培3年,学长11年,出来快30,从医院住院医开始干。专业型硕士,读书期间规培,毕业时规培证就有了,但因为在医院转科打杂,这三年跟老师学习的时间很有限。毕业后,大多只是熟悉了医院流程。
2、学有所成的人太少。需要对中医有浓厚的兴趣且坚定不移地信念。受现代科学的思维影响,很多学生本身就对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质疑的,他们用西医思考的方式来看待中医,并为之冠上“伪科学”的帽子,学中医的学生都对自己的专业质疑,怎么可能学好?
3、收益太慢。家境不好的孩子不建议学中医,需要家里支持太多了。西医医院的收益远远超过中医,人家做个手术十几万,而你针灸一次才几十元,中医生刚开始工作很穷的,需要你打出名气,写文章做课题升了职称过后才好点,所以需要家里的大力支持。
第4个回答  2019-03-21
首先,我为你的发扬光大祖国中医事业的理想点赞。
但在当今社会里,无论理想是什么,首先必须完成自己的学业。否则,由于没有很多的文化基础,可能因此而前功尽弃!
望采纳追问

不是让他不读书,就是想让他慢慢的开始学,接触中医

追答

让他先从认识中药开始,买一本常看看,再买本

再大了学习学习,好像清代有位名医,48岁才开始学医,就靠学习这本书成名的!

追问

谢谢

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