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新教育”的开端?

如题所述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培养外国语译员的新式学堂,之所以说它是近代中国“新教育”的开端,其主要原因如下:
(1) 京师同文馆是为了培养外国语译员而设立的专修外国语的学校,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初创时只有英文馆,后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馆,1866年增设算学馆,这标志着同文馆开始变为综合性学校。此外,京师同文馆还增设了不少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科目,相互衔接。
(2) 京师同文馆的课程,外语居于首位。规定馆中功课以洋文、洋语为要,洋文、洋语已通,方许兼习别艺。以后课程有所增加,儒算学馆设外语、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此外,汉文经学一致贯穿始终。
(3) 学校的课程计划中注重外国语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前3年侧重外国语的学习,后5年偏重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没有“四书”、“五经”等传统科目。自开馆后,即以译西书为要务,先由外国教习翻译,后由学生襄助或自译。京师同文馆为戊戌变法前国内译西书的重要场所,另附设翻译处、藏书阁、天文观察台等。
(4) 京师同文馆在重视学生传统封建道德习惯培养的同时,还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如由外国教习讲的万国公法课,其中就有宣传强国压迫弱国的强盗逻辑,帝国主义分子还以宗教麻醉学生的思想。外国教员课上、课下向学生自由谈论基督,以兜售他们的“基督文明”。
(5) 同文馆在学校管理上,受外国列强的控制。学校经费多由海关拨款,而海关则由海关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掌管,同文馆从学校经费到聘请校长教员都由赫德一手包办。管理学校的大权也逐步落到外国人手中,总教习为洋人,教员也以洋人居多。
(6) 京师同文馆既具有封建性,又有殖民地性,是清朝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文馆和它以后出现的一批洋务学堂,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它不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进为综合性学校之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同文馆和其他的洋务学堂,在教育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