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的功劳排序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熟悉秦末汉初这段历史的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刘邦在和项羽争霸天下,真正由弱变强的时候,恰恰是从韩信加入到刘邦集团开始的。

因此有人认为,韩信的存在是刘邦得于一统天下的关键。


这是一种谬论,恐怕连韩信自己都不会认同这种说法,否则他也不会甘心自己在"汉初三杰"中敬陪末位。

刘邦得天下后论功行赏,萧何功封第一,那些行军打仗的将军们不服,于是刘邦抛出了一番“功人功狗论”,也认定萧何就是那个贡献最大的“功人”。

而对张良,刘邦对他的评价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本来给他开出了万户侯的封赏支票。可见刘邦对张良功劳的认定,也是与萧何不相上下。

我们来打个形象一点的比方吧!如果说萧何为刘邦的成功夯实了国力基础,张良就为刘邦的成功指明战略方向,基础和方向都有了,试问成功还会远吗?

因此,韩信的存在,只是缩短了这种成功的距离和时间,却丝亳不会改变天下终归刘邦的天下大势。

但如果没有萧何为他打下的基础,没有了张良为他指明通向成功彼岸的方向,刘邦也许就只能成为另一个陈胜,带着一波人马在秦末乱世冒个泡,然后黯然消失于历史,将自己排在失败者的行列之中。


当然,我们绝没有贬低兵仙韩信的意思,韩信对刘邦集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刘邦和项羽相比,最大的劣势就在于军事。因为,项羽这个人,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后世人称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誉之为"单挑王"毫不为过。

当时整个天下,在军事上唯一一个可以和项羽叫板的人,那就只能是兵仙韩信了。韩信一出手,便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破三秦而据关中,进而对天下虎视眈眈。他出其不意击溃魏豹,背水一战横扫燕赵,身经百战,战战经典,战术之精绝,宛如神仙手笔。

然而,我们发现,打来打去,在战神与兵仙之间还真是神仙打架,各打各的,几不见面。他们唯一的一次对决,居然是垓下之战,也是楚汉之间的最后一战,他们两人才如两列高速行驶的火车,相对而驰到最后悍然相撞。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一生只有一战,而且是一战分高下、定生死。


这当然不是偶然,而是张良为刘邦精心策划的灭项计谋。即让刘邦在成皋荥阳一线正面吸引住项羽主力,形成僵持拉锯之局,为韩信率部铲除项羽余党,实施完成整个战略大纵深包围赢取时间。

这让人想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用刘邦这匹军事劣马去和项羽这匹骏马比拚,局部上似乎处于劣势,但只要能够赢取一定的时间,将韩信的精锐之师放到其它的战场上去和项羽的二、三流部队较量,必将横扫千军,所向披靡,在全局中蠃得主动。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就算项羽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也别无选择。因为,以他不可一世的孤傲和自负,他只能选择"王对王"这种对阵的形式去和刘邦较量,而不屑将那钻胯匹夫视为对手。

可问题在于,以刘邦的实力和身手,到底能扛得住项羽几顿暴揍?如果刘项对决完全呈一边倒的态势,根本经受不了项羽那摧枯拉朽式的袭杀,那么管你阴谋阳谋,一切都只等于圈圈。

于是,有了张良的精心谋划之后,萧何在关中三秦大地上拚命地为刘邦准备着丰厚的粮饷和充足的兵源,由着刘邦在前方可劲地造。


虽然在项羽的吊打下,刘邦被揍得那叫一个鼻青脸肿,嗷嗷直叫,却始终保持着自身固有的无赖精神,死死咬着项羽不放,不给他有任何脱身的机会。等到韩信击败项羽麾下最后一个名将龙且,楚强汉弱的局面至此扭转,双方迎来了最终对决。

不可否认,韩信的存在对刘邦集团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单看他那从来不败的战绩,就足以让他在中华名将谱上位列前茅。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如果没有刘邦、萧何、张良这些人,像狗皮膏药一样粘住项羽的主力,韩信的这份风光又是从何而来。

因此,楚汉战争最终的胜利绝对不是取决于个人,而是一个军政集团的荣誉。如果非要在他们中间选出一位,当仁不让的,只有刘邦。明知被虐却能坦然面对,这份勇气,舍他其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8
萧何排第一,张良第二,韩信第三。萧何无论在前期的主持后勤还是后期的制定国策都是最大功臣,韩信也是他慧眼识英雄留下的。
第2个回答  2020-09-08
韩信最大、萧何第二、张良最后。韩信带兵打仗,攻占城池,功劳最大。萧何的计谋更多,因此排名第二。张良相较于二者,功劳较少,因此排名最后。
第3个回答  2020-09-08
刘邦提出“汉初三杰”时,是按照三人的出身排序的,世家出身的张良排第一,秦吏出身的萧何排第二,无业游民出身的韩信排第三,但若按功劳来排行,怕是韩信应该排第一,因为韩信是被封王的,刘邦部将中,因功劳被封王的仅有三人,即韩信、刘贾和卢绾,这三人也应是武将中功劳最高的三个,除此三人,所有文臣武将中,刘邦认为功劳第一的,当属一直镇守后方的萧何,剩下的一个主要承担谋臣角色的张良,就只能屈居韩信、萧何之后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