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中谁的功劳最大,都说是萧何、韩信,为何却是张良?

为何却是张良?

因为张良多次帮助刘邦成功脱险,就拿鸿门宴来说,要是没有张良出计谋,估计就没有后来的刘邦了,还有在帝王的继承人上面,也是多亏了张良的帮忙,才没有引起国家的动摇了,所以说他的功劳最大了。

鸿门宴

刘邦跟项羽吃饭的时候,项羽就有想法要杀刘邦的,但是刘邦有张良的应对之策,硬生生把杀机重重的鸿门宴化解了,要知道在危机的时候,张良知道项羽喜欢性情中人,就让刘邦装成这样,给项羽一个错觉,以为刘邦其实是无害的。就不知道要不要杀他的犹豫中。

从而给刘邦争取时间,刘邦接着尿遁就来个胜利大逃亡,而张良就留下来应对项羽,最后也帮刘邦逃过了鸿门宴这一劫了所以说张良的功劳是非常大了,如果没有他的计谋,估计就没有后来的刘邦了。


商山四皓出山的妙计

刘邦成功上位之后,到了后面他喜欢上了戚夫人,连带戚夫人生的小孩都喜欢,就越来越看不顺眼吕后了,也想把太子废了,好让他心爱的人得到最好的。就在群臣都没有办法阻止刘邦废太子的时候,张良给吕后出了一个主意了,让吕后去请出商山四皓,只要这商山四皓肯出山帮助太子,那么刘备自然就不废太子了。

张良看似对帝王的继承人毫不插手,实际上,他却是最大功臣,这也是他为人的智慧之处:“不做出头事,不引帝王疑,不抢头等功”,这样做总归是没错的。《史记》、《汉书》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

果然刘邦看到自己都请不到有才之人,归顺了太子,就知道这个太子动不得,以后再也没有提过废太子了。所以说张良的功劳是非常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3

初三杰(也称为兴汉三杰)是指汉朝辅佐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建立汉室江山的三位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和功臣,张良、韩信、萧何。

汉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封张良为留侯。韩信曾被封为齐王、楚王,后因有人告韩信谋反,被贬为淮阴侯。汉初三杰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张良得以功成身退,萧何委曲求全,韩信被告谋反,被吕后骗入长乐宫,斩于钟室。

韩信

韩信画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吴起,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已失传) 。

韩信的墓地有三座。一是,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的“山西韩信墓”;二是,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的“陕西韩信墓”;三是,淮阴的“江苏韩信墓”。

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为汉初城父(安徽亳州)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画像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张良先祖原为韩国颍川郡贵族其祖三代为韩丞相本姓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协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萧何

萧何萧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出生于秦泗水郡丰邑县(今江苏丰县)东护城河西岸,现萧何宅遗址尚存。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萧何慧眼识才,力荐韩信,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萧何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关于韩信

从军事统帅的角度来说,韩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难得的帅才和将才了。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让项羽自刎乌江,一举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这是与他超人的军事指挥天赋分不开的。他曾经在与刘邦的闲谈中认为刘邦只有指挥十万军队的能力,而就他自己指挥军队的能力而言,却没有数量限制,指挥的军队越多越好(这就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成语的来历)。

韩信作为一位军事统帅勇有余,是合格的;但作为一位权力中枢的谋臣来讲显然是智不足,是不及格的。说句难听的话,韩信的权谋技巧只相当于小学生水平。他身处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极易招来杀身之祸的境地却毫无自我保护意识,多次受到猜疑诬陷却从不在意、不思改进,终于在未央宫阴谋中死于吕后之手,真可谓“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他的死,他自己需付一半的责任。[4]

历史评价

蒯彻以“略不世出”来赞誉韩信

南宋文学家陈亮则说:“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

明代学者茅坤对韩信的用兵艺术有如下精辟的论断:“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关于萧何

三国志11中萧何汉初三杰里的萧何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只能勉强说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说了,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由此可见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是多么卓越!提起萧何,就会想到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被刘邦大材小用地当作仓库管理员使用,被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在韩信问题上名扬后世的萧何在后来却因为韩信问题而为后人所诟病,那就是萧何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

历史评价

这就是令人感慨万千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的来历。虽然纵观萧何的一生,这个不仁不义的污点也许可以算作瑕不掩瑜,并不能动摇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但污点毕竟是污点,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完人标准相比较,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关于张良

在汉初三杰里唯有张良可以算得上仁、智、勇三者皆备的完人了。张良的智在刘邦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这句话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就不赘言了;张良的勇从他敢于和志同道合的力士一起在博浪沙刺杀由大批卫队护卫的暴君秦始皇的大无畏的行动中即可看出,也用不着多说;张良的仁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历史评价

历史学家司马迁对张良赞誉有加:“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连轻易不肯赞誉他人的大文学家苏轼也专门为张良写了一篇著名的《留侯论》,文中对张良的品德感叹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第2个回答  2019-10-23

高祖刘邦建国时,文臣武将如云,而萧何、韩信、张良居功至伟,史家称为“汉初三杰”。尽管“人杰”均功劳盖世,但是功成名就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处变不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终化险为夷免于难;一个是心高气傲、好大喜功、贪图富贵,随被诛灭三族,演绎出一场极其惨烈的悲剧;另一个是心怀坦诚、淡泊名利、急流勇退,后归隐山林博得善终,给世人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睿智的萧何很早就和曹参一起追随刘邦,忠心耿耿,至死不渝,而他发掘人才的本事几乎无人能及。选择并追随市井无赖刘邦,认为其必成大器,其次是看好韩信,强力推荐,所以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刘邦性类曹操,功高位显的萧何曾经多次被怀疑、试探。汉十一年,陈豨谋反,刘邦御驾亲征,萧何帮助吕后在长乐宫杀掉了淮阴侯韩信。于是刘邦下诏拜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派士兵五百人、都尉一名,作为相国的卫队。满朝文武都为萧何受到恩宠发来贺词,唯有召平前来报忧。他说:“恐怕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征战,而阁下留守朝中,明明不必以身涉险,却无端加封阁下、为阁下增设卫队,这是由于淮阴侯韩信刚刚在朝中谋反,皇上因而有了怀疑阁下之心。增设卫队保护阁下,其实并非恩宠。希望阁下谢绝封赏,把全部家产都贡献出来资助军队建设。这样皇上必定高兴。”萧何于是谢绝封赏,大散家资,一场劫难化于无形。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时刻警惕着,没被顺境冲昏头脑,又善于接纳他人意见,将刘邦的疑心消弭于无形,化险为夷,最终幸免于难。

  对于韩信,刘邦可以说是用足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帝王铁律,当然,一方面是刘邦故意下套,另一方面也是韩信对自身定位不准造成的。作为部下,却以功要封,犯下了重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如果不愿屈居人下,在手握重兵时就应该早做打算,但他心怀“妇人之仁”,狠不下心反叛,最终在失去利用价值后被诛。帝王们在任何时候都对手握重兵的将帅非常忌惮,尤其是像韩信这样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是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帝王都不会掉以轻心的。其次,韩信在打下齐鲁后居然向刘邦伸手要官,以功要挟封他为齐王,犯了帝王大忌。试想,这种赤裸裸的言行举止,又怎能使刘邦放心?故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就立即封韩信为楚王,以满足他那颗贪婪的心。然而,好景不长,刘邦就借口游云梦泽时大会诸侯,一举将韩信拿下,后贬为淮阴侯。但他却仍不知悔悟、自省,反而对汉高祖怨恨更深,以致称病不朝,终于落得个被诛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张良是秦汉之际最出色的谋略家,也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甚得善终的人。他虽身居乱世,却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毅然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留侯张良韩国贵族后裔,秦末群雄并起,他也曾经组织队伍反抗暴秦,遇到刘邦后,两人相谈盛欢,刘邦对张良几乎言听计从。这才有了“约法三章”入主咸阳,鸿门宴有惊无险,刘邦后来被封汉王,有听张良之计,火烧栈道,使项羽放松了警惕,为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下了基础。楚汉战争开始前,张良从彭城再投刘邦,受封为“成信侯”,成为刘邦的军师,帮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平定天下。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时,功成名就的张良谢绝了“自择齐三万户”的封赏,选择“留”这个地方。此后就过着几乎是隐居的生活,除了在封赏功臣、建都问题上提了些意见外,就是后来保护了太子。三杰中,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的道理,功成身退,所以刘邦一直很尊重张良。

  张良的做法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很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其实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们又何必要去苦苦追求呢?高处不胜寒!那些真正做得人上人的,滋味到底又如何呢?从睡梦中惊醒吧,那些一生追求名利的人!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管理、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这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高手应该做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19-10-23
刘邦在消灭项羽,论功行赏时,曾经有过著名的“功狗功人”论。这个论调虽然十分粗俗,但却说得很实在,对萧何的功劳给予了最高的肯定。

当时,刘邦在论功行赏时,打算把头功给萧何。结果,那些在战争中攻城拔寨、战功赫赫的将领们都表示不服。于是,刘邦就说:你们功劳再大,都不过是猎犬之功,而萧何则是发号指示的人,功劳如同猎人。因此,萧何的功劳才是最大的......

在《史记》中的原文是这样的:高祖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事实上,萧何为大汉所立下的功劳也确实是最大的。他对刘邦忠心耿耿,而且从不索取高官厚禄,一直是刘邦最得力帮手。当年刘邦初进咸阳,诸将均被秦宫的奢华和珍宝美女吸引。只有萧何不为所动,而且第一时间前去保存秦朝官府中的各类文献档案。

此外,萧何还向刘邦引荐韩信,并且在韩信心灰意冷之际,月下追韩信,不仅成就了日后的大将军韩信,也让汉军得以走出巴蜀,一统天下。

而且,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虽然萧何并没有直接上阵杀敌,却留守关中大本营,为前线源源不断的提供军粮和新兵,而这些才是汉军得以击败楚军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刘邦把头功给萧何,其实还是十分公道的!
第4个回答  2019-10-24
这是因为张良是出谋划策,最有心机的那一个,因为都是他在背后主导的一切,所以说他的功劳才是最大的,而萧何和韩信都是带兵打仗的那一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