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半期考题目

我国电子表出口额占国际市场出口总量的80%,但是其他经济总量收入(收益方面)仅占世界手表市场的10%。请联系所学知识对比进行评述
100分卷 这题占40分 回答的人请酌情适当回答
不知道的谢绝回答
在此献上100分 希望有人能给我答案
再加100分 d

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国际经济,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的进出口额已经占到GDP的65%,今年的贸易额将达到1.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8万亿元。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譬如,2005年我国彩电生产量7600万台,出口4900万台,占本国总产量的64%;DVD产量1.5亿台,出口1.3亿台,占87%;摩托车产量1580万辆,出口1000万辆,占64%,鞋59亿双,占全国产量的60%;服装的出口更是数量惊人,几乎发达国家所消费的一半服装来自中国的出口。

目前,我国已有172种商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家用陶瓷占50%以上。

但是,产量归产量,品牌归品牌。在如此大量的出口产品中,打着中国品牌的产品估计只占总数的50%。譬如格兰仕微波炉,每年出口上千万台,但大部分是贴牌生产,80%的产品是给外国品牌所做的贴牌产品。服装更是如此,中国的企业只管接订单,按着人家设计好的款式尺寸做好,贴上别人的品牌就出口了。而闻名深圳的台资企业富士康,年出口额高达300亿美元,但所出口的电子产品大多是苹果公司的贴牌货。

品牌拥有巨大的红利!由于中国的产品大多数是贴牌生产,中国企业的产品品牌在国际上缺少知名度,打不开市场,结果,生产利润大半被国外拿走。中国企业只是赚了一个低廉的加工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到需要国际知名品牌的时候了。如果我们是一个与外部世界贸易额不大的国家,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或许还不太重要,但是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必须向国际品牌的高度迈进。

中国缺少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的原因缺少优质产品和有远见的企业家

中国今天如此缺乏国际性知名品牌,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国内企业没有在技术和质量上高人一头的产品,二是中国企业的发展起步时间太短,三是我国企业走了一条急功近利的发展道路。

从第一点上说,品牌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两个原因,第一,在技术和质量上高人一等,你的产品就是比别人强,货比三家之后,顾客不能不买你的。第二,你的生产成本比别人低,产品价格便宜,靠物美价廉也能创出品牌。实际上成本低除了靠管理,还要靠技术。说到底技术和科研是创品牌的最重要因素。

举例来说,1952年由井深大和圣田昭夫合作成立的日本索尼公司开发出一款半导体收音机产品,在日本没有销路,因为日本人当时收入很低,只能卖到美国去。圣田昭夫为了打开市场就自己背着收音机去了美国。他到了美国,一个很大的经销商就告诉他,你这个索尼什么名声都没有,美国人都不知道你的索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我,所以你这个收音机最好的销售方式就是贴上我的品牌,你来供货生产,我能一下子给你10万美元的订单。10万美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索尼当年所有的流动资产也没有这么多。

圣田昭夫就与索尼在日本本部的董事会商量,董事会和井深大一致同意要接这个钱。但是,圣田昭夫思考再三,拒绝了这10万美元的订单。他说,我一定要卖自己的品牌,要卖索尼牌收音机!卖别人的品牌不是给别人打工嘛。所以二三十年过去以后,人家问圣田昭夫你在商业史上、你在索尼发展史上最好的商业决策是什么?他说我最好的商业决策就是拒绝10万美元的订单,从而树立了索尼的品牌。

对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家哪个有这种眼光和勇气?格兰仕不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轻易地就给别人贴牌生产,当然这也与格兰仕的微波炉没有拿手的技术有关。这种情况使中国沦为了一个产业链末端的加工国家。综观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品,并且价格极其廉价。例如,2004年我国出口电风扇4.5亿台,平均每台3.8美元;打火机52亿个,平均每只0.063美元;手表9.6亿块,平均单价1美元(其中浙江省出口600万块,平均单价为0.3美元);出口鞋59亿双,平均单价仅2.5美元,不及意大利的三分之一,一些省的出口单价仅有1美元;出口DVD1.3亿台,平均单价45.6美元,不及日本的三分之一;出口传统照相机5600万台,平均单价5.9美元,不及日本的二十分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里,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步步进逼,中国的品牌不断遭到外部品牌的蚕食,在外资和外企不断对我国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之下,大量的中国品牌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在于我国在战略上缺乏品牌意识,也缺乏对品牌保护的一些法律法规。

我国产品品牌缺乏工业化的历史支撑

我国缺少国际品牌还在于我国是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我们现代化的历史要比发达国家晚200年,这就使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后远远无法和知名国际品牌相比,从而也难打入国际市场,赢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品牌与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史相关,传统行业的品牌往往是时间悠久的品牌,新行业新产业的品牌一般都比较年轻。随着产业的兴衰和行业的变迁,品牌也在荣衰交替着。譬如美国的卡内基钢铁,是100多年前的知名品牌,但随着美国钢铁业的变化,卡内基已成了一个历史名称和基金名称。

有些行业是经久不衰的行业,譬如服装、啤酒,人类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要穿它喝它,所以服装和啤酒品牌往往历史悠久,甚至一些食品品牌,如大磨坊,都是经过长时间的锤炼延续下来的。如果是一个衰落的行业或产业,这个行业的老品牌终有寿终正寝的时候。譬如美国的电报电话公司AT&T,在兴盛了一个世纪之后,在无线通讯发展起来之后终于在21世纪初销声匿迹了。

我国的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准确地说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在这个时候,在传统工业领域里,世界上各个行业的知名产品基本上已经定型,中国的产品如果不能在技术和质量性能上有所超越,很难挤进去。

你的产品不能大量销售,就不能被人广泛认知。不能被人广泛认知,就不能形成品牌。加上我们这些年里走了一条屈辱的、急功近利的贴牌生产道路,更使中国产品有名无姓。这就是中国至今缺乏国际品牌的原因。

通过仔细研究国际品牌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大致有这样一些特点:大部分品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吉列始于1895年、万宝路始于1924年、可口可乐始于1886年、雀巢始于1938年。根据对入选《财富》杂志500强跨国企业的研究,这些企业的平均寿命都长达40~50年,它们的主要特点有:具有大量的财务和感性利益;在同类产品中拥有核心利益和均衡的理性与感性信息;一贯注重质量,而不是价格;充分利用营销技巧巩固自己的地位。从产业周期看,所有的品牌都有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

品牌不是策划出来的品牌是企业强大的表现和结果

在最近举办的一个商界风云人物评奖会上,当我作为评委上台为企业颁奖时,主持人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品牌意味着什么?我说:“品牌意味着卓越、优秀、实用和流行。”从这几个概念上我们可以思索出打造品牌的诀窍。

品牌的实际表现大不一样,有上流社会的品牌,有大众社会的品牌,有富人消费的品牌,也有穷人消费的品牌。有些品牌确实价格高昂,难以为平民大众所消费,但有些品牌就是靠消费量来打造市场。

譬如,英国的劳斯莱斯高级轿车,100多万美元一辆,这种产品就不是大众消费品,但它的确是名牌。而可口可乐,一般人都买得起,买得多了,它也成为知名品牌产品了。所以,打造品牌的路径有所不同,关键是与它服务的消费对象有关。

中国企业产品今后到底走什么样的品牌道路?可以从我上面说的四个概念中去寻找。总体来看,品牌不是设计和策划出来的,中国要想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首先必须在技术上进行赶超,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把企业做强做大,有了经济实力,才会有新品牌的诞生,仅靠低价是永远创造不出品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09
资料很多,请有所筛选

首先
1.对外依存度提高,受国际经济传递影响程度加大。
2.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反倾销压力加大。
3.消耗资源与能源,影响技术提升速度。
4.贸易结构存在严重不平衡。
其次是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速度不平衡矛盾突出。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2.8%;2005年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中占10%左右,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左右,与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0%左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滞后于货物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不断加快的形势不相协调。
5.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外贸增长利润微薄,经济效益不高。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外贸增长虽然创造了漂亮的数字,但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的加工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微薄,经济效益不高,且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6.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储备增加,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增加。2004年底,外汇储备6100亿美元,2005年超过8500亿美元,居全球第一;2006年前5个月,贸易顺差再添4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9000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既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又使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数量上的贸易大国未必就是质量上的贸易强国,我们有必要对多年来实行的数量规模主导型对外贸易粗放式增长战略进行反思,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实现新形势下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
三、关于对外贸易增长战略的反思
1.过度强调比较优势,导致“比较利益陷阱”产生,出现了战略失误。 应该承认,比较优势原则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使一些国家获得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比较优势原则的作用是有限和有条件的,不顾历史特定条件过分强调比较优势原则,最终将导致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还会引致发展中国家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结果。一味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自由贸易,往往会造成出口国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绝对下降,出现福利恶化的“贫困化增长”,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和“低技术陷阱”之中。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理论与政策长期强调利用劳动力数量巨大,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实际的结果是已经陷入了“比较利益陷阱”和“低技术陷阱”之中。在这一陷阱中,企业不愿更新技术和提高工人技能,在资本和劳动两者之间的选择上,常常是用多雇用劳动来取代设备更新。即使是一些掌握新技术的外商,在中国设厂也宁愿多雇用廉价工人,少用昂贵的先进设备,这在客观上大大影响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已成为制约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
2.“政绩经济”的制度缺陷,导致了新一轮恶性循环产生。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从政治与体制角度考虑,要求政府一定要转变”政绩观”,纠正政绩考核体制的弊端。不能将出口数量指标、创汇指标等作为硬性任务层层下达,以避免不顾效益的出口无限扩大,也不能将进出口绝对数字作为考核干部政绩和升迁的指标。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要对其加快速度的手段进行考察,对其采用的增长方式进行评估,对该地区的环境、资源使用和社会福利增减进行综合分析。
第2个回答  2007-05-09
资料很多,请有所筛选

首先
1.对外依存度提高,受国际经济传递影响程度加大。
2.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反倾销压力加大。
3.消耗资源与能源,影响技术提升速度。
4.贸易结构存在严重不平衡。
其次是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速度不平衡矛盾突出。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2.8%;2005年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中占10%左右,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左右,与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0%左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滞后于货物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不断加快的形势不相协调。
5.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外贸增长利润微薄,经济效益不高。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外贸增长虽然创造了漂亮的数字,但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的加工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微薄,经济效益不高,且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6.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储备增加,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增加。2004年底,外汇储备6100亿美元,2005年超过8500亿美元,居全球第一;2006年前5个月,贸易顺差再添4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9000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既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又使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数量上的贸易大国未必就是质量上的贸易强国,我们有必要对多年来实行的数量规模主导型对外贸易粗放式增长战略进行反思,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实现新形势下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
三、关于对外贸易增长战略的反思
1.过度强调比较优势,导致“比较利益陷阱”产生,出现了战略失误。 应该承认,比较优势原则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使一些国家获得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比较优势原则的作用是有限和有条件的,不顾历史特定条件过分强调比较优势原则,最终将导致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还会引致发展中国家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结果。一味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自由贸易,往往会造成出口国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绝对下降,出现福利恶化的“贫困化增长”,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和“低技术陷阱”之中。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理论与政策长期强调利用劳动力数量巨大,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实际的结果是已经陷入了“比较利益陷阱”和“低技术陷阱”之中。在这一陷阱中,企业不愿更新技术和提高工人技能,在资本和劳动两者之间的选择上,常常是用多雇用劳动来取代设备更新。即使是一些掌握新技术的外商,在中国设厂也宁愿多雇用廉价工人,少用昂贵的先进设备,这在客观上大大影响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已成为制约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
第3个回答  2007-05-10
不知道
第4个回答  2007-05-11
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国际经济,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的进出口额已经占到GDP的65%,今年的贸易额将达到1.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8万亿元。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譬如,2005年我国彩电生产量7600万台,出口4900万台,占本国总产量的64%;DVD产量1.5亿台,出口1.3亿台,占87%;摩托车产量1580万辆,出口1000万辆,占64%,鞋59亿双,占全国产量的60%;服装的出口更是数量惊人,几乎发达国家所消费的一半服装来自中国的出口。

目前,我国已有172种商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家用陶瓷占50%以上。

但是,产量归产量,品牌归品牌。在如此大量的出口产品中,打着中国品牌的产品估计只占总数的50%。譬如格兰仕微波炉,每年出口上千万台,但大部分是贴牌生产,80%的产品是给外国品牌所做的贴牌产品。服装更是如此,中国的企业只管接订单,按着人家设计好的款式尺寸做好,贴上别人的品牌就出口了。而闻名深圳的台资企业富士康,年出口额高达300亿美元,但所出口的电子产品大多是苹果公司的贴牌货。

品牌拥有巨大的红利!由于中国的产品大多数是贴牌生产,中国企业的产品品牌在国际上缺少知名度,打不开市场,结果,生产利润大半被国外拿走。中国企业只是赚了一个低廉的加工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到需要国际知名品牌的时候了。如果我们是一个与外部世界贸易额不大的国家,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或许还不太重要,但是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必须向国际品牌的高度迈进。

中国缺少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的原因缺少优质产品和有远见的企业家

中国今天如此缺乏国际性知名品牌,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国内企业没有在技术和质量上高人一头的产品,二是中国企业的发展起步时间太短,三是我国企业走了一条急功近利的发展道路。

从第一点上说,品牌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两个原因,第一,在技术和质量上高人一等,你的产品就是比别人强,货比三家之后,顾客不能不买你的。第二,你的生产成本比别人低,产品价格便宜,靠物美价廉也能创出品牌。实际上成本低除了靠管理,还要靠技术。说到底技术和科研是创品牌的最重要因素。

举例来说,1952年由井深大和圣田昭夫合作成立的日本索尼公司开发出一款半导体收音机产品,在日本没有销路,因为日本人当时收入很低,只能卖到美国去。圣田昭夫为了打开市场就自己背着收音机去了美国。他到了美国,一个很大的经销商就告诉他,你这个索尼什么名声都没有,美国人都不知道你的索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我,所以你这个收音机最好的销售方式就是贴上我的品牌,你来供货生产,我能一下子给你10万美元的订单。10万美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索尼当年所有的流动资产也没有这么多。

圣田昭夫就与索尼在日本本部的董事会商量,董事会和井深大一致同意要接这个钱。但是,圣田昭夫思考再三,拒绝了这10万美元的订单。他说,我一定要卖自己的品牌,要卖索尼牌收音机!卖别人的品牌不是给别人打工嘛。所以二三十年过去以后,人家问圣田昭夫你在商业史上、你在索尼发展史上最好的商业决策是什么?他说我最好的商业决策就是拒绝10万美元的订单,从而树立了索尼的品牌。

对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家哪个有这种眼光和勇气?格兰仕不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轻易地就给别人贴牌生产,当然这也与格兰仕的微波炉没有拿手的技术有关。这种情况使中国沦为了一个产业链末端的加工国家。综观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品,并且价格极其廉价。例如,2004年我国出口电风扇4.5亿台,平均每台3.8美元;打火机52亿个,平均每只0.063美元;手表9.6亿块,平均单价1美元(其中浙江省出口600万块,平均单价为0.3美元);出口鞋59亿双,平均单价仅2.5美元,不及意大利的三分之一,一些省的出口单价仅有1美元;出口DVD1.3亿台,平均单价45.6美元,不及日本的三分之一;出口传统照相机5600万台,平均单价5.9美元,不及日本的二十分之一。

参考资料:www.baidu.co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