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有什么好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5-21
能够治腰疼专家研究发现,倒走这种“倒行逆施”的运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倒走时全身放松,身体直立,胸部挺起,膝关节不曲,两臂前后自由摆动,走动起来有骨络圆润、全身轻松如松绑的快感。倒走可刺激不常活动的肌肉,促进血液的循环,平衡人的机体,对防治脑萎缩特别是腰腿痛都有疗效。
“倒后退行”又叫“倒走”,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要领是:走时膝盖不要弯曲,步子均匀而缓慢,双手握拳,轻轻地向前后摆动,挺胸并有规律地呼吸。每天坚持200~400步,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
“倒走”健身的好处在于:倒走需腰身挺直或略后仰,这样脊椎和腰背肌将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使向前行走得不到充分活动的脊椎和背肌受到锻炼,有利于气血调畅。整日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有研究表明,中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每次倒走后会感到腰部舒适轻松,长期坚持做对腰痛有明显治疗作用。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时期,采用倒走也有益于躯干发育,减少鸡胸驼背的发生率。
后退时,双腿要用力挺直,膝盖不能弯曲,这就增加了膝关节、股肌承受重力的强度,从而会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股肌都得到锻炼。因后退走脚尖是虚着地,主要靠踝关节和足跟骨用力,又使这些相应部位的机能得到了锻炼。行走时,要留意运动方向,因而对空间和知觉的感知能力将得到锻炼而增强;还要掌握平衡,以防摔倒,因而将会使主管平衡作用的小脑也受到积极的训练,使小脑调节肌肉紧张度及协调随意运动等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人的反应能力。
此外,后退行走时,动作频率较慢,可自行调节步伐,体力消耗也不大,这项活动很适合那些不宜做剧烈运动的人采用(如体弱者、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等)。如果在其它运动完毕后再后退走还有助于调节心情和促使身体疲劳的自然恢复。
倒走在室内室外皆可进行,但人多车多的地方、低洼不平的路上却不宜行走,以免摔倒,尤其老年人更应注意安全。
倒走与向前走使用的肌群不同,可以弥补后者的不足,给不常活动的肌肉以刺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倒走可以锻炼腰脊肌、股四头肌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从而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倒走对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缩、关节炎等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倒走属于不自然活动方式,可以锻炼小脑对方向的判断和对人体的协调功能。对于青少年来说,倒走时为了保持平衡,背部脊椎必须伸展,还有预防驼背的功效。
第2个回答  2020-01-01
跑步健身的原则
凡是参加健身跑步的人,都应注意坚持经常和循序渐进,特别要注意控制运动量。此外,必须学会“自我控制”,这点尤为重要。因为有时跑步的愿望会突然消失,这就需要将“不能跑”还是“不想跑”加以区分。当然,如果有病时绝对不要跑步,而在其他情况下则应克服“惰性”,坚持锻炼。
在锻炼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为限度,跑完的距离以没有吃力的感觉为宜。跑步后可能出现下肢肌肉疼痛,这是正常反应,坚持锻炼几天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为确定自己锻炼水平的等级,参加跑步锻炼三至四个月后可进行一些测验,测验时以12分钟跑完的距离为计算等级的起点。
30-39岁年龄组的人,12分钟跑完的距离达不到1.5-1.8公里,说明锻炼水平较差;如能达到1.8-2.6公里,说明锻炼水平为良好;如能超过2.6公里,即达到优秀锻炼水平。
40-47岁年龄组的人,锻炼水平较差者每12分钟跑完的距离为1.6公里以内;良好者为1.7-2.4公里;优秀者为2.5公里以上。
50岁以上较差、良好和优秀者每12分钟跑完的距离则分虽为1.5公里以内、1.6-2.4公里和2.5公里以上。
不要幻想在短期内取得理想结果,只有经常锻炼才会提高锻炼水平。如果一周只跑一次,跑的距离再长也没有多少益处。因为在中断跑步的六天里,身体组织已将跑步带来的好处消耗得一干二净。因此,一周内跑步不得少于三次。平常缺乏锻炼的人,一旦决心开始经常性锻炼后,往往运动过量,这样会导致不良后果。在体育锻炼上应当循序渐进,每天应在日记中记录以下诸项:
1、锻炼的性质、内容、持续的日期和每次锻炼所用的时间;
2、锻炼前、锻炼时和锻炼后的自我感觉;
3、食欲和睡眠状况;
4、有无继续参加锻炼的愿望;
5、脉搏跳动情况。
根据上述记录不难分析出运动量的大小并及时对锻炼进行必要的调整。一般来说,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应超过120次/分,跑步10分钟后脉搏跳动不应超过100次/分。如果脉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
第3个回答  2019-02-18
1,跑步有养运动,能提高你的肺活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2,跑步活动你的身体腰部,腿部,臀部等等都得到锻炼
3,跑步还可以减少身体的查克拉,减脂!等!
4,跑步对自己的脚会不会变大?这个有一定的因素,但是不会影响脚部突长!
第4个回答  2019-10-29
在跑步过程中注意控制,跑步前作好准备活动,跑步后作好整理和放松运动(特别重要),坚持一段时间,腿部会出现一定的肌肉。继续坚持一段时间,这些肌肉慢慢收紧,牢牢的包裹住腿部,这是腿部既有一定的力量,又减去了赘肉,使线条优美。
只是一味的追求腿的“单薄美”,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练出一些肌肉,既保护骨骼和韧带有效防止伤病,又有一定的力量。那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会不一样。
第5个回答  2020-04-03
步骤/方法
>01
保持良好视力
每周跑35英里(约56公里)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视力退化的几率比每周跑10英里(约16公里)的人低54%。
>02
保持正常血压
每周跑10英里(约16公里)的人比每周跑不超过3英里(约4.8公里)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低39%,患高胆固醇的几率低34%。
>03
增强生理机能
每周燃烧至少3000大卡(相当于跑步5个小时燃烧的热量)的人比其他人患严重勃起功能障碍的几率低83%。
>04
锻炼骨骼
在所有有氧运动中,跑步强壮骨骼作用的最明显。美国密西西大学的研究员在比较跑步爱好者和自行车爱好者的骨密度时发现:63%的自行车爱好者呈现较低的脊椎和髋部骨密度,而在跑步爱好者中,这一比重只占19%。
>05
思维敏捷
研究人员以一组英国人为对象进行了一项调查,被调查者一天进行了锻炼另一天没有锻炼。参与者都反映进行锻炼的那天犯的错误较少、注意力更集中、工作效率更高。
>06
头脑更灵活
美国老年病学会会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少年时锻炼较多的妇女比不锻炼的妇女患老年痴呆的几率要低。
>07
睡的香
失眠的人锻炼后17分钟就能入睡,而不锻炼的时候要花38分钟才能入睡。而且锻炼后他们的睡眠时间也比平时延长了1个小时。
>08
鼾声少
瑞典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每天进行1小时锻炼的人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也比其他人低18%。这说明适量的运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09
呼吸自如
研究者让哮喘病人每周做两次有氧运动和一次力量训练。三周后发现病人哮喘发作和气短的次数明显减少。
>10
寿命更长
一组由22个调查组成的研究显示,每天锻炼2.5个小时的人早亡的几率比不锻炼的人低19%。另有一项研究显示,保持锻炼能将人早亡的几率降低5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