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知道清代的癸酉年是那一年,多谢!

如题所述

1693年、1753年、1813年、1873年。

清朝周期是1636年—1912年,因此要算出周期内的所有癸酉年,干支纪年转成公元纪年的方法如下:

一、天干和地支

天干序号:1、2、3、4、5、6、7、8、9、10。

名称: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序号:1、2、3、4、5、6、7、8、9、10、11、12。

名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

二、基础公元年份

公元后的基础公元年份为组合年份加3。

组合年份: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丁卯年、戊辰年、己巳年、庚午年、辛未年、壬申年、癸酉年、甲戌年和乙亥年的组合年份为1-12年,因此,癸酉年的公元后的基础公元年份为10+3=13年。

三、清代的癸酉年

清代,始建于1636年灭国于1912年,基础公元年份+60即60的整数倍即可,即13+600×2+60×8=1693年,又因为干支纪年的周期是60年,所以清代的癸酉年为1693年、1753年、1813年、1873年。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

天干地支的产生与北斗斗柄所指方位相关。此时,配有阴阳五行的天干地支不仅含有时间概念,还含有空间方位概念。《淮南子·天文训》就有这样的记载:东方“甲乙、寅卯,木也”,主春;南方“丙丁、巳午,火也”,主夏;西方“庚辛、申酉,金也”,主秋;北方“壬癸、亥子,水也”,主冬;中央,“戊己,四季,土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癸酉年每隔60年就有一次,

 

在清代有四次癸酉年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

 

1753年(乾隆十八),

 

1813年(嘉庆十八年),

 

1873年(同治十二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