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的过程,关羽是如何以巨大的优势落败的?

如题所述

襄樊之战关羽可不是优势,他当时的兵力是劣势,只是打的出色,击败了曹魏两个主力军团,才差点逼得曹操差点迁都。

襄樊之战时关羽的兵力不会超过三万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关羽北伐襄樊时出动了多少部队,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资料推测一二。刘备为了争夺益州,先和庞统领军入川,此后又命诸葛亮、张飞、赵云从荆州出发,率军协助攻打刘璋,因此留在荆州的部队已经不多了。

在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孙权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则答复要等收复凉州以后再还。孙权大怒,派兵攻打荆州。刘备引兵五万赶到公安,命关羽率军前往益阳,和吴军对峙。根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当时关羽所部号称三万、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

一般来说为了虚张声势,对外宣传的兵力都会多于实际兵力,因此关羽实际所统帅的部队,应该少于三万,其中精锐部队大约有五千。而根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当时和关羽在益阳对峙的鲁肃手下大约有万人,孙权担心鲁肃不是关羽对手,于是下令吕蒙赶来增援。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

孙权担心鲁肃率万人挡不住关羽,一是可能关羽毕竟是名将,觉得鲁肃未必是他对手,二是可能关羽的兵力多于鲁肃。因此综合看,关羽此次所率部队,大于一万而少于三万,这也是荆州当时的主力机动部队。其他虽然留守江陵等地还有一些部队,但是不能轻易调动。

而在此后,孙权和刘备达成《湘水之盟》,双方以湘水为界瓜分了荆州,原来属于刘备的长沙、桂阳两郡让给了孙权。长沙当时是人口比较多的大郡,刘备失去这两郡以后,在荆州的部队最多和原来齐平,所以关羽北伐襄樊时,兵力最多也就是在一万到三万之间。关羽在襄樊遭遇的是曹仁和于禁两个主力军团。

关羽北伐襄樊最出名的一战莫过于水淹七军,一举歼灭了于禁所统帅的七军,重创了魏军。但是实际上关羽面对的是魏军两个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七月,曹操亲自率军西征,和刘备争夺汉中时,他命曹仁率军南下攻打关羽,进驻樊城。曹操一向非常看重关羽,既然他命曹仁主动率军南下,那么曹仁当时手中的兵力应该不少于关羽,至少差距不大。《三国志·武帝纪》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在汉中被刘备击败的同时,曹仁在荆州也被击败,派人向曹操求援,曹操命于禁和徐晃率军前往救援。其中于禁率七军前往樊城,和曹仁汇合,而徐晃因为手下大多是新兵,所以屯驻宛城,作为接应。八月,关羽趁秋雨连绵汉水上涨之机水淹七军,大破于禁,于禁投降,庞德被俘以后被杀,魏军惨败,仅被俘的就有三万之多,算上死在水中和战斗中的魏军,肯定数量更多。

曹仁被关羽击败以后需要向曹操求援,可见损失很大。而水淹七军之战魏军的损失更是超过了关羽北伐的总兵力,之前魏军应该一直是兵力优势。所以关羽应该击败了两个兵力至少和自己相当的魏军兵团。徐晃在解樊城之围时部队也不少在水淹七军以后,曹仁在樊城的守军不过几千,这时关羽倒是一度占据了优势。

但是随即徐晃就奉命率军前来救援樊城。徐晃原来统帅的部队新兵为多,战斗力不强,不过曹操特意命将军徐商、吕建等赶来增援,而关羽要分兵包围襄阳和樊城,从此后双方对峙不战看,此时双方兵力应该相当。此后曹操又命殷署、朱盖等十二营陆续增援徐晃,这个时候,徐晃的兵力应该已经强于关羽。

结语所以综合来看,关羽北伐襄樊时从开始就兵力少于魏军,只是打了一个时间差,先击败了曹仁,之后又利用了汉水暴涨大破于禁,获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关羽的这两次胜利,加上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因此一时间在声势上压倒了曹操。

但是在徐晃赶来以后,在襄樊地区关羽的兵力就再次失去了优势。而且他的背后就是居心叵测的孙权。所以关羽的优势,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实际上曹操依靠其绝对实力优势,始终在战场上保持着优势兵力,关羽只要一个失误,就要面临彻底的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关羽虽有整体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在局部地区,关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围一座城池至少也得五六千人,襄阳和樊城都被围攻,关羽至少要投入一万多人围城。再除去水军,那么关羽用来对付于禁和庞德的军队大概有3.5万人,与于禁、庞德的七军差不多就是相同的数量,关羽在和于禁的对抗中,并没有兵力上的优势。
第2个回答  2020-12-10
关羽势不可挡之时,徐晃领几路兵马来救襄樊,关羽不敌而撤,士兵们又听说孙权派兵偷袭荆州,导致兵心涣散,腹背受敌,全线溃败。
第3个回答  2020-12-10
襄樊之战的时候,关羽单独对抗曹军是占有优势的,但是关羽骄傲自大,没有想到东吴会偷袭自己,形成了自己被两面夹击的局面,所以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