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不是“空心病”患者?

如题所述

网络流传的“空心病”是由1980年5月发表的《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抒发了那一代青年的困惑和创伤。后经过差不多40年的时间演变成了“北大空心病”的热议,其实“空心病”是一个人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干缺乏的一种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疾病。

主要表现形式有:

1、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杀意念。

2、心理空荡荡的,感受不到别人,也感知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3、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4、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

5、一般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的迷茫造成。

6、做什么事情都兴趣缺缺,情绪很低落。

7、朋友关系良好,很在意朋友眼中的”自己”

父母应该如何让应对孩子的"空心病”

1、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情感的滋养和成长,多陪伴孩子,使孩子的有个精神的寄托。

2、多拥抱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拥抱真实世界的感受。

3、摒弃华而不实的评价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格自信。屏蔽所有的外界评价,认可劳动成果的价值,竖立正确的人格自信。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家庭育儿亲子顾问。17年专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0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

30%北大新生竟然厌学,只因得了“空心病”?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他的来访者大都为大学生。这些大学生的状况一般是:

■ 有个高考状元说,他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所以他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 还有一位同学告诉我,“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你不要以为这是极个别的,作者说:

■ 我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请注意这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到底什么是“空心病”?

■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

■ 这些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 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自杀率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孩子已经等不及进大学,他们在中小学就开始有自杀行为了。

■ 在一个初步的调查中,我对出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家庭情况分析,评估这个孩子来自于哪些家庭,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什么样职业的孩子更容易尝试自杀——中小学教师。,因为一切向分数看,忽视甚至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他们完全认可这样的教育观,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可能是导致教师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分析 原因:

■ 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整个社会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

■ 我跟那些空心病的学生交流时,他们为什么找不到自己?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个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这个大概是根本原因。

■ 精制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也许自己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孩子,是向我们学习的。

02

漠子的话

讲真,看着现在父母对辅导班的狂热,我早已想象得到,这种勤奋的孩子,“空心”的机率更高。每当跟父母说关注内心比关注成绩更重要的时候,大部分人总觉得自己是大环境的“受害者”,然而自己没有勇气跳出来,孩子就成了牺牲品。

表面上的“好”并不一定是真的好,也许如果我们没有孩子,我们自己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因何而活,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