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上对孩子怒吼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你是如何评价这类行为的?

总看到街上有家长对孩子又吼又叫,这样会引来很多注意,但是有时候不这样孩子根本不听。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这种方式是非常错误的。

这样不仅不会使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还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他们变得懦弱、无法正视自己,甚至会伤害到他们幼小的自尊心,严重的话就会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对他们人生的成长轨迹极为不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常可以看到这一幕,父母们急于施展自己的威严,再街上就责骂孩子,甚至还要动手打他们,但是孩子也是有尊严的,这样伤害他们的尊严真的很不好,虽然说父母带孩子很累,但是小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天性爱耍、爱闹,需要做父母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外边打骂孩子,会使得他们变得不敢表现自己,唯恐再次挨骂,长期以往,他们就会非常的胆怯,整天看着父母的表情行事。

我的小侄女有一段时间就是这样,我的哥哥是一个严厉的父亲,甚至还有些重男轻女,而小侄女确是一个很闹腾的孩子,一出去就像散了缰的野马似得,而一开始她爸爸还会忍着,不理睬她。

但是后来她越来越顽皮,有时候还欺负别人家的小朋友,结果她爸爸没忍住打了她一顿,并且还是在外边,致使我小侄女好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劲来,每次和她爸爸一次出去的时候,说话都不敢太大声,可怕我哥给吓坏了,后来她妈妈问她为什么这样,她便说她怕爸爸打她,自从那之后,我哥就再也没打骂过她。

因为他怕自己的女儿憋出病来,毕竟小孩子就是要活泼点,所以家长们对孩子要多几分耐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9
家长经常吼孩子会造成怎样危害
1.降低孩子对自己的认同,产生自卑心理。当父母对他大吼大叫的时候,他首先会不自觉地认为肯定是自己哪个地方没做好才惹父母生气的,然后他们会自责会愧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不能让父母满意,不断责怪自己,自我评价也会越来越低。2.使孩子变得优柔寡断。孩子内心难免会有些排斥,于是会想尽办法去避免。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更加小心谨慎,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遇到问题或者困难容易产生畏惧以及抗拒的心理,并且容易退缩,缺乏应有的担当以及强烈的责任感。3.开始无视父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孩子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架势,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即长期处于某种情况下,抵抗不了就慢慢接受,不做任何反抗。4.孩子遇事缺乏耐心。当孩子遇到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时,父母的大吼大叫的形象也许无形之中会影响到孩子,甚至潜意识中认同父母的那种方式,所以也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5、缺乏自信,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越是这样孩子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然后陷入恶性循环。这对孩子的以后也是很不利的影响。孩子会因为害怕父母的责骂而减少探索,因此会降低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敢轻易尝试新的事物,让孩子在成年之后也十分自卑,缺乏自信。6、引发叛逆心理而有的孩子则可能出现叛逆的心理,疏远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甚至和家长对着吵,还有可能离家出走,因此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相当重要的。7、自我怀疑,自我厌恶。8、产生报复心理。无法对抗大人,而针对弱小来发泄自己,形成欺软怕硬的性格。9.孩子会变得暴躁易怒,情绪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性格也会变得越来越易怒、冲动、缺乏耐心,所以,不想让孩子继续继承这种不良的性格,就不要再对孩子吼叫。大吼大叫往往带着强烈的负面情感,孩子常常只是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失望、愤怒、羞辱。
我们应该尝试以下方法和孩子沟通:
1.倾听孩子的声音。不妨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2.暂时回避,等自己冷静下来跟孩子进行沟通。3.心理暗示。“放松放松,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做些错事很正常,早发现早改正。”4、用尊重的语气和孩子说话。5、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用信任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孩子做错事了,要先了解事情的原委再做处理,要信任孩子,彼此误会加深,导致跟孩子的关系破裂。7、用鼓励的语气和孩子说话。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自尊心,羞耻心都很强。
第2个回答  2019-04-22
根据辅导经验,家长经常抱怨孩子讲不听的情况,甚至有些爸爸会埋怨妈妈太宠小孩,造成孩子没有完成该做的事,妈妈则觉得孩子还小,规矩可以慢慢教,不太赞同爸爸的严格管教方式,不同的态度差异让父母在教养上倍感艰辛。此外,也发现当父母的怒吼越来越大声时,其实往往并非针对孩子,而是发泄自己的委屈和对另一半的怒气。



当父母任何一方对孩子进行提醒与规范时,父母双方、家中其他重要成员(例如:祖父母)对于彼此所认为「重要的提醒、必定的规范、使用的教养策略」是否达成一致的共识,或者能不能互相随机应变、配合,都影响着孩子接受与遵循规范的意愿,倘若父母、家人之间的教养价值观有了落差,易养成孩子找靠山、选边站的问题。如果父母察觉到自己时常吼孩子却失去功效,请先暂停用此方式管教,避免重覆出现同样的循环,游琇雅心理师鼓励父母:「先停一停,思考哪里出状况?哪里需要调整?而非让无效的状态无限循环。」

怒吼管教衍生的负作用

「跟你说几次了?」、「为什么都讲不听?」,当家长反覆劝导孩子调皮行为,孩子却屡劝不听时,父母的胸口可能燃烧着熊熊烈火,开始对孩子怒吼。事实上,若家长习惯以吼叫方式管教孩子,对于自我的满意度、亲子关系及孩子性格养成等,都易产生负面影响。

累积双方的挫折感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试了好几种方法仍无效时,容易感到挫折,当挫折不断的累积,就会引发更多自责、失望、无助、埋怨、恼怒、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些情绪需要宣泄的出口,往往会变成激烈的怒骂,甚至出现严厉的体罚。这些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母亲的身上,因为妈妈觉得「我应该做到」、「我应该把孩子教好」,若效果不如预期,她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失望,埋怨先生不帮忙管教,长期下来,不但对自己的自信会产生很大的耗损,夫妻与家庭关系也容易产生负向影响。

至于站在孩子的立场而言,有些孩子的情绪敏感,即使年纪小,当他看到父母失望、生气与难过的眼神或听见语气改变时,都能感受到负面情绪,产生害怕或恐惧。由于孩子还不太会处理恐惧的情绪,可能出现愣住、哭泣、跑掉、乱摔乱咬东西,年纪再大一些的孩子则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父母的愤怒,并且经常归咎于自己的不是,也会因为无法取悦父母而感到挫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29
首先,不赞成在大街上对孩子怒吼。也许家长觉得,孩子的有些行为让家长丢了脸,怒吼可以表示自己很生气了,让孩子停止“捣蛋”,但在孩子看来,这也是一种"丢脸"的事情,孩子在人多的地方,不比家长要不会在意,相反,他除了觉得难为情,也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认为自己被讨厌,相反会做出更多“出格”的事情,企图吸引大人的注意!
第4个回答  2020-03-02
孩子也许犯了错,在街上对孩子怒吼,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小朋友面前丢面子,也会因此造成大人和孩子的关系紧张,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有时候家长遇到自己的熊孩子,也是没有办法,气急败坏,所谓说服教育,道理都明白,做起来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