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渐修”与“顿悟”,惠能踏锤获得了什么启示?

如题所述

“顿悟”一定要有“渐修”的基础。否则,对常人来讲是谈不上“顿悟”的。想“顿”,就要有“渐”的基础。

现在有太多的修行人,只顾穷追“顿悟”的状态,却把渐修丢到了一边,自己也因此变得狂妄,变得更加无明,更加自以为是。其实在修行的最初阶段,在迷悟的、粘连的、未见性的状态里面,没有修证的实际操作(渐修),很难能做到一“顿”。

扩展资料:

“渐修”和“顿悟”二者相得益彰,相互推进。所谓“渐修”思想是由神秀提出,从他所做的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可看出其思想真谛。以“心体清净,体与佛同”立说。主张“坐禅习定”,以“住心看净”,为一种观行方式。金庸小说中大部分修习方式采用渐修,循序渐进。

据传说释迦牟尼于二十九岁出家后,经历了数年的苦苦求索,也未获得真理。最后他来到菩提伽耶,坐在菩提树下,经过七天七夜(一说七七四十九日)的苦思冥想,终于悟了“四谛”真理而觉悟成佛了,这一年他三十五岁。这数年时间,实际就是一个渐修的阶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2
渐悟是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学习,从而渐渐彻悟,这样的悟,需要有恒心和毅力!而顿悟,则是通过对世俗锁事、自然及人生的不断感悟,从中达到瞬间的彻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