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能力远在朱标之上,为何他没有被朱元璋立为太子?

如题所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脉相传。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历朝历代关于皇位继承人问题,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竞选话题。然而历朝历代为争夺皇位,发生流血的历史案例数不胜数。朱元璋一生生育二十六个儿子,朱元璋作为白手起家的皇帝,在称帝元年,就已经册立长子朱标为太子,确保皇位继承人选,防止兄弟为争夺皇帝自相残杀。然而天命不遐,朱标英年早逝。在新的皇位继承人问题上,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册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继承人,反而没有选择有能力的四子朱棣作为皇位继承人,这与朱元璋个人观念有很大关系。

朱元璋根深蒂固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观点。

嫡长子继承制度起源于夏朝,发展与商朝,完善与周朝,嫡长子继承制度对后世的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

朱元璋作为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自然深受宗法制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朱元璋称帝元年,就已经册立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对于朱标,也是重点培养,亲自选拔名师给予朱标授业。也时常让朱标参与政务。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观点根深蒂固。

然而让朱元璋也没料想到的是,朱元璋在位时间太久,朱标英年早逝。这样皇位的继承人选有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是在朱元璋众多的儿子中选拔一个作为皇位的继承人选,还是选择传统观念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虽然在能力上非常的才华出众,也深受朱元璋的器重,让其授命镇守北平。在洪武年间,朱棣多次出兵深入漠北北伐元朝,也是功勋卓著。然而在嫡长子继承制观念下,朱棣在正史中记载,是马皇后所生,但是在民间野史中,燕王朱棣并非马皇后所生,而且朱棣即位之后,篡改史记。

因此,从朱元璋根深蒂固嫡长子继承制思想下,朱允炆优先作为皇位继承人员。

朱元璋对朱允炆宠爱。

朱允炆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孙,自然爱屋吉屋,自幼就深受朱元璋的宠爱。

在马皇后、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就成为朱元璋身边的精神寄托人,陪伴了朱元璋的晚年。朱元璋在晚年也经常亲自教导朱允炆参与政务,讲解帝王之道。

相比较,燕王朱棣常年镇守北平,不可能时期陪伴在朱元璋的身边。朱元璋经历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之痛。这是人生中最不幸的三件大事情。无疑这些对晚年朱元璋打击巨大。

进入晚年的朱元璋,自然对时常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朱允炆感情更加深厚。

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这样做可以防患兄弟为争夺皇位凶残。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对于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几乎屠戮殆尽。然后就在分封自己众多儿子到全国各地为藩王,世代镇守边疆。

在朱标去世后,为了防止众多儿子参与争夺皇帝,骨肉相残局面,朱元璋册立自己最宠爱的皇长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为了防患于未然,朱元璋亲自编写《皇明祖训》,同时对各地藩王的兵力、权力进行一定的限制。

朱允炆继承朱标的性格,性格温和,作为守成之君,可以更好治理天下。朱棣常年征伐战场,若是继位,朱元璋一个怕以朱棣杀伐果断的性格,可能会屠戮其他兄弟,另外一个是怕朱棣穷兵黩武,耗尽大明朝国力。

贝勒说:朱元璋之所以选择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这与朱元璋对朱允炆更多宠爱有关。也许朱元璋一切设想都是美好的,也正是朱元璋这一切的安排,也为后来“靖难之役”做了铺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