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输了战役,赢了战略”的战争呢?

如题所述

如果在古代历史找这样的战役,那就是长平之战莫属了。

这次战役,赵国虽然惨败,但是赵国解开了战略上的死局,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长平之战时,赵国在实力上远不是秦国的对手。

但是,由于战略上陷入了死局,使得赵国陷入了灭顶之灾。

韩国的上党守为了拉赵国下水,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国如果接受,就要直接和秦国为敌,兵戎相见。

如果不接受,秦国占领上党战略要地,赵国国都邯郸就在山下,形势更加不利。

因此,赵国只能拿下这个烫手山芋。

战争开始前后,秦国在外交上占有先机。

所有国家都作壁上观,不参与秦赵两国的战争。

这使得赵国彻底失去了外交媾和的希望。

在战斗上,赵军战斗力不如秦军,屡战屡败,只能靠坚守苟延残喘。

而粮食又将告尽,这个时候,赵国已经没有了生路。秦国认为一切都安排得很周密,非要破赵不可。

在这个形势下,赵国只有一个破除死局的办法,那就是和秦国拼死一战,拼一个两败俱伤。

这是因为关东各国中,齐燕都不参与战争,赵国唯一的希望就是魏楚韩国救援。

而这些国家在秦国的威胁下,不敢救赵国,怕秦国报复自己。

而赵国胜利,他们也不愿意。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秦国倒下,另一个强大的赵国屹立在身边。

所以,只有秦赵两败俱伤,这些国家才可能出来救赵国。

最后,赵国换上赵括,赵括和秦军拼死一战,被白起所围。

这个时候,赵括做出了令秦国君臣意外的行动,他一没有投降,二没有崩溃,率领赵军和秦军做了最后的拼杀。

但是死亡过半。这使得其他国家敢于出来救赵。

最后,在关东各国联军的打击下,秦军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被打回函谷关几十年。

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实力不足以消灭赵军并压制其他国家。

它只有吓唬其他国家。

赵括看破了这一切,最终使得秦国的战略破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4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自9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整个淞沪会战期间,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整个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比日本军队死伤的人员多,而且最后也没有守住上海,可以说在战役上是失败的。但是淞沪会战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全国抗战全民抗战的信心,所以说战略上是胜利的。
第2个回答  2020-10-30
1941年日本突袭珍珠港虽然造成了美军巨大损失并取得战术胜利,但却促成美国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第3个回答  2020-11-04
有“输了战役,赢了战略”的战争。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了,但是极大的振奋了国人的抗日热情,粉碎了日本短期灭亡中国的愿望。
第4个回答  2020-11-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