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麻将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如题所述

      01
      郑和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 ,由于船上没有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郑和为了稳定军心,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的夫人四个人一起玩,最后确定了游戏规则全船开始都玩此游戏,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即是后人的“麻将牌”。

      麻将的来源众说纷纭,目前较为正确的说法是麻将为郑和所发明。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没有什么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但是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的,试图杀了郑和他们,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

      郑和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又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然后又根据风向,刻了“东西南北”四个风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钱刻了1-9“万”。然后以“大中华耀兵异域”的口号。刻了红色的“中”,然后根据一年四季刻了四个花牌,最后有一块牌不知道刻什么好,就不刻任何东西,这个就是“白板”。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分为文钱、索子、万贯三种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两张,另有幺头三色(即麻将牌中的中、发、白)各两张。
      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对牌者为胜。赢牌的称谓叫“和”(读音:hú,ㄏㄨˊ)。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其后,人们感到纸牌的张数太少,玩起来不能尽兴,于是把两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从此纸牌就变成120张。在玩法上,除了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可以成为一副以外,三张相同的牌也可以成为一副。也就是说,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还可以吃、碰。这时牌的组合就有了“坎”(同门三张数字相连)、“碰”(三张相同)、“开杠”(四张相同)。此时的纸牌又叫“碰和牌”。
      其他个人发明说
      关于麻将的起源有很多个人发明说,除了郑和发明说,还有清朝同治年间宁波官员陈政钥(陈鱼门)发明说、元末明初万秉迢依水浒 108 将发明说。
      但这些个人发明说的可靠性都不高。同治年间今天的麻将规则业已成形,陈政钥即使有所贡献也只能稍作改进,还不能确定这种改进是否影响至今。万秉迢是个传说中的人物,其名号像是麻将“万饼条”的谐音,而明人玩的马吊——麻将的前身不止“万饼条”三种数牌,还有一种“十”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0
麻雀牌最早起源于江苏太仓。大家都知道,江苏位于中国古代长江下游平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那时候的江苏太仓,可是粮食大省。但是南方的鸟太多了,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官府召集了当地所有的人来打麻雀,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徒劳无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发放了一种麻雀牌,用麻雀牌记录你击杀了多少麻雀。然后按照数量来分配奖金,于是大家都加入了打麻雀的行列,麻雀也越来越受欢迎。慢慢地,麻将就诞生了。
第二个关于麻将起源的说法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据说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由于路途遥远,船上又无娱乐设施,为了解闷,官兵们只好用掷骰子赌博来消遣。但是长年累月的航行下来,士兵们已经厌倦了这种游戏,有些人甚至有些想家了,甚至生出了造反的念头。郑和为了稳定军心,发明了一种游戏工具。这就是麻将的雏形。后来听说郑和船上有一位姓麻的将军,他玩得一手好牌,无人能敌,所以郑和给这款游戏取名麻将牌,后人称之为麻将牌。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打磨,最终命名为麻将。
而这第三种说法则来源于我国北方,相传是元朝末年,有一个叫万秉迢的人,是梁山英雄的铁杆粉丝,为纪念108位梁山好汉所发明。他先用108张牌代表108个英雄好汉,根据自己名字的谐音分成万,条,饼。
这里我们来谈谈他的名字,他姓万,是一万二万的万,秉是秉烛夜读的秉,迢是千里迢迢的迢。这名字倒是挺有意思的,因为梁山上的好汉都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梁山来的,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所以,再加上了东西南北,好汉里有富人有穷人、有官绅,也就是说分为了中产、富豪、平民,所以加上了中发白。中就是中产阶级,发就是指有富人豪绅的意识,而白呢是一穷二白,就是指贫苦百姓。到了后来,这种游戏在民间流传开来,百姓们又加上了各种花牌,所以整副牌共计144张。最终确立了麻将的产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