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挫折教育有什么积极作用

如题所述

 一位著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1]这句话说明:从小成长和生活一帆风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也因为他们的纯洁、天真和单纯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的阴暗面没有深刻的认识,有时不能准确把握人生的关键点,导致怀才不遇。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方式已在发达国家兴起。目的为了长大以后能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当今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沉浸在家庭“爱”的怀抱中,他们品尝到了上辈所未能尝到的“甜果”。凡事都由父母包揽一切,父母抵挡了一切的“风风雨雨”,但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失去了体验人生挫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出人头地”的育子观念,使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升学第一”的教育观念又使得孩子们把眼睛只盯着分数和名牌学校,教育导向的错位,造成中小学生情感脆弱、缺乏毅力、独立性和适应能力差。某些中小学生稍遇到挫折就消极悲观,甚至发生过激行为。如果这些孩子现在不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今后又怎能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的需要?承受挫折能力的强与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耐挫教育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重视。当然,对中小学生进行耐挫教育是全方位的,吃苦训练、人为地制造困境等方法有些学校是不能采用的。学校只能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挫折教育。挫折有那些付作用?人应对挫折的一般规律?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渗透耐挫教育?对上述问题作一个简单扼要的讨论。

  一 、挫折的不良影响

  所谓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行路跌跤:骑者坠马,往往是难免的。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碍障和干扰而出现紧张等心理状态,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心理学中把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状态称为挫折。挫折将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第一。挫折会妨碍学生实现学业目标。由于挫折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不安、烦恼等消极情绪状态中,他们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各种困难,对挫折不是积极尝试,探索摆脱它的方法,而是手足无措,无所适从,降低了学生的抱负水平。一个屡遭挫折的人,很难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可能再给自己提出很高的目标,长期以来会变得保守、封闭、自卑、丧失自信,难以完成学业目标。

  第二。挫折会降低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良情绪状态下,大脑会释放一种有害的物质,使人的身心疲劳,从而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不良的情绪状态下,会引起大脑神经元联系精确度的变化,引起学生心理状态的积极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思维的敏捷性,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第三。挫折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遭受挫折,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严重时发展为应激状态,击溃学生身体中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从而降低抵抗力,易为病菌侵袭,长期心境不好,易患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

  第四。挫折会减弱自我控制力,发生行为偏差。挫折使弱者身心过度紧张,注意时间变短,认识范围变窄,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不能估计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加上感情易冲动,控制力差,极易产生攻击行为,严重时甚至会触犯法律。

  三、 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意义

  挫折对学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他们又不可能不受挫折。学生学习成绩达不到目标,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望未得到满足;不受老师喜爱,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讽刺、排斥;无知心朋友,亲子关系不良;个人兴趣爱好不仅得不到成人的支持,反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自认为表现好而没评上
“三好学生”,自认为能干而没被选为班干部等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挫折。现在学生除在校期间外,同学间或与同龄孩子间接触机会甚少,他们吃父母、拿父母靠父母;他们没吃过苦,吃不得苦;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自治自理、自立、自强精神;从小学到中学家长承包“一条龙”服务,使不少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心,意志薄弱控制力较差,对人生的体验一片空白。有的同学间因为一本书,一件学习用品,几句冷言,一点小摩擦而发生口角或拳脚相加;有的同学因单元考试发挥不好,甚至作业被教师责成“重做”就闷闷不乐,心存不满,甚而痛哭;有的同学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和家长吵闹。究其源,探其因,这都是学生长期得不到相应的挫折锻炼的结果。如何提高学生对待挫折的能力,以便进一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从小形成挫折耐受力,是非常必要紧迫的,因此亟须强化和提高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

  课堂是实施挫折教育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在各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耐挫教育。如语文课,通过对人物、情节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恒心等;在数学课中,通过演算练习,教育学生不要因为问题容易解决而马马虎虎、草率从事,也不要因为问题难以解决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在
自然课上,通过实验验证而得出结论,教育学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思想品德课上,通过让学生认知、明理、正确对待人生,明确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凡此种种,通过多层次的训练、多角度的渗透,学生必然形成积极抵御挫折的意识和耐挫能力。

  2 在耐挫中进行自信心培养

  从本性来讲,儿童的上进心很强,但相对来说又比较脆弱,稍遇挫折和打击,其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丧失殆尽。

  (1) 不偏爱优等生

  班级是一个集体,是由不同性格、气质、相貌的学生组成的,他们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各不相同。教师常常会为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而感到骄傲,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当这类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绝不能以“一俊遮百丑”、以偏概全,只看重其学习成绩,而忽视必要的教育。俗语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的“优等生”,他们经常沉浸在
“神童”、“天才”等赞扬声中,听不进他人的批评,稍遇挫折便意志消沉,其实他们的心理都比较脆弱。所以说,优等生的“优秀”只是相对而言。作为教师,必须树立全面育人的理念,不偏爱
“优等生”。要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较强的应变能力,帮助他们调整不容许别人超越的嫉妒心理、经受不了挫折心理等。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疏导,指导优等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

  (2) 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最宝贵的品质。有了自信心,人就有了向人生目标奋斗的决心,就有了希望;相反,失去自信心,人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一败涂地。实际上,成功的人生和失败的人生最大的分野就在这里。

  3 在思想教育中渗透挫折教育

  利用晨会、主题班会、读书读报等多种形式,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进行耐挫指导,引导学生辨证地、全面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从而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的斗争史,使学生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认识到我国的近、现代史充满了艰难和挫折。它也记录了中华民族在挫折中的抗争和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并未被挫折压倒而愈挫愈勇、奋勇前进的坚强决心和意志。以此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建设祖国的热情,增强抗争意识和耐挫能力。

  4 耐挫教育与平时实践活动相融合

  耐挫教育只有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广泛、持久、深人地开展下去。具体措施如下:

  (1)结合班队活动、学科活动进行教育。如:通过有计划地组织远足、野炊、军训、学农等集体活动,让学生从室内走向田野。从单纯追求安逸到勇于承担风险,在
“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从而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依靠集体的力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2)举办“今天我值日”、“绿色小天使”和“清洁小卫士”等主题活动,倡导学生从家庭做起、从学校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学生经受锻炼,从而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

  (3) 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一方面强化、巩固学校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拓宽社会知识面,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坚持参与“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争章活动”,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从而提高整体素质。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勇于实践、摆脱依赖的教育和训练。耐挫教育已成为学校培养2l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