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看出了魏延必反,为何没看出关羽兵败麦城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诸葛亮看出了魏延必反,无非是为了凸显诸葛亮如何如何厉害,其实,诸葛亮没有这个本事。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说魏延必反,并且在他投奔刘备时还要斩他呢?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杀了韩玄“卖主求荣",表现出不忠不义。诸葛亮担心,这个家伙说不定日后会杀了刘备去另择其主。所以,诸葛亮说魏延必反,纯属一种猜测,并无一点实据。诸葛亮说魏延必反的所谓证据,就是说他脑后生有反骨,其实,这也纯属无稽之谈。试想,一个身穿盔甲的人,怎么能看出他脑后生有反骨?即使脱了盔甲,不去他脑后摸一摸,怎么能说他脑后生有反骨?诸葛亮并没有触及魏延啊。

由于魏延是叛将,诸葛亮对他长期不信任,时时提防他,处处打压他,凡是有功劳的仗就没有他的份,对此,魏延是不满的。所以,在诸葛亮死后,魏延还是反了。不过魏延的反,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必反"变成了“逼反"。只是他的反没有成功,到底被诸葛亮安排的卧底马岱给斩了。诸葛亮为了显示自己的预见正确,成功地运用了"逼" "反" "斩"的策略,其用心是极其险恶的。

综上述,诸葛亮并没有看出魏延必反,当然也就看不出关羽兵败麦城。


(图片源于网络)

诸葛亮在魏延投降时,作出了魏延“ 久后必反 ”的结论,并且在他去世后得到了验证。诸葛亮有这么神的本领,为什么没有看出让关羽守荆州会败走麦城呢?其实, 诸葛亮都有了先见之明的判断,只是关羽、魏延两人的出身不同,对魏延的结局能说破,对关羽的结局是不能说破的。

诸葛亮凭什么说魏延必反?

关羽攻打长沙时,魏延造反杀死了长沙太守韩玄,协助刘备关羽的兵马取得了城池。诸葛亮却在第一时间里,作出斩杀魏延的决定,并且有三条充足的理由: 一是不忠,拿着俸禄却杀其主公;二是不义,不帮主公守土却擅自献出地盘;三是有反骨,头骨长得不好,脑后生有反骨。

前两条理由,还可以说魏延的行事与刘备的仁义观有冲突,说得过去,但魏延一心投靠刘备也没有什么错。第三条理由,纯粹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了。诸葛亮为什么对魏延如此看不顺眼呢?在以上三方面的说词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诸葛亮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名流,崇信 “忠臣不事二主” 的气节,讲究从一而终、忠贞不二,因此,他是看不得别人屈膝投降的,也极为看不起这样的人。而魏延,先是在襄阳时杀主献城,后又杀主献长沙,这种一反再反的人,在诸葛亮眼里是毫无信义可言,认为魏延的言行绝对不可信,只要后来遇到合适的时机,魏延肯定还要造反。在魏延第二次献城投降时,他就在诸葛亮的心里已经被判死刑了。

诸葛亮“ 不事二主 ”的思想,也体现在他后来的征战中,诸葛亮很少劝降、收降敌将,不像刘备那样用独到的识才眼光,感其心、用其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诸葛亮在收降敌将方面,大概最突出的算是收降姜维吧,是因为姜维能力超强,能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对上了诸葛亮的法眼,但他用的收降手段实在值得商榷。

诸葛亮是否看出关羽兵败麦城?

取得荆州,是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后最得意第一个目标,让刘备终于有了一个落脚之地,占住了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拥有了发展的更大空间,刘备是倍加珍惜的。诸葛亮在帮助刘备实现了《隆中对》第一个战略目标后,却对如何拿下“ 暗弱 ”的刘璋,数年来一直苦无对策,直到庞统的到来和他再三的建议下,刘备开始了西进的步伐。

然而,庞统生不逢时,战死在了落凤坡。进退两难的刘备不得已急招诸葛亮率军来辅佐攻打益州。诸葛亮受命之际,把荆州交给关羽时,就察觉出了关羽守荆州策略的不对路。关羽是一名武将,对刘备哥哥的托付,自然是“ 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 ”诸葛亮仅凭这一句话,就断定了关羽守不住荆州。武艺高强,可以攻城掠地,但在谋士如林的吴、魏方面,面对“ 以文抑武 ”的策略,关羽就会吃败仗。

果然,孙权积极地发动了“ 以文抑武 ”的各种策略,可谓是用尽手段,尤其是孙权为子求亲的手段,可谓是在计谋上用到了极致,也表明了孙权试探的底线。结果,关羽一句“ 虎女焉能嫁犬子 ”这种侮辱人的话,让孙权彻底翻了脸。当然,关羽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诸葛亮的耳朵里,诸葛亮在大惊之下,意识到了关羽没有深刻领会他“ 东联孙权、北抗曹操 ”的精神实质,惹恼了孙权,关羽是必败无疑。

诸葛亮能够判断出关羽失败的结局,却因为鞭长莫及而无能为力,只能把这个不愿看到的结局苦埋心中。那么,诸葛亮能否提前看出关羽兵败麦城呢?这一点上,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算不出看不到的,否则,就像他在阴平小道上立了一块写有“ 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预言的石碑,就把后来从此偷袭的邓艾吓了个半死。如果诸葛亮能够早就看出关羽兵败麦城的结局,提前派几个人,在芦苇丛中放一把火,还不得把潘璋、马忠之流烧个半死?

结语

魏延一反再反,会给人以信念不坚定、见异思迁的感觉,其结局能应验诸葛亮的预言与诸葛亮的安排有很大关系;关羽兵败,早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只是因为他与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关系,不能说出结局,当然,诸葛亮不会神奇到能算出关羽是在“麦城”兵败。

诸葛亮看出魏延要反,其实是没有道理的。诸葛亮为什么要是魏延有反骨呢?

刘备诸葛亮在荆州的日子其实在赤壁之战后才有一些起色。荆州南四郡是刘备的财赋根本。刘备对这些郡县的安排一般都是按照原来的位置继续上班,用原来的官吏治理原来的地盘。诸葛亮对于投奔刘备的军人,要使他们继续替刘备出力,知道是刘备给了他们的官位和爵禄,所以要申饬一些出尔反尔的将军。这就是杀鸡给猴看。

魏延是刘表的部下,魏延看不惯蔡瑁一帮人把持住了荆州的权利,蔡瑁又把亲外甥刘综把刘表的长子刘琦挤走了。蔡瑁怂恿刘综把荆州献给曹操,葬送了刘表的基业。魏延作为大将非常不满。

到刘备败走经过荆州襄阳的时候,魏延实在忍不住了。带了本部人马打开城门,招呼刘备诸葛亮进去。刘备谢谢了魏延的好意。魏延见刘备执意不从,背后文聘又带了上千经精兵杀过来,要把魏延抓了去立功。魏延大怒,与文聘恶战一场。自己身边的人都死完了。去找刘备,又没有寻着。魏延才不得已投奔长沙韩玄去了。

关羽战长沙,碰上黄忠。英雄一旦碰上,就胜却人间仙境。所以关羽不杀黄忠,黄忠当然不射关羽。于是韩玄认为黄忠吃里扒外。要斩黄忠。魏延出面把韩玄杀了,而且献了长沙。

诸葛亮认为魏延与吕布是一路货色,所以要斩魏延,借口就是魏延不但不替主人守城,反而把主人杀了,这是不忠不仁不义的表现。

诸葛亮找不出说服自己和别人的理由,就信口开河地说,魏延有反骨,迟早要反。

刘备说,我以诚心待魏文长,他不会反。刘备坚决不杀魏延。诸葛亮就改口了,警告魏延不准再出尔反尔,否则,必杀无疑。

魏延因为刘备,活下来了。刘备重用魏延,魏延在刘备手下爬得第一快。刘备打下汉中后,刘备让魏延做了汉中太守。

魏延在刘备死后,与诸葛亮不对付,但是,诸葛亮管得了他。后来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要权利于杨仪动兵动刀,魏延有不反刘禅。更不投魏公或者吴国。魏延在蜀国为官做事还是有底线的。

一是刘备把荆州交给关羽管理。刘备去西川时,只带了一帮能力弱的老弱病残去支持刘璋。精兵强将都留在荆州。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说。刘备的军师庞统死了,刘备派关羽的儿子关平回荆州请诸葛亮到西川去。刘备的心思被诸葛亮看出来了。诸葛亮按照刘备的意思,把张飞赵云等等人都带走了。留下关羽本部管理荆州。荆州就是关羽的了。诸葛亮不喜欢介入人家兄弟们的事情。

二是诸葛亮知道关羽的性格,比较骄傲,看不起当时的人物。特别是看不起东吴的所有的人。诸葛亮对关羽很不放心,但是刘备都说了荆州由关羽打理,诸葛亮能说什么?诸葛亮还不是让荆州听天由命了。

结果,关羽对东吴的态度十分恶劣,使诸葛亮认为荆州迟早会被丢失。

关羽已经把荆州丢了,至于走不走麦城已经不重要了。

关羽傲慢自大,与邻近的州郡县同仁东关系不好,所以,附近的人也不去救关羽。而成都方面,简直就是不听不闻。

所以说,诸葛亮知道关羽会失败,关羽一旦失败,荆州必然会丢。

关羽死后,诸葛亮劝刘备,就是用了一句话——关将军平日与诸位关系不好,对东吴得罪得多。所以才有失败的结果。刘备被诸葛亮劝住了。不想替关羽报仇雪恨了。是张飞一闹再闹,引起了蜀国的衰弱。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面,说魏延有反骨,是作者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提高诸葛亮的智慧,所以这样说诸葛亮他识人之明,诸葛亮也知道关羽迟早会把荆州丢失。只是刘备把荆州给了关羽,诸葛亮才不好说什么了。

魏延是被诸葛亮的接班人揽权内斗逼反的,死的太冤枉了,还诛了三族,关羽兵败是由于诸葛亮离荆州太久了,没有彻底了解荆州内部的情况,自从诸葛亮离荆州入蜀以来,前后时间达四年之久,四年之中关羽独断专行,内部高层人事人员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外部战略环境也因为关羽的独断专行,目空一切,发生了重大的危机,这些内外两部的变化,由于诸葛亮离荆州四年之久而无法及时的了解情况,从而使诸葛亮失察错误的认知为原来的状态,结果使诸葛亮没有及时制订或向刘备面陈新的战略方针计划,最后使关羽兵败无人及时知道并救援,导致关羽丢荆州兵败身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