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通敌“射满桂”是讲的什么?

袁崇焕通敌“射满桂”是讲的什么?

讲的是民族败类袁承焕,可能是通敌或者是铲除异己,而射杀抗清将领满桂的事。他还诱杀将军毛文龙,导致明朝失去了臂膀。清军兵临城下,屠杀百姓,奸淫掳掠,袁承焕按兵不动。导致百姓对袁承焕恨之入骨。被凌迟处死时,家里人被奸杀百姓分分食其肉喝其血,来表示自己对他的恨意。在辽 瞒着皇帝拍出使者义和,怎么知道他没通敌?《朱舜水集》是明末清初的史籍,你了解一下。乾隆对袁崇焕进行了平凡,钦定修编的《明史》里突然多出了“反间计”的记载,认为崇祯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错杀了袁崇焕。乾隆修定人家明朝那些事?就是为了给皇太极贴金,表示他们满清足智多谋而已,再说了乾隆知道个屁啊,4代玄孙。你知道你祖宗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1

满桂将军在德胜门与皇太极血战数日,大小二十余战,虽然因为兵力的悬殊未能取得胜势,但沉重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使得黄太极一举占领北京的计划破产。

在一次战斗中,满桂因为兵少不支,退往广渠门附近,想要袁崇焕的部队接应,袁崇焕不但不接应,反而突放冷箭,妄图射死满桂,这便是震惊朝野的“袁崇焕通敌射满桂”事件。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却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满桂将军在德胜门与皇太极血战数日,大小二十余战,虽然因为兵力的悬殊未能取得胜势,但沉重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使得黄太极一举占领北京的计划破产。在一次战斗中,满桂因为兵少不支,退往广渠门附近,想要袁崇焕的部队接应,袁崇焕不但不接应,反而突放冷箭,妄图射死满桂,这便是震惊朝野的“袁崇焕通敌射满桂”事件。关于这次事件,在文化界占主流地位的满族历史学家一直说这是皇太极的反间计,为他们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开脱。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满桂是长年在抗奴战争拼杀出来的名将,宿将,是大明后期抗奴正面战场上的中流砥柱,智勇双全,并不是一点点反间计就可以骗得了的。如果他像杜松、刘梃那样有勇无谋,早被黄太极灭掉了。《明季北略》也明确写到“清兵攻南城,崇焕复不战,独满桂以五千人与清一日二十战。清兵益盛,桂不支而走,经袁营,竟不出救。俄桂中流矢五,三中体,二中甲,拔视,乃袁兵字号。桂初疑清将反间,伪为袁号耳。及敌骑稍远,细审,果为袁兵所射,大惊,入奏。”说明满桂不是没有怀疑是反间计,是有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了是袁军射他,才“大惊,入奏”。这位赤胆忠肝的将军怎么也没有想到,袁崇焕竟然会在战场上公然倒戈,公然帮助满清射杀自己。
第3个回答  2018-12-23
第一,满桂是上身中箭,而他的战马没死!
第二,满桂中的是穿甲箭,需要有人拉重弓才能射出,而从中箭情况来看,明显有人站城头拉重弓射了满桂,满桂看箭头有袁字,以为袁崇焕射他!但袁崇焕站城下拉重弓需要很大力气要人帮助才能拉,以满桂马匹每小时12公里奔跑的速度,显然不可能,而且马看到前方开射,马匹会受惊,做本能反应,马身立起踢腿,或者直接跌倒以至满桂摔倒,满桂中箭几率会变小!
第三,当时长安没有水泥路,也没电话通信,满桂带大匹人马过来,肯定尘土飞扬,连人的影子都难看清,谁肯定是敌是友?满桂要是有脑子,先找人单骑过来和袁崇焕通报一声啊!
第4个回答  2011-06-22
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大炮误伤了满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