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有很多儿子,为什么却把皇位传给了十五阿哥永琰呢?

乾隆儿子众多,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比较畏惧的永琰呢?而且永琰排行十五,难道他前面的哥哥都是无用之人?

乾隆皇帝之所以选择永琰做接班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放权。尽管乾隆皇帝曾有过“朕八旬有六归政”“不敢与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数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聩的时候,越发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一丝一毫也不肯相让,哪怕这个与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亲儿子。

如何做到“退而不退”,如何在有生之年继续风光地把持朝政,这是乾隆皇帝在风烛残年时最关心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选择一位恪守仁孝、老实巴交、唯父命是从的接班人,而永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扩展资料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

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参考资料:人民网—乾隆为何传位给资质平庸的嘉庆:因他不想放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8
乾隆帝曾立过两位皇太子,都幼年夭折了,乾隆帝为此十分伤心,命令大臣不准提立太子之事,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62岁了,已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永琰是乾隆的十五子,原本没有多大希望被选为太子,但乾隆的理想太子人选两个嫡子永琏和永琮(子以母贵,生母为孝贤皇后)早夭,这时乾隆帝在世的皇子只有6位,两个儿子永珹(嘉妃生)、永瑢(纯妃生)被过继他人,可选择的只有4位,都不太成器,相对而言永琰为人比较忠厚,学习比较努力,行为举止也比较得体。
最终他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秘密立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又封为嘉亲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11-07-28
以为他喜欢的儿子,有才华的儿子全都比他死的早,所以在乾隆想要传位的时候,十五阿哥是他仅剩的几个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个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乾隆在位六十年间,最早嘱意的储君人选并非嘉庆。乾隆即位之初,就秘密立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子永琏为太子,但这位储君并无当皇帝的福分,在乾隆三年便夭折了,被追赠为端慧皇太子。此后他有意立孝贤后另一子永琮为太子,但尚未及实施,不到两岁的永琮便于乾隆十二年夭亡。两次痛失自己属意的继位之子后,使得乾隆不再急于立嗣。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他64岁时,才密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而此时,不少皇子已先于他去世,活着的儿子只有六子永瑢、八子永璇、永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其中永瑢出继旁枝,失去皇位继承权,永璘不成器,也被排除在外,剩下三子相比较,永璇、永瑆过于好文,性格也较偏狭,不是做皇帝的适合人选,惟一能选择的也只有永琰。而到了乾隆六十年,为了兑现不超过康熙在位六十年的诺言,这一年公开立永琰为嗣,并于次年传位。传位之后,乾隆仍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握实权,直到嘉庆四的正月去世时,嘉庆已做了三年皇帝,与诸兄弟之间的君臣名分早已成为定局,所以并没有产生任何节外生枝的纷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7-28
因为永炎比较沉稳 他知道只有这个儿子可以稳定住和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