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基础知识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什么是职业和教师职业?
★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
职业的特点:(社会性)、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特殊性等。
★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教师的职业劳动是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社会劳动。
一、长期性和复杂性
长期性:①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
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③教师劳动的效果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验证。
复杂性:①教师的劳动任务相当复杂②对象存在差异③工具日益复杂④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⑤结果丰富多样
二、延续性和艰苦性
三、艺术性和创造性。艺术性:①表现在课堂教学艺术上②在德育工作具有艺术性
四、主体性和示范性
示范性①由学生具有模仿天性所决定②人的认识规律也是教师劳动具示范性的原因
五、个体性和群体性
3、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
答:一、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②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③教师是一代新人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④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
二、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①教育部门上虽然是不物质生产部门,却同物质生产紧密相关②教师的劳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扶持
三、教师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道德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职业道德----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4、职业道德的特征和特殊属性:
特征:第一、内在的稳定性;
第二、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
第三、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特殊属性:①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深藏于习性之中②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的。③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④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
5、教师职业道德特点、作用、具体表现方面特点:
一、意识水平高层性
二、道德境界高尚性
三、道德意识自觉性
四、行为举止示范性
五、道德影响深广性
六、道德内容先进性
作用:一、调节作用(最基本作用)
①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②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③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④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作用①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②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③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判情趣具有促进作用④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
①激励②控制③调整④矫正
四、促进作用
①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②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有利于社会公告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教师职业道德表现方面:教师职业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信誉\作风。
6、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以造就四有新人为目标,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谦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为具体内容要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师德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7、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联系:教师职业生产自救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的特殊表现;道德是社会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是师德的来源和基础,是与师德相一致的。总之,道德和师德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区别:①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的情况有所不同,道德先于师德。②道德随社会整体发展而发展,师徒是在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发展的③二者适用范围不同,道德具有广泛性,师徒只适用教师职业,具有专业适用性
8、什么是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品质提出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居于主导地位。
9、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依据
基本原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三、教书育人原则四、乐教勤业原则
五、教育民主原则六、教育公正原则
七、人格示范原则八、依法执教原则
依据: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③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
10、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和本质:
内容要求: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不断发展完善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本质:①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②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之中;④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
11、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
1)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3)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①尊重他人②主动关心他人③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4)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爱教育者教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角色作用,以完善价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12、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内涵和确立依据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在些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者作为过程文体的角色作用以完美价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确立依据①是教育活动过程人际关系的特殊性②教育者与受教育都之间关系的特殊性③对于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参与者来说都有一个如何才能在这一过程中调节好自我与其他参与者关系的问题
权利;
13、坚持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
1、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2、真诚地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14、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职业化。他调教育过程参与者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为这些关系规定原则与规范。二者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15、为什么教书育人是我国师德的基本原则
①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这一行业是教书育人的行业。②教书育人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提出了教书育人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向世人表明: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③自古以来,教书育人一直就是徇和判断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也自然成为指导教师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
16、教书育人原则的具体要求
○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育人是目的,是根本,
教书是形式、手段
○2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全面育人的意识。
17、乐教勤业原则的意义、具体要求
意义①教师乐教勤业,是由教育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决定的②乐教勤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核心③乐教勤业,也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内因)
具体要求○1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2勤业精业,勇于探索。
18、教育民主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教育民主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意义: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的需要提出来的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尊严、有个性、有独立自主性、有受人尊重的需要,有发言的权利。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19、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
1、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2、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3、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20、教育公正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教育公正原则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得,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意义:实践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依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21、教育公正原则的具体要求
1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
2、因材施教;3、赏罚分明。
22、人格示范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人格示范原则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价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①人格示范是一咱重要的教育力量②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因素
23、人格示范原则的具体要求
1、教育者先受教育;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3、要有良好的仪态。
(教师应具备的仪态是:健康的体格、整洁的登记表安详的举止、适当的礼节、愉快的表情和文雅的风度。)
24、依法执教原则含义和具体要求
★依法执教原则:是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国家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具体要求1、依法执教,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2、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
3、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4廉洁自律,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差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良心、公正、义务、荣誉、威信)
25、教师良心含义和作用
教师良心是老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学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作用○1对教师行为选择起着主导作用;○2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
○3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26、教师良心的社会基础
第一、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第二、它是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第三、它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
27、教师公正的含义、作用和如何做
含义: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其中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的内容。
作用○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2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4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如何保持教育公正抵制不良风气保持做到教育公正需要多方面努力,教师应该做到:
①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别能力
②敢于抵制不良风气,恪守公正立场
③自觉培养公正之品行
28、教师公正范畴的确立(受什么影响)
①教师公正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
②教师公正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
③教师公正的确立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29、教师义务的含义和作用:
★教师义务一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至社会以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作用○1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2履行教师义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3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30、教师义务的社会基础
答:一、教师义务根源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教育劳动的内在关系;二、教育义务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决定的。
31、荣誉和教师荣誉的含义:
★荣誉:是指一定社会整体或和国当事人,以某种赞赏性的社会形式或心理形式对一定义务和相应行为具有的道德价值所表示的肯定性判断和态度。
★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32、教师荣誉的内容和对待荣誉的要求
内容第一、光荣的角色称号;
第二、无私的职业特性;
第三、崇高的人格形象;
第四、丰厚的劳动回报。
要求○1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2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
33、教育威信的含义和意义
★教育威信广义而言,是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信誉;狭义而言,是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一方面教师的道德威信是教师人性的光辉,是教师人格的力量,是教师能力的整合。另一方面它是社会苦苦是教育环境中的人,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地位、道德影响力 的自学承认、褒扬、赞赏,是教师社会价值的表征。
意义(一)教育威信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二)教育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三)教育威信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
34、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
一、客观条件①教师在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是教育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②教育行政机智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扶持是提高教育威信另一个重要条件③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教育威信的因素。
二、主观条件(1)专业素质(2)人格魅力(3)评价手段(4)师生关系
35、教育威信形成的途径
(一)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二)日常的师生交往(三第一印象的建立
3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一、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三、关爱学生(师德灵魂)
四、教书育人(道德核心)
五、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六、终身学习(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37、教师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
一、热爱教育,乐于奉献。
○1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二、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三、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38、教书育人的含义和意义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意义:一、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和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道德责任。
二、教书育人成为向社会提供高素质新型合格人才的最有效途径:○1教书育人为现代社会培养和造就了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劳动者○2为未来社会培养和造就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的接班人
39、严谨治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意义:○1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的;
○2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3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
基本要求1、好学不倦,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①及时做到及时总结和提炼经验
②要主动地汲取前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并努力使之成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3、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40、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公正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学相长
41、热爱学生的意义,基本要求:
意义○1爱是学生的需要;○2爱是教育的桥梁;○3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重要手段。
要求: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①关心学生精神生活②关心心理健康③关心身体素质
2、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
3、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①自己不能因为个人情绪变化而迁怒于学生②要求自己不能因学生的更替而影响自己对新生的感情
42、尊重学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意义○1、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2、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本要求○1尊重学生自尊心(充分信任学生)
○2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发展兴趣)
○3尊重对班级工作意见建议(主人翁意识)
43、了解学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意义1了解学生是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2、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要求1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2克服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了解学生(闭锁性)。
①乐于接近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和性格特点②不以代替学生心理,善于体察其内心世界
③克服“成见”等负面心理效应的影响。
44、严格要求学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意义1、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2、严格要求学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长的需要。
基本要求1、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2、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3、合理要求,持之以恒。
45、教师如何做到教学相长
(一)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中汲取营养来改造自己的“教”;
(二)要求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
(三)要求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看法的独立见解;
(四)要求教师要有欢迎、鼓励和支持学生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
46、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一、尊重同事 二、团结协作
三、公平竞争 四、维护集体荣誉
47、尊重同事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意义1、尊重同事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
2、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
具体要求尊重①同一学科的同事②不同学科的③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④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⑤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⑥领导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48教师团结协作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意义
1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2、团结协作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
3团结协作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4、团结协作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
方法①做到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
②严于律己,以诚待人
49、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
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2、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3、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促进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50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51、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
一、依法执教二、爱岗敬业
三、廉洁从教四、为人师表
52、依法执教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1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2依法执教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
3、依法执教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
4、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
要求1、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3、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53、爱岗敬业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意义1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2、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
3、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基本要求1、热爱教育,乐于从教。
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5、勤奋钻研,科学施教。
6、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54、廉洁从教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意义1廉洁从教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
2、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3、廉洁从教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
4、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5、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
6、廉洁从教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
基本要求1、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
2、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
3、发扬奉献精神,淡泊功名利禄。
的相对价值或位置作出判断。
10、相对评价的特点:
①对评价对象的评定结论有赖于群体的状态水平不注重评价的目标,中注重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②评价的阶梯预先设立的,无论被评水平多么高,总有关等出现,总可评价③内部可比性强,具有激励促进作用④不同教师团体的等级不能相互比较
★绝对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集合之外的一定目标和准则确定评价标准解释测评结果,作出评价结论的方法。关键是确定科学合格标准。
11、相对评价的特点
①评价标准明确客观②评价结论是将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与客观标准直接比较而得到,不依赖于被评都所在群体的状态水平。③对于被评价结果不必要求分出等级,而是希望达标越多越好④评价结果难以反映测评对象的内部差异
12、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操作程序
①具体职业行为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其行为动机、行为效果、行为目的、行为手段的正确性,以确定其职业行为的正确与否,如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的意见建议②根据教师的职业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其职业生产自救品质中所占的地位、重要性,就该行为对其职业道德品质的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4
htfuy5rt7r4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