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如题所述

思维定势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做法如下:(一)、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即从有共性特点的内容中寻求不同于一般的新认识、新观点,从而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当前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都是按训练组编排。每个训练组都有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同在一组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个重点训练项目设计的,因而在写法方面有着明显的共同特点。教师可抓住这一共同点让学生“求异”。十一册课本里有一组重点训练项目为“展开合理的想象”的课文,我这样提问:“ 《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琥珀》这三篇课文中作者都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你最喜欢哪一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有的说喜欢《卖火柴的小女孩 》,作者对小女孩差生的幻象想象得好;有的说喜欢《穷人》,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想象得好;还有地说《琥珀》的推理严密,写得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不仅使学到的知识形成了网络,而且口语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二)、引导学生“变向思维”。这里说的“变向思维”,指的是让学生改变思维的方向,或由顺向思维变为逆向思维,或由单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顺向思维”和“单向思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的一个根本原因,因而,教学重要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变向思维”。例如,在教学《琥珀》一文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到“只有蜘蛛和苍蝇凑巧被松脂包住,才能形成这块琥珀,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想象是合理的”这一点时,我并不满足,而是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事情不是那么凑巧呢?”这下子引发了学生的变向思考。有的说:“要是蜘蛛把苍蝇吃了,琥珀里就只有一只蜘蛛了。”有的学生说:“蜘蛛还没扑到,松脂滴下来,琥珀李就只能看见苍蝇了。”还有地说:“蜘蛛还没扑过去,苍蝇飞走了,松脂滴下来,这样琥珀里什么也 没有。”......学生的思考新颖而且合乎情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三)、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使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致起来,这也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的根源之一。我们要帮助学生突破这种心理所造成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盲从于课文内容、老师、同学的话,敢于提出疑问。记得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新颖而又颇具思考价值的问题:“敌人为什么不把泸定桥炸毁?使他们没有想到吗?”我立刻表扬了这个善于创新思考、敢于质疑的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再读书、查阅课外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敌人想到了要炸,并在桥下安装了炸药,但他们并没有炸桥是为了一个险恶的阴谋--把北上抗日的红军消灭在桥头上,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由于红四团战士英勇无畏,迅速夺下泸定桥,守桥的敌人下破了胆,四散逃命,那里还顾得上炸桥?”当弄明白这个问题后,那个提问的学生高兴极了,为自己具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自豪。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思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