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为什么是60进制?

如题所述

使用60进制最大的理由是表示小数的分数数量要比10进制多得多。实际使用中,将某一区间10等分则会变成0.1、0.2、0.3、…、0.9、1,再将它们10等分,就会变成0.01、0.02、0.03、…、0.09、0.1,如此继续下去,可将分数变成小数。但不幸的是最简单的1/3却不能用小数表示,因为3不是10的约数。

观点一:古罗马帝国的传统   我国自古以来最吉利的数字是5和9,而古罗马帝国是6和0。所以在很久以前,古罗马帝国时间就是60进制,再由于帝国间商人的文化交流,因而被采纳,沿用至今。

观点二:巴比伦人的应用   最早的文字记载显示巴比伦人使用的是以60为基的六十进制数字体系。使用六十进制,巴比伦人把75表示成“1,15”,这和我们把75分钟写成1小时15分钟是一样的。

观点三:圆周规定为360度的结果   来自尼西亚(在今天的土耳其)的数学家喜帕恰斯(公元前190年-前120年)被认为是当时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创立了基于希腊几何学原理的天文学。他把圆分成360度,每一度又细分成60分,以此作为三角学的基础

观点四:按天干、地支60甲子划分的结果   时间的60进制是按照天干、地支的60甲子的关系划分成的,古人很多东西都运用了这种运算关系,但最初还是易经之因。因为易经本身就是古代人们的一种运算方式。60进制是人类在生存中所摸索出来的一大发明。

60进制得到应用的原因   有推测认为:10和60相比融通性较差,10只有2和5两个约数,而60有1、2、3、4、5、6、10、12、20、30、60等12个约数。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某一数被分成2、3、4、5等分的情况,目前还在广泛使用的1/4单位(quarter)就是例子。4不能整除10,但能整除60,所以60进制比10进制更容易避开小数的复杂计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4

进制起源于古阿拉伯所以叫阿拉伯数字.

中国古代有12进制(打)16进制(斤)等 ,所以要究其源.众说纷纭.

我们来谈谈「数进位制的由来」.因为一想到记数,就会「屈指可数」,所以古代人们最常用的是「十进位制」,这是数数最方便的工具了.但是当十根手指头都数完了,就要考虑进位.很有趣的是,南美的印地安人,数完了「十根手指头」接著再数「十根脚指头」,所以他们使用的是「二十进位制」.

接著,我们来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六十进位制」.一小时等於60分,一分等於60秒,圆周角为360°,每度60分,每分60秒.最早采用「六十进位制」的是巴比伦人.他们为什麼用「六十进位制」呢?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巴比伦人最初以360天为一年,将圆周分为360度.太阳每天运行一度.而圆内接正六边形的每边都等於圆的半径,每边所对的圆心角恰好等於60°,「六十进位制」由此而来.另一些人认为,巴比伦人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选择60这个数是因为他是许多简单数字比如2、3、4、5、6、10、12等等的倍数;60=12×5,12是一年包含的月数,而5是一只手的手指数.这种60进位制最初由兴克斯[Hincks]於1854年在巴比伦的泥板上发现的.这些泥板大约是公元前2300到公元前1600年的遗物.在泥板上刻有1.4 = 82,1.21 = 92,1.40 = 102,2.1 = 112,这样的式子,这些式子如按其他进位都无法理解,如按60进位却迎刃而解.如1.40 = 1×60 + 40 = 100 = 102等等.

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如1小时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我国的天干、地支的记年法也是一种六十进位制.

第2个回答  2017-11-24

中国人在公元二世纪才发明造纸术,在纸张传遍欧亚大陆之前,任何足以长期保存的书写工具都是很昂贵的。而古巴比伦时代已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及频繁的商业往来,再加上早熟的天象观察,使得记载庞大数字并长久保存有其必要。当时捏制一块泥板,把一些文字与数字小心地用一跟尖尖的棍子刻上去,再将之烘培定型保存起来,是十分费时的工作,可见书写文字在当时是很“昂贵”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在四千多年前,巴比伦人就发展出这种与现代位值系统相似的六十进位法的原因。

古人的天文测量活动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常需要等分角,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中学时候的尺规做图就是从这种古老的几何学流传下来的),当然他们要先解决等分的数量小的情况,从二,三,四,五。。开始,如果采用60进制,由于60是2,3,4,5,6的公倍数,可以等分这些角,而如果用100进制,三等分和六等分就不能实现。古人定角度为60进制的原因很朴素,就是为了测量和作图方便,做一个量角尺,就可以按照读数来把角等分成很多份。

古代苏美社会(约公元前3200至2340年)中,只有掌控社会经济的庙宇才能使用文字纪录,此外,出土的泥板中,最大超过六公斤,面积大到要助手双手扶着供书记官书写才行。所以,用很小的空间纪录很大的数字就变得很重要,在一些较为古老泥板中,1的60倍被写成一个比较大的“1”,但后来被简化成原来的大小,再将数字放在不同位置代表60的不同倍数,带有位值便利性的六十进位法于焉诞生。

有学者相信为了统一当时的度量衡,所以用60而非10为底,因为当时可能有两种常用的单位(如同我们将公制和英制混合使用)。

第3个回答  2020-01-19
都是月亮惹的祸。我们现在所用时间的60进制算法,源于古巴比伦数学的12进制。
古巴比伦人观测月亮,发现月亮盈亏循环12个周期是气候冷暖交替的1个周期。因此规定1年为12个月。又按此规定1白天为12小时。因为有昼夜之分,所以1整天就是两个12小时为24小时。又把1小时分为12份。但这样1份还太长,就把这1份再细分为5小份。12乘5等于60。所以规定1小时为60分。依此类推,1分等于60秒。就有了我们用的60进制。60进制的本质是12进制。都是月亮惹的祸。
第4个回答  2020-01-22
:时间的60进制,是从人类认识宇宙空间中衍生出来的:"天圆地方""上下四方曰宇(空间),往古来今曰宙(时间)"
1,上下四方构成方形立体的6个大平面,生阴阳=12,即12地支
2,每一个大平面都有东西南北中5个小面,生阴阳=10,即IO天干
3,6个大平面x5个小平面=30,生阴阳=60=12×5=6×10=干支甲子合化60
4,时间是寄生于空间物质变化之上的,所以言空间物质即言时间,言时间即言空间物质,所不同的是:时间的记录是叠加的,故"往古来今曰宙"过去,现在,末来构成了时间的60甲子制,也是空间6×60=360度的方位角度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