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明明是反讽之作,为什么被人称为处世之道?

如题所述

厚黑原本用来形容官场黑暗的比喻,现在这两个字代表了一种高级讽刺的哲学观点。《厚黑学》是民国时期李宗吾先生写的一本讽刺当时官场现象的著作。

李宗吾先生解释厚黑二字的含义是:脸皮要跟墙皮一样厚,心要像煤炭一样黑,即为厚黑。其实李宗吾先生说的是反话,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想讽刺那些在官场上胡作非为,阴狠手辣,毫无做人底线和原则之人。但后人却把这句话当成了处事之道,错误的认为要想成功就得跟这些人一样,脸皮厚、心要黑。

我相信这些人都看得明白李宗吾先生的意思,他们看得明白还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要快速获得成功。他们对李宗吾先生的讽刺思想没兴趣,相反对李宗吾先生的厚黑观点到很感兴趣,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明知故犯了。这些人认为脸皮厚,心又黑,这样的人不就是刀枪不入了吗,还有什么搞不定的。

他们认为厚黑理论是一种快速获得利益的方法,人都有走捷径,不劳而获,想快速成功的思想。可能之前是有这个心但苦于没方法,这回看到厚黑学,就像找到苦苦寻觅的宝典一样,于是就纷纷效仿之。

我认为这不是这本书的错而是人的错,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总是想走捷径,思想上故意避开正确的,而选择了错误的。其实这种情况我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同一件事儿,正直之人会看到正面的,而邪恶之人只能看到负面的。

把这个观点用在厚黑学上也说得通了,就像老鼠遇到太阳就躲,总是往黑暗地方打洞一样 。对于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他们只能看到阴暗的地方,看不到光明和正能量的。

正是由于人的贪婪和堕落,厚黑学才被奉为处世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