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提升学生的核心

如题所述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提升学生的核心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即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就必须消除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碍,打通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通道,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沟通。低年级的语文关键能力是“朗读和写字”,而朗读和写字的基础是识字,“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地位中重中之重,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识字教学的“生活化”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要多识字。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有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这给予我们启示:在识字教学中把一些字,利用汉字的象形、会意、指事等造字方式,把具体的字转换为可感可触的物,这样,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但认识了汉字,也了解了汉字的来历,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如在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识字4中学习汉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象形字,教师可以把汉字和书中图案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认识。学习会意字如:“休”,教师可以说:“这是一个人累了靠在树下,既认识了汉字,也了解了这个字的本意。“本”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木”,然后再在根部画一横,这样,就会让学生知道了“本”的本意。这样的识字教学就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了。对形近字教师可以编写口诀,如:开口“己”,半口“已”,闭口“巳”。形象生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汉字。而且第一单元的集中识字,文化内涵丰富,传统意味浓郁。以“天地人,你我他”作为第一课,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后面的几课《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也都围绕人与自然的主题,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只要教师把握好教材,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词语教学的“生活化”----图像化
词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对于词语的意思理解,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记忆起来枯燥乏味,而且记住后忘记也很快。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把词语转变为图像,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而且也不会忘记。如教学汉乐府《江南》,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化。“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即使他们生活接触过“田地”等词语,但和“田田”的意思没有任何的联系。教师利用简笔画或图片的方法,将抽象的词语转化成了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知道那是挨挨挤挤的荷叶,从而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利用儿歌——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让学生感知这四个方位。《比尾巴》一文中表达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长、短、弯、扁‥‥‥可以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动物图片的神态、尾巴的特点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的那样:“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苦痛为快乐。
如果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圆的话,那么扎实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圆点,而走向生活中学习语文则成了半径。生活积累是否丰富,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这个圆的大与小。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除了扎根于课堂学习,还应致力于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够把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充分挖掘出来。这也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