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题所述

一、对教师的主导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这个道理。这在具体教学中,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更为重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师的导:
1、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即备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编制设计出每堂课的程序结构、实施方案,即常称的教案。教师要在上课前对整个课有个大概的构思,做到胸有成竹。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思路的设计、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都能在教案中得到体现。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服务于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为了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特点的个体差异性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同时教师应讲究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另外也可通过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传授自我学习 的自学能力。在上每一堂新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尝试练习,从自学中发现问题,从自学中得到提高。
3、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创见,就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练习的布置上要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而定,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适应我们的教育,而要让我们的教育适应我们的孩子。教学中要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资源的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围墙,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有选择地吸收丰富的校外资源,在社会环境中学会学习。
总之,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或者说,通过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肯定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是构成教师主导性作用的主要任务、内容,是衡量教师主导性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内涵,失去了它的对象和归宿。那种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此而否定学生主体性的教师中心论显然是错误的
二、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而完成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这些因素能对学生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种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反映主要是: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因材施教。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创造性思维被抑制、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最后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所以在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在学习中,就是每个学生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生方法。因此,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2、多给学生创造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兴趣是良好的老师,体育课上要多给学生留些自我发挥的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挥,学生的个性才有发展的空间。 
3.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合理的分组,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感到体育课的主人是自己,所有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都是为自己设计的。只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其主体作用,才能完成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
三、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正确的导,学生主动的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两者是统一的。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把二者关系对立起来,认为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放弃老师的主导作用,以致于把一堂体育课上成了放羊式的课,教师完全放任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也处于盲目、混沌状态,达不到学习的效果。或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应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对立起来,他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能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过分放纵学生,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注意教学相长,使教师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密切配合,共同提高。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间的关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体现者和设计者,始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对学生来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学习,掌握各项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由此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即主导是对主体的主导,而主体则是在主导作用下的主体。
2、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其实也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个体差异、不同的兴趣爱好来更好的组织教学,合理的安排教材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创立新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靠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教师受过专门训练,不仅“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而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

(3)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行为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只有借助于教师的帮助,才能以最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人类文化的精华,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4)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得到基本的保证。

总之,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决不能孤立地去认识它,既要看到它的必然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又要看到它的条件性,即客观规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作用。为此,学校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1)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2)教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3)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1.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是内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运用才能内化成自己的,别人无法代替。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具体表现在:

(1)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

(2)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有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越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越大,学习效果越好。因此,教师要确立“学生学习要靠自己主动学习,他人不能包办代替”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为主体”不同于“儿童中心”,因为它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条件的;“教师为主导”也不同于“教师中心”,因为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就越强。反之亦然,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然落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22
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的教育依赖于学生学习的学,学生的学习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处于组织者地位,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效的教学的普遍规律,具体表现在教师要组织教学决定,教师决定,学生的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且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教师的教育,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影响着学生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教师主导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及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的发挥必须要考虑各种客观条件,比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地位是否得到肯定,教师的工作条件是不是都基本保证。
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处于主体地位,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参与学教学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条件的作用,对学习信息具有浓重的选择性,另一方面,学生对外部学习信息的内部加工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要作用下逐步形成,确立的学生从依赖向独立发展,是教师的主导的效果。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仅仅靠解决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要建立起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够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作用,也不能够只重视学生的作用,忽视教师的作用,历史上,赫尔巴特主张的教师中心和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这两种倾向都是或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或忽视教师主导地位,这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第3个回答  2020-01-11
教学前,先稍微以介绍,然后让学生先尝试,然后在示范,让学生模仿,然后将动作,让学生联系,在突破重难点,让学生体会,当然后,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