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3-15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学校的培养,更需要学生自身不懈的努力,我们的社会要有合理的政策,提供便利的物质设施,学校要对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引导,在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改善就业情况。1、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能力
高校要时刻以国家的大政策方针为导向,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以及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及时对专业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改革工作,针对国家对不同层次、类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特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适当改革老的专业设置,将大学生的培养纳入社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来,使大学生毕业后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能转变成实际的应用。在专业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学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的指导,在学习相对自主的大学环境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监督和考核,避免有些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迷失方向,使学生能真正的掌握专业知识,为毕业准好充分的准备。
2、加强就业指导,完善职业规划

完善以职业规划和就业咨询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机制。全国人大代表陈万志在“两会”报告中建议高校对外实行全面的市场开拓,通过各种方式做到一部分市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内确立“发展式、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咨询体系,在个性化能力提升、个性化资源分享、个性化生涯规划、个性化就业援助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同时,从政策、人员、设施到资金都要真正落实到位,切实做好学生就业的引导工作。大学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要尽早做起,使学生刚一入学就开始具有职业规划的意识,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合理的选课,明白毕业后自己所应从事的职业性质和工作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储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可以避免大学毕业后的迷茫并喜爱自己之所选。

3、紧密联系专业,丰富社会实践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是踏入社会之前必不可少的,不但可以增强动手和操作能力,还会让大学生更早的认识到各种社会情况,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及协作能力,也会不断的增强心理素质,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意识,总结出合理的为人处事方法,更深刻的领悟到社会人生哲学,以坚强的姿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挑战困难并战胜困难。社会方面要积极的努力,为大学生的锻炼提供适当的机会,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设置各种活动帮助调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潜意识的培养他们具有竞争意识;学校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支持,积极联系社会企业为大学生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场所,进行社会工作中的模拟演练从而达到真实体验和提高的效果。

4、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一直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思想教育。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着重从日常的具体行为习惯抓起,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道德品质。摒弃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杜绝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熏染,用社会主义的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做好积极形象和典型人物事件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5、培养创新意识,做好持久就业
持久就业能力是指学生所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身体状况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快速变化,保持性对稳定的就业状态所具备的就业智能条件。要做好就业的持久性,一定要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创新,研究新方法应对环境形势的变化,使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的去积极探索,刻苦专研,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各种突发的情况中能够很好的应对和解决问题,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吸取和转化各方面知识的能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27
近年来,教育体系中大学毕业采用自由选择模式,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许多新型岗位出现,大学生及其家庭都对各行业和职位了解不足,家长很难再给大学生们指导建议,一些实训空间的成立,可以为大学生和企业构建一座高效沟通的桥梁,让大学生群体在确立职业规划之前了解、尝试各行业岗位,并在确立职业规划后,临岗实时学习岗位知识。通过在这些空间进行职场、岗位的实训,培养大学生扎实的就业能力。
在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的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资金流失已经成为企业运作的棘手问题之一,面试者多却不能够胜任工作,入职后发现能力不符,能力符合但性格不符等现象致使企业在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的消耗多出本应付出的消耗。实训空间将前置大学生入职初期阶段,将有力改变大学生就业难及工作技能差、企业用工难、流失大的社会现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