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主张禁欲啊?

如题所述

楞严经 第六卷 中下部分 原文及注释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334.htm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阿难,为什么我说摄心为戒呢?因心为戒本,若能摄住,制伏一处,就是持戒。若不能制伏而放纵之,就是破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假若所有一切世界六道众生,他们没有淫欲心,就不会随生死流转,而能断生死流。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你发心要修正定,目的在超出尘劳,脱离生死,但淫欲心不断,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淫欲心就是尘劳,不要说有淫欲行为,就是连淫欲的念头亦是尘劳,怎能开悟成佛?现在一般邪知邪见的人,又想开悟成佛,又放不下淫欲,这是最可怜。虽佛在世,亦不能救他们!

纵然有智慧,修禅定得到轻安境界,假如不断淫欲心,必定会落魔道。上品为魔王,中品为魔民,下品为魔女。魔女生得十分漂亮,但十分卑鄙。有智慧者千万要注意,要小心!不要误了自己的前途,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失足成千古恨!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他们这一般邪魔,亦有很多徒众,不知惭愧,大家都自认为已成佛,成了无上大道。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佛在世时已先说:“我灭度后,末法的时候,到处都充满这般魔民,好像火一样的旺盛。”专讲贪欲邪淫,正对一般无知青年的机,臭味相投,互相赞叹,反认为自己是善知识,终令无知的众生,堕落爱欲邪见深坑,失却菩提大道的正路。

月前我遇见某某人,不要提他的名字,他说他是佛,我说他是魔,为什么呢?因为他专门谈情说爱,口口声声是Love,Love,I love everybody.这真不知惭愧,有什么资格来爱所有的人!可是很多人便给他迷惑,臭味相投,还说他讲的道理很不错,这真是以盲引盲,我有一句偈诵这样说:

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

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到了地狱,师父见徒弟亦来,就问他:“这个地方不是好玩的,是受苦的,为什么你亦来呢?”徒弟说:“你先来啊!我当然也跟著你来嘛!”这不是骂人,这是真的!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你教导世人,欲修正定,必定首先要废除淫念,这是如来,及过去所有一切诸佛,第一个决定,一点不能改变的清净明白教诲。这是四种清净明诲,佛教徒一定要遵守。

专讲爱欲是魔王,但菩萨亦讲爱,是慈悲的爱护众生,而不是淫欲的爱,私心的爱。对一切众生,都不分彼此。魔的爱则有所企图,有所贪欲,一反一正这是菩萨和魔之不同处。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有淫念必落魔道,因为这样,如果不断淫念,而修禅定,就一边修,一边漏。要开悟而离不开淫欲,这就好像蒸沙石,想要它成为白饭,经过百千劫,依然只可叫热沙,为什么呢?因为沙石不是米,不是饭的原料!

如果真能断淫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男女在一起也没有问题。因内心已如止水,已达到“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能到如如不动的境界,是不会到处对人说的,到处宣说我无淫心,到处登广告,那是靠不住的。以前有一修道者,求师父印证已得开悟,师父问他:“你开什么悟?”他说:“我现在才知道师姑是女人。”师父用佛眼观察,是真开悟,就给他印证。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

若是以淫欲之身,要求证得妙觉佛果,纵然得到微妙的开悟,亦只是从淫根所发之淫欲种子。根本已是淫欲,那一定会堕落三途,地狱、畜生、饿鬼,轮转生死不能出离。这时候,人身尚不可得,试问从哪一条路来修证如来妙果?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必定要连淫机,即最微细之淫念,亦即无明都断了。这时清净无染,一念不生,身和心都断除,连断性断影都没有,就如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这样才有希望证到无上觉道。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照我这样说,才是佛说,不照我这样说,就是魔王说。

凡是能到这里来听楞严经的,不是聋子、哑子、瞎子,而都是有善根、有智慧,所以大家要把智慧眼睁开,分别魔佛之不同处;同时要用耳根来反闻闻自性,不要再向外驰跑,这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说的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9
印度教也有出家的说法,印度教和佛教出家、修行、宗教仪轨、偶像崇拜等许多做法很相似,还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积德行善等基本理念也是相同的。
说到禁欲,印度教本身有很多不同教派,其中性观念大相径庭,有的完全纵欲,而有的则绝对禁欲。
古印度人对性是开放的、崇拜的,但与崇拜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恐惧。人类的性活动本身具有创造与破坏的双重特点,印度教把性视为人类生和死的象征,宇宙创生与毁灭的本源,就是由此而衍生的。但是印度教似乎在这两个方面都走得比较远,一方面,性在印度教中被提升为一种神性,成为崇拜的对象;另一方面,又把性视为一种诱惑,一种可怕的毁灭力量,并且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所以,印度教中那些代表性力量的神明,大都是爱与恨的复合体,都有仁慈和恐怖的双重性格。
由此可见,印度教性文化的特点实际上可以概括为“崇拜”与“恐惧”,也就是与之相联系的纵欲与禁欲的问题。纵欲与禁欲这两种倾向在印度教中并存,而且都有很长的历史,都得到神学理论上的支持。
有的印度教主张禁欲苦行,指的是今生的苦行在来生得到回报,一旦进入天界便能纵欲享乐。从这一传说中可以看出印度教宣扬的禁欲苦行为的是来世纵欲享乐。
第2个回答  2008-12-19
说起禁欲.是对佛教的误解.
佛教中确实有禁欲的主张.但不是全部禁欲.而是只对”出家人”.对”在家人”不要求禁欲.
而选择出家还是在家.是自愿的事情.

天主教的出家人也是禁欲的.在家人也不禁欲.

至于说为什么.天主教是为了专心奉献给主.佛教是为了专心修行.
第3个回答  2008-12-19
是因为他们想脱离尘世。
第4个回答  2008-12-19
节制自己的欲望,有助于理性的判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