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大爱和小爱(男女之爱)问题。《西游降魔篇》

《西游降魔篇》中,玄奘开始时说男女之爱是小爱,我是要去行大爱的。但是结尾时玄奘却说,男女之爱也包含在大爱之中。大爱是普渡众生,是属于无私的爱,慈悲的爱,无欲望之爱。男女之爱是带有欲望的,有私心的,会产生无限的烦恼,怎么能是包含在大爱之中呢,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望各位同修不吝赐教。

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平等心就没有大爱!
南无阿弥陀佛,其实这不是个什么难问题,关键是我们自己迷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小爱?关键是自己的发心在哪里?在觉悟上,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普遍平等地对待一切怨亲爱恨,男女之爱、父母子女之情皆是大爱;在迷愚上,处处分别、时时妄想,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慈悲喜舍,即使在生活中对穷人、病人等生起过慈爱、悲悯,也是建立在分别对立上的同情心,不是佛教上的慈悲心,佛教上的慈悲心不舍一人,穷人要慈悲他,富人也要慈悲他,好人要慈悲他、坏人更要慈悲他,例如:高官贪污受贿包养情人犯事了,要不要慈悲他啊?要!就是因为他迷了,才会犯这么严重的罪行,我们要同情他、帮助他,让他真正认识到错在哪里?宽恕不仅是胸怀,更是智慧和强大的心灵,以下是达真堪布的开示,愿您心开意解、法喜充满:
每个众生都一样有痛苦和烦恼,所以佛说众生是可怜悯者。我们学佛人一定要从心里发愿: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然后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一定能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悲心。一定要发愿: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然后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一定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就是慈心。佛法里讲的慈悲心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它的对境是一切众生,因为众生是无量的,所以它得到的功德也是无量的。
慈悲心和平等心是一体的,慈悲心是一种平等心,有平等的慈悲才是无伪的慈悲心。不论亲仇、贵贱、富穷,不论哪一道的众生,所有的众生都是慈悲心的对境。在你的心目中没有爱、没有恨、没有亲、没有仇,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在这样的状态下,你才能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现在很多人所发的“慈悲心”都不是佛法中的慈悲心。很多人对穷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富人没有慈悲心;对好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坏人、恶人没有慈悲心;对老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年轻人没有慈悲心;对体弱多病的人有慈悲心,但是对身体健康的人却没有慈悲心……这都是分别。
这是一种同情心,是世俗有分别的一种慈悲心。每个众生都一样有烦恼和痛苦,他们会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环境感受不同的痛苦。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烦恼;富有富的痛苦,穷有穷的痛苦。每个人都有痛苦,都是最可怜的,所以应该对一切众生都发一颗好心,都发一颗慈悲心,不能有分别。还有一些人遇到没有吃穿的、没人管的人,就给一些吃的、穿的,帮点什么忙,这是一种世间的善心,不是慈悲心。众生真正最可怜的地方是有无明愚痴。快乐幸福的因缘是断恶行善,困难和痛苦的因缘是造恶业,但是他们不会断烦恼,不会断恶业,所以得到的就是苦报,这是无明愚痴。所以,真正的慈悲心是要发愿拔除一切众生无尽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永恒的安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2
我只是个人意见呀。佛法中的爱,是慈悲心。怜悯一切受苦有情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可以早日解脱。这个是大爱。
男女之爱。只是两个人的事。有烦恼的。这个看起来是不同的两个义。但实际上是一个义。如果说你发慈悲心,对众生时,遇到有缘众生的那个刹那。大爱就变成小爱了,被救的对像是享受你的大爱来的。你救他也是为大爱做的呀。

就像一滴水落入大海,你能在找出刚才那滴水吗?能做到的是。只要从大海里拿出一滴水就是你刚才的那滴。

因此得出结论。一滴水,很多滴水。有新名词 叫大海
男女之爱,很多个爱,也有新名词叫大爱
个人观点!!!
第2个回答  2013-04-02
大爱,你能把所有的男人都如父辈兄长一样尊敬爱戴,你能把所有女人都像女人姐妹一样对待。

再大,世出世间,一切苦难的众生,都心系我心,我要为他们的苦难而努力,我做佛事让他们能永远摆脱生死轮回,永不再受苦。这就是宇宙人生的大爱。

怎样能有大爱?首先心量要大,心包太虚。然后,要觉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爱,真心的爱。
什么事觉悟?觉悟的人,就是佛这个字的解释。
所有,我们学佛人,目标是成佛。成佛后普度众生。我想,这就是大爱吧。

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13-04-01
这些都是凡夫俗子胡编乱造的,你如果信佛,就要信佛的言说,而不是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话语。

佛教的修行是要断欲去爱的,根本没有什么大爱和小爱的分别。

佛教里有的是慈悲。其余的爱,都是有贪心在里面的,都是要断除的。男女之间的那种所谓的“爱”,更多的是淫欲的贪婪和满足,一种因欢喜贪婪而产生的占有索取的心念,这就是世间的所谓的爱。

虚云老和尚开示,《西游记》实际上是一部诋毁佛教的书。你如果学佛,想明白佛理,最好看佛经,至少看得道的高僧大德的讲法和开示。而不是看这些所谓的文学作品。

以上供你参考。
第4个回答  2013-04-03
你所说的肉欲之爱是最低层次的爱,其次是有条件的爱,最高是无条件的爱。亚里士多德的爱的三阶层。
你的困惑在于被脑中的概念限定住,有所住,不生心。
爱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有形、任何无形,并且不加区分,充满圆融,你也就空了爱的观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水于小皿为小,于江海之中为大,其实水还是水。我们就是那个器皿。犹如大海中的空瓶,充满水,又被水包围着,大爱是那海,小爱是那瓶,瓶于海中,其水无别。唯住海为大,住瓶为小而已。
相似回答